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院校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分析

外语院校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分析

摘要:在国际化办学背景下,高校出国(境)学生党员人数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如何做好学生党员国(境)外交流学习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新任务。以某外语院校为例,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分类管理机制,健全教育管理制度,实现国内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优势互补。

关键词: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特别在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的背景下,各高校积极响应倡议,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国际化办学,出国(境)学习交流的学生人数呈现持续上升的势头,而当中的高校学生党员人数亦势必随之上升,文化适应与文化反渗透将是出国学生党员管理的重中之重[1],[2]。近几年来,某外语院校(以下简称W高校)通过大力推进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研究国际化、管理国际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截至2019年,该校已与57个国家和地区的464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并开办了6所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据统计,近几年该校年均出国(境)交流学习的学生有千余人,其中学生党员所占比例为10%左右。笔者将以W高校为调研对象,探讨如何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国(境)外留学期间的管理工作,这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新任务。

一、调研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的对象为W高校在校学生(包括曾出国或正在国(境)外交流学习的学生党员及尚未出国交流学习的学生)、教师党员(全校14个有出国学生党员的基层党组织,包括辅导员、基层党委副书记、书记等)。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简单抽样分析和预测,采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研的第一阶段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在W高校随机抽取学生由其自行填写问卷。问卷内容涉及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学生党员临行前的教育情况、在国(境)外与党组织的联系方式、回国(境)后的思想变化情况,了解目前出国(境)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实情境。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54份,其中曾出国或正在国外交流学习的学生党员99人,尚未出国交流学习的655人。第二阶段是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的深入访谈。为了深入探讨如何科学开展出国(境)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剖析基层党组织中对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采取的具体做法,综合分析出科学的出国(境)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对26名教师党员进行了访谈,他们分别来自14个有出国(境)学生党员的基层党组织,其中辅导员14人、党委副书记6人、党委书记6人。

二、调研内容和结果分析

第一、多数党员认为出国(境)学生临行前的教育培训是较为重要的。在本次调研780人中(包括调查问卷对象754人和访谈对象26人),认为对出国(境)学生党员进行临行前的教育培训非常重要的有294人,占总调研对象的37.69%;认为比较重要的有316位,占总调研对象的40.51%;认为无法确定的121人,占总调研对象的15.51%;认为不太重要的39人,占总调研对象的5%;认为很不重要的10人,占总调研对象的1.28%,且认为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的全部为学生党员。(详见图1)。从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党员对临行前的思政教育普遍持肯定的态度。第二、多数教师党员认为召开专门的出国(境)学生党员会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关于对出国(境)学生党员临行前培训采取何种方式为宜方面,我们有针对性地调查了教师党员的看法。在26位参与访谈的教师党员中,认为召开专门的出国(境)学生党员会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较好的16人,占教师党员61.54%;认为与临行前的全体出国(境)学生一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较好的7人,占教师党员26.92%;认为以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较好的3人,占教师党员11.54%(详见图2)。从数据可以看出,对出国(境)学生党员的思政教育方式较为多样,但多数教师党员更愿意采取召开专门的出国(境)学生党员会议的方式对出国(境)学生党员开展临行前的教育。第三、在机制建设方面,出国(境)学生党员多通过新媒体通讯方式与国内党组织联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出国学生党员的持续培养显得尤为重要。99名曾经出国(境)或者正在国(境)外交流学习的学生党员中,86名学生党员表示他们会通过微信、QQ等新媒体通讯方式与国内党组织联系,占比86.87%;11名学生党员则选择通过书面或其他方式联系,占比11.11%;不与国内党组织联系的2人,占比2%(详见图3)。可见,在目前出国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多和党建工作在传统做法遇到瓶颈的情况下,须迅速抢占移动互联网教育高地,加强出国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管理。第四、学生在回国(境)后,大部分均有向党组织汇报思想状况,党组织也有持续跟踪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及时跟踪防渗透。一方面,学生回国(境)后,多以书面方式向党组织汇报思想状况。在接受调查的曾出国(境)或正在出国(境)交流学习的99名学生党员中,有向党组织汇报其在国(境)外的思想状况的有85人,占比85.86%,其中以书面方式汇报的有60人,占比70.59%,以口头方式汇报的有25人,占比29.41%;回国(境)后无向党组织汇报思想状况的14人,占比14.14%。另一方面,多数教师党员表示会及时跟踪学生的思想状况。在接受调查的26名教师党员中,选择跟踪学生党员回国(境)后的思想状况的有23人,占比88.46%;表示未采取任何方式跟踪学生党员回国(境)后的表现的有3人,占比11.54%(详见图5)。从以上两个数据显示,调查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第五、关于学生回国(境)后的思想变化,大多数的调研对象表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我们对教师党员、曾出国(境)或正在出国(境)交流学习的学生党员、尚未出国(境)交流学习的学生党员三个层次的对象分别调研学生回国(境)后的思想变化感受。作为当事人而言,共99名曾出过(境)或正在出国(境)交流学习的学生党员接受调查,认为能自觉抵挡国(境)外思想冲击,理想信念更加坚定82人,占比82.83%;认为没什么感觉的15人,占比15.15%;认为受到国(境)外思想冲击,理想信念有所动摇有2人,占比2.02%。作为教育管理者,共26名教师党员接受了调查,认为学生更加爱国爱党7人,占比26.92%;认为学生无明显变化的18人,占比69.23%;认为学生的理想信念有所动摇的1人,占比3.85%。此外,共655名尚未出国(境)交流学习的学生党员接受了调查,认为同学更加爱国爱党249人,占比38.02%;认为同学无明显变化378人,占比57.71%;认为同学的理想信念有所动摇的28人,占比4.27%。由以上数据可见,学生在出国(境)学习交流后,大多数人的理想信念都较为坚定,但也有理想信念动摇的个案存在,这足以说明出国(境)学习抵御和防范文化渗透的重要性与严峻性[2],这也为我们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三、讨论与建议

“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才国际化需求更大,覆盖的地域面更广,小语种人才、英语人才都将是“一带一路”的急需人才。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应如何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模式,实现国内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优势互补。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党员思想觉悟

1.召开专门的出国(境)学生党员会议,加强“临行前”思想政治教育

出国(境)学生党员一般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但他们党龄较短,面对文化冲突和风俗习惯引起的矛盾,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冲击。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多数党员认同出国(境)学生临行前的教育培训,且多数受访教师党员认为召开专门的出国(境)学生党员会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好。所以,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专门的党员大会或者党课的方式,着重做好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可以通过仪式感来加强学生的党性观念,用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端正入党动机,明确党员权利义务,使其能够正确甄别、自觉抵制各类错误,坚决拥护党和国家政策,永葆党员的先进性,做到团结和带领同学遵守我国外事纪律,遵守国外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文化[3]。

2.持续跟踪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归国后”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归国后,要尽快让他们回归国内正常的学习生活,及时地跟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调研过程中,超过80%的归国学生党员都表示能够自觉抵挡思想冲击,理想信念更坚定,更加爱国爱党。我们可以在党组织生活中,通过让归国学生党员谈认识、谈体会、谈情况、谈收获,发挥这部分学生的先进示范作用。而针对部分学生党员表示没什么感觉甚至是理想信念有所动摇,我们可在面上开展集体的归国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座谈或者交流会或者单独谈心谈话的方式,端正学生思想,清除消极影响,使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与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

(二)建立分类管理机制,探索“互联网+党建”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出国(境)学生党员多通过新媒体通讯方式与国内党组织联系。针对外语院校国际化办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可尝试探索建立分类管理机制,做实出国(境)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1.根据学生党员出国(境)学习的时长分类管理

对于出国(境)交流学习时间较长的学生党员,探索以学期或学年作为划分,如出国(境)时长超过一个学期的,按要求保留其组织关系,并落实好定期联系制度,加强其海外学习的教育管理;而对于一个学期的短期交换生或半年以内的短期访学,应在落实好定期联系制度的基础上,依托网络手段,创新“互联网+党建”工作实践,如利用好学习强国等网络学习平台,加强出国(境)学生党员政治学习。

2.根据是否成建制出国(境)分类管理

在国际化办学背景下,外语院校中各学院交流学习的人数和对象国不同,有成建制出国,也有择优部分出国的。若是全班集体出国(境)学习,对象国在同一高校,可以延续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若是出国的学生分散在各个国家,或即使在同一个国家,由于项目的不同,分散在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城市。地理位置导致的时差问题以及国外安全等的客观原因导致党组织生活无法集中开展的,可以积极探索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如建立党员专属QQ群、微信群,在群内讨论时事热点、新的方针政策,也可以通过邮件形式将支部的最新动态告知海外学生党员[4],[5]。

(三)健全教育管理制度,完善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长期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推动形成全党从严从实抓党员教育管理的良好态势。党的报告提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是新时代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根本要求[6];而随后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则从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方式、程序等方面作出规范,为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1.加强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根据外语院校国际化办学实际情况,我们可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相关制度,如制定《出国(境)党员管理暂行办法》,根据长期的留基委项目、毕业班学生双学位项目,短期的交换生项目和假期修学项目等不同的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规范出国(境)党员的请假、出国(境)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出国(境)党员党籍的处理、出国(境)党员返回后党籍的恢复等相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2.加强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人文关怀力度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有部分教师辅导员未采取任何方式跟踪学生党员回国(境)后的思想状况,也有个别学生出现理想信念动摇的思想变化,这足以说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更应加强针对性,提升有效性。而针对出国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我们既要突出对党员的从严要求,也要突出对学生的激励关怀。学生党员出国前对国外生活的向往,出国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学成回国后的适应等问题,都需要教师辅导员和党组织对其进行人文关怀和帮扶,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和解决实际困难,让学生党员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释放党员教育“暖人心、聚人心”的功能,使之形成思想教育有高度、分类管理有力度、关心关爱有温度的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贾兆帅,王顺洪.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准方法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6):121-124.

[2]蒋兴礼.中国公派留学抵御防范宗教渗透对策研究[J].学术论坛,2016,38(1):172-176.

[3]陈曦.“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文化距离、文化适应策略和文化适应的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4]赵北琳.高校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10):71-74.

[5]杨琳.海外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9):48-49.

[6]王茜.中国共产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实践——以几代领导人的探索为视角[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37-41.

作者:张璇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