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对策

高职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对策

摘要:文章通过对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学校与企业形成合力,发挥真正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英语

1引言

党的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要用约十年时间,总体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解决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使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这一培养目标和任务也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已经成为美国、英国、德国、瑞士等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选择的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在美国有“合作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工学交替”模式(也称之为“三明治”模式)、日本“产学研”模式、澳大利亚“TAFA”模式以及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的培养模式。其中,英国的“工学交替”模式也是最近多年来我国所采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中,“2+1”是最常见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的高职教育中,前两年在校内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最后一年以企业实践为主。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校企合作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工科专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对于文科专业特别是语言学科的研究实践方面不尽人意,效果甚微。很多地方校企双方存在“合而不流”、流于形式的现象。因此,如何根据地区经济和本校实际,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为广大高校必须直面且日益关注的一大课题。

2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现实角度来讲,校企合作就是要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由半封闭转向开放,由课堂中心导向转向实践导向,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高校倾向于培养的研究型、学术型人才已无法满足市场对于英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虽然各高职院校纷纷进行教学改革,引入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效果不甚理想。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目前虽然各大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力求探索出一条如何打破目前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高职院校和教师长期习惯于单一、固定的教学和评价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语意的讲解和知识的传授,脱离实际工作环境,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很多英语教师毕业后直接任教,缺乏企业实践的经历,导致学生重视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自身专业素质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最终学生获取了很多知识,也掌握了应试的技巧,但却无法用英语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同时学校的实践配套设施和体系、实训基地都不够完善,这样导致校企合作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环节略显滞后和薄弱。

2.2在课程实践环节中,针对英语学科的校企合作模式的表述尚不清晰明确

在各大高职院校中,参与校企合作的大多为学校的主流专业,而针对于文科专业尤其是语言学科的工学结合培养方式相对较少。许多发表的著作、论文以及相关的会议资料多是从工科角度来探讨校企合作的模式,很少有针对高职院校英语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缺乏相应的模式框架构成。

2.3师资队伍有待提升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充足的专任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有调查显示大约五成的教师只是参加相应的培训和考试获取证书,缺乏实践教学积累。同时不少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教,对专业实践教学缺少足够深入的研究,无法对学生进行诸如商务实战方面的有效指导。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少有教师会根据校企合作进行教学创新。加之,学校还未建立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监督体系,从而影响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提升。

3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对策研究

3.1创新专业设置和课程研发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各院校应该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各方积极参与,在资源优势互补的前提下,以相互信任为基础,共同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学习本身,同时也应该通过语言学习创造更多的价值。高职英语教学应该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培养精通英语,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技能英语专门人才。因此,应该对职业要求有足够了解,进而确定需要学习的相应内容。将英语学习可以分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个模块。基础英语课程注重于学生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的培养,以及用于日常交流和考试等方面的能力,为专业英语的学习奠定基础。专业英语课程(ESP)重视英语知识与本专业的衔接与实际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讲授内容与本专业知识联系十分紧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未来在实际场景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在课程设置中,始终注重英语能力和专业技能提升的有机结合。

3.2正式形成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由于对校企合作的市场化水平认识不足,尽管高职院校已经逐渐认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所带来的巨大作用,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实行学-工-学-工多次交替的模式,即工读交替模式,充分将理论教育与企业实践相交替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将在学校所掌握的专业英语知识得以在实践中有效运用,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加深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时查漏补缺,提升自己对专业英语的掌握程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积极适时地进行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学校与企业全方位沟通,共同参与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人才项目合作。一方面,学校培养学生更有针对性,更重要的是使企业的人才输入质量更有保障。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实训基地,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使得生源质量得以提高。

3.3全面建设师资队伍

校企合作中,教师作为主导因素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要不断提高教师团队水平。学校内部应定期举办教学技能培训,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英语专业技能。同时加强英语教师与企业知识层的沟通,可以由企业中精通专业英语的员工为学校英语教师进行培训,也可以邀请这些员工作为行业专家进校开办讲座或作为外聘教师为学生授课,教师积极参与,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教师也可以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在实践过程中充分掌握专业英语知识的应用场景和规则,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结语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积极推广校企合作人才模式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不但有效解决了学校与学生所面临的严重就业压力,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不少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对此,高校应该立足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应对,从多方面入手,形成合力,校企合作才能发挥真正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曼、蒋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科探索.2018(10)

[2]朱玲,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对策[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

作者:杨柳青 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