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模块化构建

公共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模块化构建

摘要:应用型公共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模块化构建能够将应用型人才的理论实践操作能力、理论的应用能力有机地与教学相结合。本文从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现状以及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服务于地方的模块化应用型公共艺术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的意义和内容。

关键词:公共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模块化

服务于地方的应用型公共艺术人才专业培养和模块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正是为了符合当前我国应用型公共艺术人才培养的市场发展需要,能够将应用型人才的理论实践应用能力、理论研究能力以及具体的公共艺术应用实践能力有机地互相结合,培养一批服务于广西的应用型人才。模块化教育模式比较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两种教育流派分别是“模块式技能培训”和“能力本位”。“模块式技能培训”模块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人员开发出来的以现场职业技能教学为主教学模式[1]。“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能力模块”以具体的完成实际工作的能力为评价考核标准。模块和其能力培养互相对应,学生自己应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模块化的专业教学活动能够把不同专业领域的模块和其能力培养有机地直接联系在一起来。

一、现实问题

(一)公共艺术专业学生就业及人才需求的现实问题

广西省委2018届第四季度广西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条件质量状况调查报告:其中超6成留广西工作;应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地点:广西62.3%、珠三角15.7%、长三角3.43%。2018年第四季度通过广西毕业生人才网联系统招聘毕业生人才的用人单位共13532家,同比大幅增长9.43%;需求人才岗位数占比为220622人,同比大幅增长7.10%;市场求职人才岗位数占比为212790人,同比大幅增长18.70%;公共艺术人才的供求比为0.96,总体公共艺术人才的供给相对明显不足。目前广西范围内开设公共文化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比较少,主要开设的有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专业化的公共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数量相对短缺,目前已成为了影响和制约当代广西中小城镇公共文化设计艺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通过调研企业、行业对人才的能力培养需求及其发展情况和方向,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公共艺术人才,探讨一套服务于地方和实体经济的公共艺术人才培养解决方案迫在眉睫。

(二)培养的学生的能力与岗位群所需的能力要求脱节

目前,我国部分地方的应用型高校已经开设了公共艺术专业,但根据公共艺术企业市场调研的结果显示:高校公共艺术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艺术质量与我国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实际艺术人才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的知识结构不能胜任企业工作的需求,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和课程体系严重脱节,这主要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关,知识点更新慢,和市场需求脱轨。公共艺术专业目前培养的人才体系以艺术设计造型能力为主,涉及具体的工艺流程、结构设计,学生掌握的知识相对薄弱。

(三)课程内容需进一步整合优化

目前高校公共艺术专业的课程内容普遍出现了重复,各门公共艺术课程整体性明显不强的现象。基于能力为主导的公共艺术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整合课程形成相互衔接的结构,使各个年级的课程形成递进梯度关系。课程间的内容不重复,注重科学前沿知识的学习传授。现有的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案以公共艺术理论和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为主,理论内容占比比例较高,实践性教学的环节不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与市场需求进行接轨。

二、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于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不断地增加和扩大,应用型专业人才适用的专业领域越来越多。公共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正是充分复合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为市场培养具有应用实践能力的人才。

(一)为建设广西输出应用型人才

通过服务地方核心技术模块构建,结合地方特色设置课程模块,为地方经济输出“量身打造”合适的人才。如学生通过民族特色雕塑设计、海岸带景观规划、艺术雕刻(木雕、贝雕)、广西特色装置设计、广西民族特色装置绘画等与地方需求相关的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适应地方企业需求的能力。

(二)提高公共艺术人才的实践应用水平

通过模块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公共艺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加大人才的实践应用水平,使其能够与实际就业实现无缝的对接,从而适应社会对于公共艺术的要求。人才培养体系中实践模块的构建,以校企合作、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导师进校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的成功经验在于能够利用理论科学方法解决具体实践中的问题,并能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工艺运用到实际技术生产中。公共艺术的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艺术造型能力、景观空间的创造能力,掌握相关工艺流程,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运用型人才。可见,就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方面两者具有一致性,所以充分借鉴了德国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即通过模块化的教学和培训体系的建立和推行,是一条对解决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问题较好的可行途径[2]。当前随着应用型综合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的形势要求,模块化的教学在高校中广泛的应用和开展。公共艺术人才培养体系以就业市场为需求导向,按岗位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为教学目标来确定如何设置高校模块化教学的专业课程和方案,教与学必须要有具体的、唯一的教学目标。公共艺术专业模块化教学不但重视对知识的运用和传授,更非常重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模块化教学以灵活性和针对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主动性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国内也不少模块化改革的成功案例,例如合肥学院的模块化课程改革,成为了国内其他高校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学习的对象。李晓燕(2018)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视角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8]。但目前针对以能力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的公共艺术人才培养方案鲜有研究,本研究从地方人才实际需求、培养目标、培养体系等方面出发,创建模块化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开展本项研究对于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公共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服务地方的公共艺术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探讨服务地方的公共艺术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主要包括岗位群调研分析、专业能力分析、模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的制定与确立、模块化专业模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案体系框架、模块化人才培养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框架等。

(一)公共艺术专业岗位群所对应的能力框架

对于广西公共艺术企业的人才需求发展状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研的对象主要为公共艺术企业、毕业生等,调研的形式主要有问卷调查、访谈、收集岗位招聘相关信息、电话招聘问询等多种形式,调研的内容主要涉及高校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工作,分析企业对应出现的岗位群、相关的公共艺术专业分析能力,及专业能力。归纳岗位群主要包括:项目策划师、雕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工艺师、项目经理等。如图1所示形成公共艺术专业能力框架图,提出公共艺术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项目策划能力、造型设计能力、雕塑创作能力、场地设计能力、景观空间分析能力、艺术品的制作能力等。对学生能力的分析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的一个重要桥梁。从而有效解决高校公共艺术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能力培养质量与高校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程度差距的基础性问题。

(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课程模块构建

通过本内容的研究主要是应对目前所出现毕业生留在广西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应用型公共艺术人才问题。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体现在"服务地方核心技术模块"。服务地方核心技术模块结合地方特色设置课程模块,如民族特色雕塑设计、海岸带景观规划、艺术雕刻(木雕、贝雕)、广西特色装置设计、广西民族特色装置绘画等与地方需求相关的课程。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为广西经济发展贡献的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量身打造”合适的人才。

(三)模块化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确立

人才培养需求和目标的确立工作主要通过对社会相关职业技术岗位群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来确定和完成,公共艺术专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意能力,培养在开放性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城市环境设计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项目策划能力、造型设计能力、雕塑创作能力、场地设计能力、景观空间分析能力、艺术品的制作能力、工程设计及施工能力。

(四)模块化人才培养体系框架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工作中的核心和重点。人才培养课程的模块主要包括公共职业群基础与技能模块、专业基础与技能模块、实践为核心的教育与技能模块、专业群为核心的教育与技能模块、专业拓展模块等五大人才培养模块等五大模块。专业核心教育模块包括职业群基础与技能模块、服务地方经济核心技术模块两部分,即满足学生其他地域就业、又形成服务地方人才培养特色。

(五)实践教育模块框架

实践教育模块的内容主要是解决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不突出。结合地方特色,主要是进行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请导师进校园等三个方面。例如北部湾地域资源特色因素,汇聚着贝雕、木雕、坭兴陶设计人才,通过聘请贝雕大师、木雕大师、坭兴陶大师进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的地方特色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市场竞争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实践创新能力。

四、讨论与结论

应用型公共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从地方实际人才需求出发,优化课程体系,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要点,培养服务地方经济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教学方案实现了两个转变:从学科理论导向的“课程体系”向学科专业能力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转变;从“知识输入”教学模式到“能力输出”的教学模式转变。采用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教学方案可以实现三个结合一拓展:将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将宽泛的知识与专业理论基础、专业技术知识模块和具拓展实践知识模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将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理论教学有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来;使具拓展实践知识模块有效地拓展了教学基础知识的范围。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实现一个核心目标:通过地方岗位群的调研及能力需求的定位,合理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地解决地方人才需求的问题,培养服务广西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弛.《数字电路》模块化项目教学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4,(9).

[2]袁瞀,许强,王晓峰,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德国FH成功经验[J].合肥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4).

[3]钱国英,徐立清,应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韦佳,倪杰,吴远征.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创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

[5]王丽霞,戴听,刘焕君.“2+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

[6]李莉,陈国良,马凤延,等.模块化分析化学内容体系的设计与初探[J].化工时刊,2014(4).

[7]邵一江,刘红.基于能力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合肥学院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3(4).

[8]李晓燕.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视角[J].新余学院学报,2018,23(2).

作者:李丽凤 葛俊杰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