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下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

市场需求下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

摘要:随着近些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计算机产业形成很大带动作用,产业市场需要更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所以,培养与市场发展趋势相符合的优秀人才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但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培养计算机人才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养。本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讨高校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的优化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是培养计算机人才的重要主体,肩负着为社会提供专业性人才服务的重任。但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培养计算机人才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养。为此,本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讨高校如何培养优秀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一、我国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现阶段,国内计算机人才队伍结构失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两头短缺,也就是说,不仅高级计算机专业人才不足,而且还缺乏应用型与技术型计算机人才。通过统计近些年我国高校计算机人才招收规模发现,自2003年起,我国高校每年都在增加计算机专业招生数量,但实际所招收的计算机专业生却逐年减少,由此可见,高校招生期间,依照计算机专业生实际就业情况在持续调整招生规模。该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高校所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由此就导致高校人才结构和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不合理。在工作性质方面,可划分计算机人才为三类,即: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研究型人才以及计算机工程人才。现阶段高校计算机教学在培养研究型、工程型计算机人才方面已较为完善,但在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方面却处于空白状态。但我国计算机市场人才需求主要表现为金字塔结构,而计算机人才则表现为橄榄型结构。可见当前我国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依旧无法与社会发展需求相满足。教育部门数据报告显示,我国计算机市场对应用人才需求量逐年攀升,尽管高校计算机毕业生也在持续增加,但依旧无法与互联网行业发展需求相满足,高校仍需进一步完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以适应市场发展形势。

二、高校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定位模糊,结构设置缺乏合理性

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定位计算机应用人才方面的定位比较模糊,造成计算机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内容设置等缺乏针对性[1]。比方说,所设计的课程体系并未将增强学生岗位能力当成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点,比较偏重培养学生的学术和理论性能力,由此就很容易导致学生所得能力与知识不符合计算机行业需求。所以,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不管是计算机应用能力还是知识结构等,都不能与计算机行业任职需求相适应。

(二)教学环节依旧沿用原有学科体系

现阶段,我国高校在设置计算机专业方面,依旧套用以往教学结构体系,并未对其加以调整或者改组,尽管有些高校表面上改制了计算机教育教学结构,然而在结构模式与专业设置方面依旧会沿用原有学科体系。构建课程结构体系环节依旧采用三段式课程结构模式,也就是:专业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该结构模式在培养学术型计算机人才方面较为适合,然而,并不适用于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

(三)高校人才培养难以对接计算机行业需求

首先,计算机人才培养速度较慢。计算机本身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一个行业,但我国计算机起步相对比较晚,所以,计算机教育建设速度无法跟上行业发展步伐,特别是计算机实践教学明显与人才培养规格想脱离;其次,高校和企业合作力度较小。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和企业合作方面只在低水平层次停留,具体表现为:计算机企业缺乏教育参与程度,不了解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与具体方式,造成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比较被动。再加上高校不明确企业的人才需求,造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2]。

(四)高校“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

现阶段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大多是在精英教育下所培养出来的高材生,该类人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学术能力,但实践能力不足[3]。尽管很多计算机教师学术经验丰富,学历较高,但多数教师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由此导致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出现实践活动和理论知识联系不密切的情况。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校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一)合理设置课程,创建柔性化课程体系

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平台包括实践课程组、基础课程组、任选课程组、认证课程组等几大模块。计算机专业生仔选择课程体系方面具有灵活性,除了规定课程学分外,高校生还必须学习认证课程与选修课程,在学习认证课程与选修课上,可依照其兴趣自主选择。目前很多高校推出“2+2”学习方案,固定高校生应在前两年掌握任选课与基础课知识点,后两年必须完成认证科、实践课的学习[4]。计算机教学期间,应将IT企业优质课程纳入到课程中,从而构建科学的教育梯子,确保高校生计算机学习能够衔接市场需求,从而使高校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二)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在计算机专业中,实践教学至关重要,此为对高校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若想完善计算机教学实践,必须先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平台。首先,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实验实训室是大学教师、学生试验与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而且同样是科技重要产出地,对培养高校生应用实践能力至关重要。高校在建设实验实训室环节,应为计算机专业生配备更多现代化的实验器材与设备,包括办公自动化实验室、软件设计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以及安全实验室等[5]。其次,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从根本上说,计算机本身属于发展比较迅猛的一个行业,该行业更新速度较快。所以,高校在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方面,应全面对接互联网行业,主动和校外研究所、企业密切合作,创建校外实训基地,从而为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提供更为完善的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平台。

(三)构建校企深度融合计算机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应基于计算机市场需求,全面构建人才合作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创建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双向互动。而且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紧跟市场需求,对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适时调整。作为发展较迅速的一个行业,高校在设置计算机课程过程中,应积极寻求合作企业,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并由合作企业提供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计算机人才协助高校制定更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形成校企双向培养与互动模式。(2)基于市场需求,创建实践培养体系。高校应充分利用寒暑假期,有序组织高校生在互联网企业参与在岗实习,鼓励高校生零距离接触互联网行业。也可由互联网企业派遣优秀的工程师在实训基地为学生讲解企业的真实项目,以展开实践教学。(3)基于市场导向,对计算机教师知识体系进行不断更新与调整。现极端,我国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大多属于学术型人才,尽管这些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较高,然而,在工程应用与项目实践领域的能力却较低。所以,为提升高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实践能力,首先应对教师知识体系结构进行不断调整与完善,高校还要不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企业顶岗实习,以创建完善的计算机教师实践培养体系。

四、总结

随着近些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计算机产业形成很大带动作用,产业市场需要更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所以,培养与市场发展趋势相符合的优秀人才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高校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养应从多环节着手,应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包括计算机专业教学制度、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目标等都要不断完善,在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中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确保高校生能够实现全面、均衡发展,从而使高校能够培养出动手能力强、高素质以及有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春霞.转型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10):152-153,156.

[2]李新金.面向市场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8(40):261-262.

[3]杨玉婷,康厚良.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独立学院计算机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计算机时代,2018(10):71-73.

[4]贺志新.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41(3):116-119.

[5]余方.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工作室为平台[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

作者:闫奕 单位:南阳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