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探究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探究

摘要:随着高校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针对目前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精准、选取的主观性、指标间的弱联系性等不足,本文通过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信息熵理论的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提取重要指标,建立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实例证明,该方法根据评价指标间数据的关系进行计算,充分体现了数据间的差异性,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反映了预算的真实情况,对加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信息熵

引言

随着党的提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预算制度逐步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正在建立[1]。因此,高校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方面通过实化学校政策、细化具体目标,责任与效益并重,优化了资源配置、明晰了权责,调动了教学工作积极性,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利用绩效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全覆盖,跟踪预算执行情况与各部门活动状态,有效减小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实现高校财务低风险、健康运行。

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现状。自中央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来,高校不断适应新预算管理的要求,持续深入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及评价工作,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使其科学化与规范化。韩志毅,董华超[2]分享了构建部门整体绩效指标标准体系的山东经验,确立了“财政牵头、部门主责、上下联动、闭环管理”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部门整体绩效管理模式。龙力钢[3]研究探讨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思路,提出了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建立了基本支出核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张琳梓,李佳骏等人,通过与传统预算管理方法对比,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参考建议。陈思,左嫣然[4]等人,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校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绩效管理模式由预算绩效向绩效预算转变。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绩效管理评价制度建设不全面。部分高校通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来体现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部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全面、未能及时调整、系统性差,导致体系不健全。二是预算绩效指标评价体系不完善。一级指标与学校目标发展存在脱钩现象,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三级指标设置不系统、不精准、不细化;指标选取的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缺乏量化性标准,且指标之间的弱联系性导致数据准确性低、预算的真实情况反映差。三是评价体系中指标量化不足难以衡量。一方面选取的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加之定性指标过于宏观,导致指标不量化,难以横向和纵向比较;另一方面指标值保守,正向指标偏低、反向指标偏高。四是对于预算绩效管理评价过程中缺乏更加量化性的方法。层次分析和平衡记分卡等方法,多需要借助专家小组意见和经验对各级指标进行平衡、打分、筛选,降低了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信息熵算法,对初步选定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精心量化赋权、筛选,辅助建立相对客观的指标体系。

二、指标选取原则与赋权

(一)指标选取原则。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能够为高校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深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整体提高绩效评价质量,以及提高预算评审效能等提供有力支撑,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高校现代预算制度奠定基础。因此,指标的设计与选取,对于评价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一是可靠性。绩效指标主要根据相关政策法规、高校职责、战略规划、相关政策制度办法等设定,同时与教学、行政标准和其他现有标准衔接,突出结果导向,反映高校核心履职成效。保证指标依据充分、衔接匹配。二是相关性。围绕更好地服务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推动高校目标建设与任务实现,遵循相关性思想,选取指标时突出高校建设重点领域和关注点,比如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学生培养等。三是整体性。加强各级指标以及同级不同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兼顾财务与管理、内部与外部效益、短期与长期效益之间的平衡,发挥指标个体优势,组成相互联系的系统性整体。四是可行性。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充分考虑选取指标所涉及的数据采集、资料获取、实地调研等的可操作性,力争做到绩效指标可采集、可衡量、可比较,操作简便。五是可比性。明确标准值和历史值,作为设定和审核指标值的参考依据指标体系,对比相似指标的指标值、标准值和历史值等数据,尤其在可比高校之间,可以去伪存真,保证指标、数据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保证评价结果全面、可靠。

(二)算法比较。层次分析法(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method,FCE)是指标选取的基本方法。然而,AHP方法存在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多,降低了结果的有效性的问题;且当指标过多时,数据统计量较大,难以确定权重。FCE方法存在计算复杂,隶属度和权重的确定、算法的选取等多方面都带有较强主观性的问题。后续学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孟雅蕾[5]等通过采用群组AHP方法、最小二乘原理,构建判断矩阵和拟优一矩阵,降低了专家的主观性偏见,解决了不一致性问题。刁柏青[6]等采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AHP+FA)改进权重计算方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观因素赋权的不足。上述改进与优化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选取比例、标准不客观;计算仍存在较高的复杂度,尤其当指标过多、数据烦琐时。鉴于此,本文提出信息熵方法对指标选取进一步修正。信息熵概念由C.E.Shannon提出,解决了对系信息的量化度量问题,描述了信源的不确定度[7][8]。基于信息熵指标筛选赋权,通过严谨的数学理论减少了权重确定时的主观因素,客观、科学的建立指标体系。

(三)信息熵赋权。1.评价指标矩阵建立对于绩效评价中需要评估某因素P,如果P的评价集合中指标为r1,r2,…,rm,通过m个样本数据和n个评价指标,形成评价指标矩阵R:R=式中,rij表示第j个样本数据的第i个指标的数值。对于矩阵R中,如果第i行中指标支持度相差较小,那么选取的指标传递信息量小,对绩效评价贡献较小;反之,若指标支持度相差较大,那么说明传递信息量大,对绩效评价结果起到关键性作用。2.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如果有n个样本数据,相应有m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可以将评价指标的信息熵定义为如下:Q=-C(1)对取得的样本数据矩阵R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计算矩阵R’,rij=(2)其中,,和分别表示原矩阵R第j列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由公式(1)(2)可计算出每个评价指标的熵值。Qi=-(3)当rij=1/m时,Qmax=lnm,对Qi做归一化处理,ei=-(4)其中,0≤ei≤1。随着ei的增大,对于评价的贡献越小。引入1-ei对其重要程度进行衡量,通过归一化处理后,得到(5)

三、基于信息熵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一)数据取样及信息熵计算。本文基于高等教育的特点、高校项目财政支出情况、就业现状等,采用问卷调查、实际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收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样本数据。数据由被评价对象和评价实施主体按照实际情况得出,具有可靠性和可用性。利用信息熵对数据进行处理、量化,可以消除高校不同年份之间的一些差异,一定程度上消除主观因素。选取一组一级指标A高校项目财政支出指标及其近五年的样本数据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设计评分表,通过整合信息公开数据,构造评价指标矩阵,计算不同指标的权重,根据对综合评价贡献率大小,选取指标。根据公式(2)对表2中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计算矩阵R,见公式(6)。对计算矩阵,利用公式(4)和公式(5)分别计算熵值和权重:E=(0.59230.39120.47480.43100.50140.36840.50130.22670.55200.51650.52460.31640.58120.6420)B=(0.29580.12180.10500.11380.02970.04940.12630.15470.08960.09670.19510.13670.08380.1716)

(二)结果分析。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选取的14个绩效评价指标中,其第5、6、9、10、12项指标对评价的贡献相对较低。其中第5项即就业专业对口率,对整个评价系统的影响最低,也就是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对于财政投入和预算的管理作用较小;同时学生毕业合格率对于下一年的预算和本年度的评价作用也较小,这个结论与我国加大财政关于教育投入和补贴,提高教育质量的现状是相符合的。利用信息熵方法和前面计算原理,对选取的其他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分别进行计算,从而筛选建立系统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A高校预算管理逐步向体系完整化、指标标准化、标准明确化、来源可溯化方向发展。系统呈现了学校核心履职效能,评价指标科学合理,数据客观、公正、真实可靠,推动了学校预算绩效管理。

四、结语

本文基于信息熵理论的熵权法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做了精确的探索和细致的研究,通过对原始样本数据处理,然后对各项指标赋权,提取重要指标,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方法得到的结果客观有效,实现了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定量评价,是一种较为客观的赋权法为评价高校预算绩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琳 王栋 单位:山东省会计干部中等专业学校淄博分校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