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的发展,物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自2020年以来的肺炎疫情期间,全体居民的网购额大幅度激增,对物流需求呈现出几何增长的态势。物流对居民需求的满足程度取决于物流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因此各高校应该在充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寻求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物流管理;物流服务需求;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1物流业的现状

随着农业现代化对大宗农产品物流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增长,新型工业化要求加快建立规模化、现代化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居民消费升级以及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快递物流等使得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在2020年以来的肺炎疫情,使得广大居民对生活必需品物流需求日益增加,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完善、便捷、高效、安全的消费品物流配送体系,为广大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精益化的物流服务,推动制造业专注核心业务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以新技术、新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日益形成。同时,随着社会物流规模的快速扩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形势的加重、城市交通压力的加大,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已难以为继。并随着国际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物流发展模式正在日益形成,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总体上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动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物流业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伴随全面深化改革,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已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2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和黑龙江省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从以上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状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或者说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于物流人才。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在遵循物流管理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服务和面向市场需求积极寻求促进两者双向发展的良性培养模式。

2.1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特点,一是实践性和操作性。物流管理属于运营管理的范畴,其操作流程灵活性大,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对物流管理人员来说,了解并熟悉这些操作流程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熟悉这些操作流程,才能进行有效管理,才能通过管理进行改进,提高效率。二是要有系统性思维。大多数物流业务涉及到诸多环节,在诸多的环节中,只要有一个环节没做好,整个物流业务都会受到影响,成本和效率都得不到保障,因此,系统地考虑各环节、平衡各环节的工作方式十分重要。三是要有资源整合观念。降低物流成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是资源整合,资源整合观念也可以说是系统思维的延伸。四是要有网络概念。现代物流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建设物流网络,物流网络的形成,对改善物流效率,整合物流资源具有实质性的作用,也是物流企业的竞争法宝。五是要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商业化的应用,就不可能有现代物流。

2.2黑龙江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对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来看,物流企业需要具有上述能力的复合型或具有某一特长的专业人才。而这些人才的获得主要是通过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黑龙江省目前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有12所,包括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佳木斯大学、黑河学院、绥化学院等公办大学和黑龙江财经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哈尔滨广厦学院等民办高校。各高校每年招生的规模大都在两个教学班级,80~90人左右,开设的课程不尽相同,除此之外,物流从业人员还来源于职业教育和资格认证等培养模式,具体见表1所示:黑龙江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的培养路径,结合当前的应用技能型人才需求现状和高校面临的新形势,在培养路径上多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设立相关的实验室、建立实习基地、校企合作等方式。

3黑龙江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与先进省份的院校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上,在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提高。

3.1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由于黑龙江省各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比较晚,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经济和管理等领域分流过来的,甚至有的学校物流管理教研室的组建是由曾经讲授过和物流相关课程的教师直接划转到该专业,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不高,容易造成理论讲授不深入,照本宣科;实践教学中,老师本身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低,很多的实践教学大多通过软件、简短的参观等形式完成,实践教学的效果不高。虽然各高校开始陆续聘用本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但所占用的比例较低,物流实践经验较少。

3.2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不匹配。黑龙江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很多是在原来的经管类专业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物流方面的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根据教学经验和专业特点调整课程设置,一些院校的课程设置是因人而设,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并且存在照搬照抄一些外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民办校照搬公办校课程的现象,缺乏与本省实际需要相结合的创新意识,比方说《运筹学》、《物流系统工程》等课程在民办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常常面临这样的情况,开设的一些课程和地方企业发展需求不相匹配。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需要大量的从事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和冷链物流的物流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黑龙江省高校中开设冷链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物流金融等相关课程的很少。黑龙江省经济比较落后,物流企业的发展所需资金融资难的问题比较突出,更加需要既懂得金融又懂得物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物流金融》这门课程的开设是非常必要的;另外随着哈尔滨新区的发展,国际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也需要全省各高等院校加强这方面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出与国际贸易接轨的国际物流方面的人才,以适应省内国际贸易工作的需要。

3.3物流管理专业的资金投入少。物流管理专业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可操作性、实践性。在学历教育中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转化成生产力,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做好学生的实训教学工作。最通用的方法就是建立实验室,配备适应实训教学的相关物流方面的设施设备。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教学经费的投入,但黑龙江省高校在这方面的投入较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物流管理专业设置晚、没有成为学校的重点或精品专业;对于民办高校,更是资金投入少,重视程度低。

3.4物流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形同虚设。在当前高校转型背景下,很多学校都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企业签署协议建立物流专业的实习基地,比方说北大荒集团、中邮物流公司、铁邦物流、顺风速递、京东物流、神州物流园等;但这些实习基地每年接收实习的学生很少,大多会在6.18和双11、双12等大型促销阶段临时接收即将毕业学生实习,实习岗位多为拣货、理货、包装、出库等,学生对物流操作的系统性不能深入理解,校企合作是间断的、不连续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企业很少参与和指导。甚至一些实习基地就是为了完成专业实习任务而形成的,并没有发挥实习基地的真正作用。

3.5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和专科的界限不明显。黑龙江省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在本科和专科的界定上不够清晰,特别是在高校转型、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新形势下,如何正确界定本科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与专科技能型人才是物流管理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现在一些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培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在理论上和高职高专院校几乎是相同的,但在实践操作上远远落后于高职高专学生,本科优势不突出。

4完善黑龙江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除了要解决师资问题、课程设置问题、资金投入问题、深入加强校企合作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就是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这是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培养要立足本省、面向全社会,还是采用订单的形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定向培养;是培养仅能从事基本的物流操作的操作型人才,还是在此基础上拥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人才?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调研,及时调整完善课程体系和培养路径。二是怎样培养。在确定了人才培养规格后,下一步就是制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路径。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规格达标的保障。当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高校在具体的培养路径上要结合培养定位和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要结合教学实际,突出物流管理专业的系统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学习借鉴省外高校教学中的先进经验和方式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三是为谁培养。这个问题就是解决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问题,是立足于学校所在的省份、还是立足于全国,是对具体从事物流的企业还是从事物流规划的政策制定的部门,是从事国内物流还是从事国际物流?只有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了,为谁培养的问题解决了,才能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去培养,因此,这三个问题是一个闭合的循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2014-2020年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Z].2014.

[2]石淑琴,张鑫.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析[J].环球市场,2019(7):174.

[3]刘芳.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研究[J].人力资源,2018(9):10.

作者:裴丽杰 苏庆艳 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