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引进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引进研究

摘要:在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时代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引进的主力军,兼顾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的双重使命,务必要加强引才育才力度,以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因此,在结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汇总河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的现状与存在问题,重点分析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引进中如何发挥其双重作用,以提高自身引才和育才质量。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人才引进

1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现状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承担着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双重使命。高校一方面需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工作,优化师资队伍,以保证师资队伍在明确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去培养创新型大学生;另一方面,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关系着国家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保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符合社会需求,应时刻为教师队伍提供新鲜的血液,并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鼓励并创造条件保证创新人才的继续培养[1]。统观河北地区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引进中的成效,总体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公办院校引才程序复杂、决策缓慢、引才时效低下。相较于民办高校而言,公办高校在引才方面程序复杂,需要进行计划申报、批复、公布、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会议研究、手续办理等多个环节,故在引才过程中往往缺乏时效性,无法在短期内进行有效引才。二是高校知名度、引才层次、水平越高,引才难度越小。以河北省高校为例,重点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远超普通院校,重点高校年均引才100余人,而一些普通高校对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仅仅停留在10个以内。因此,普通高校虽在逐年提高引才费用,但是引才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无法为相关人才提供后续发展平台,且缺乏人才引进的政策扶持。三是从区域划分上看,引才呈现地域化特征。以河北省高校为例,人才引进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引入人才多为河北、北京、天津及邻近省份人才,其他省份人才较少。四是以引才为主,忽视对创新人才的继续培养。通过观察河北省高校,不难发现,各高校均看重人才的引进工作,引入人才多用于完成相应教学和科研工作,虽逐渐意识到人才的继续培养问题,但迫于现实工作需要往往无法保证人才的继续教育,无法使创新人才不断进行学习,很难保证创新人才将科研、教学、实践三者合而为一[2]。综上所述,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引进现状呈现出“重引进轻培养、重程序轻时效、重数量轻质量、重层次轻实质”的特征。

2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对策

通过对河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现状的分析,现将我省在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1)引才形式单一,多以公开招聘、网络招聘、校园招聘为主,引入人才多为全职,缺乏柔性引才机制。(2)忽视社会需求变化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注重创新人才的外在素质,忽视隐性素质。(3)唯学历、唯专业论,忽视创新人才的综合素养。(4)注重短期效应,重引进轻培养,忽视对创新人才的继续教育,无法保证创新人才与时俱进。(5)高校往往注重创新人才的教学、科研水平,忽视创新人才的科研转化,科研大多停留于研究层面,无法转化为社会效益。(6)缺乏系统的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人才引进配套设施缺乏,竞争优势不足,无法引进高层次人才。立足上述问题,通过不断调研河北省各高校创新人才引进情况,归纳出如下建议。

2.1引才方式多元化,引才机制柔性化

参考现有高校引才政策,目前,我省各高校对创新人才的引进渠道集中于公开招聘、网络招聘、校园招聘及省内提供的各项服务性招聘平台,结合对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的界定,在引才过程中各高校应进一步明确创新型人才范围,强调人才的实践技能和社会贡献,拓宽引才渠道,完善柔性化引才机制,如采取聘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企业经理人、企业导师等弹性雇佣,以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水平,保证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此外,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应注重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打破传统的引才方式,扩宽招聘宣传渠道,设置专项经费开展引才工作,简化决策流程,注重引才的时效性[3]。

2.2多方合力,提升引才竞争力

目前,我省引才现状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引进创新型人才数量少且往往局限于科研上,无法创造社会价值,高端创新型人才引进可能性极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专项基金匮乏、科研平台欠缺、配套引才政策缺少、发展空间狭小等。因此,在创新型人才引进过程中,政府、社会、企业和高校应形成合力,多角度创造引才优势条件,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待遇,完善各项保证措施,鼓励创新人才将其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创新人才推动我省创新经济发展。

2.3强化调研,明确需求,注重创新人才的综合素养

在创新人才引进过程中,各高校应深入研究创新人才的岗位需求,与时俱进,时刻关注社会及环境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以社会需求变化改革教学体制,优化用人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早已脱离社会实际需要,各高校应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与使用体系,加强对创新人才综合素养的考核,改变传统的唯专业、唯学历论,从专业素养、能力、技能、岗位胜任力、心理素质、职业素养、态度等方面综合考量。人才引进后应注重对人才的继续培养、使用与考核,为人才发展提供相关配套设施及科研平台,建立绩效激励体制,鼓励创新人才将科研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明确人力资源规划,保证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看,各高校普遍存在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接班间断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因此,各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人员规划的重要性,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做好师资队伍的结构分析,关注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人才发展的间歇性间断。

2.5完善制度,提升高校引才竞争力,减少人才流失

就目前研究而言,各高校往往注重人才引进环节,大部分高校创新人才引进后流失严重,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薪资待遇低、发展空间小、环境条件差、后勤保障弱等方面,即使由于地缘优势留住的人才往往也丧失了继续发展提升的动力。因此,各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的相关制度体系,提高创新人才待遇,从薪资、福利、晋升、职业发展等多方面创造留才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科研及人才培养投入,鼓励自有人才的继续深造与发展,避免创新人才的高速流失,以降低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综合成本。

3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构建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构建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

4结语

高校作为引才和育才的承担者,应进一步完善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明确不同环境背景下的用人需求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以社会需求为教育教学改革依据,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从资金、政策、环境、人力等多方面支持,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从科研、实践、教学、创新等不同角度进行学习和提升,切实做到与时俱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黎藜,吴荣.略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J].江苏高教,2012(5):118-119.

[2]徐兆铭,乔云霞.创新型人才管理的三种重要理念[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3):24-26.

[3]卢玉萍.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200-204.

作者:朱培培 赵阳 单位:河北水利电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