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新旅局工作计划

文广新旅局工作计划

2020年,全县文旅工作将继续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围绕省、市文旅主管部门工作部署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立足客家、生态、红色、采茶戏文化等资源特色,积极推动文化强县建设,推进文旅事业繁荣发展,把三百山打造成为第一名山,使我县成为展示客家文化、红色文化、采茶戏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推动文化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平台。

(一)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1.加快文旅品牌创建步伐。一是重点加大三百山创5A级景区创建力度,力争2020年三百山景区成功创评国家5A级景区。高标准、严要求,严格对照5A标准,全面完善创5A软硬件设施,深挖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位。同时,加强对上沟通联系,争取更大的倾斜支持。二是加大乡村旅游建设提升力度。加强A级乡村旅游点布局,完善乡村旅游点配套设施,积极创建省5A级乡村旅游点1个,省4A级乡村旅游点2个,若干个省3A级乡村旅游点,以及特色星级民宿5家。三是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加大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打造一批具有较强活力、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主体,重点培育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创建一批文创产品专业市场和文化产业要素市场,发展一批规模大、结构优、效益好的文化民营龙头和品牌文化旅游产品,鼓励、支持、引导和发展一批高新技术文化企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新型文化产业体系。

3.规划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市场化理念、项目化的途径、招商引资的手段,使我县成为文化旅游产业重要交流基地和全国文化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文化发展重点乡镇要结合实际,适时推进乡镇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4.开发特色文化服务项目。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开发具有我县特色的文化旅游纪念系列产品,提升以革命历史题材大型采茶戏《杜鹃哩咯红》为代表的富有创意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努力建成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

5.全面完善旅游要素。围绕“吃住行游娱购”旅游六要素,融入文化元素,包装好相关项目,加大对外文化旅游招商力度,补齐短板,丰富旅游业态。

(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加大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体系进行同步规划建设。规划新建或改扩建城市小区、街道、广场、文体公园和特色文化商业街区等文化项目,高标准配套文化设施,全面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2.规划新建“三馆”。建设一批文化标志性工程,规划新建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以上的图书馆(其中少年儿童阅览室不低于300平方米、盲人阅览室不低于30平方米,并建有无障碍设施);新建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馆(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不低于300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以上的博物馆。

3.规划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整合和完善各乡(镇)综合文化站现有资源,按照国家标准,每个乡(镇)规划建设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1个8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广场;配备1套简易音响设备、1套全民健身路径器材、1套应急广播系统(含山洪等灾害预警功能)。

4.规划建设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按照国家标准,每个行政村规划建设1个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活动室,1个6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小广场,1个图书阅览室;配备1个简易戏台、1个宣传栏、1套文化器材、1套体育设施器材、1套应急广播系统(含山洪等灾害预警功能)。

5.规划建设公共数字图书馆。充分利用书香公园、无为公园等公共设施场所,按照标准规划建设县级公共数字图书阅览室,为广大群众免费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6.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强化非遗保护传承,成立县级非遗研究中心,建设县级非遗综合展示厅。以我县现有的省级非遗项目,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积极申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好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实施非遗濒危项目抢救工程,加大非遗传习所建设力度,推动非遗进基层活动。

(三)加强传统特色优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1.建立传统特色优秀文化资源库。我县文化资源深厚,深入挖掘整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九龙山文化、采茶戏文化、楹联文化、美食文化等具有我县特色的传统优秀文化。组织开展普查活动,对县内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形成文化资源台帐档案及全县文化资源库。

2.打造特色文化传承区。充分利用我县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积极打造“客家文化传承区”、“美食和米?小吃文化传承区”、“书院文化传承区”、“茶与采茶戏文化传承区”等具有我县特色的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区。

3.开展民俗文化挖掘活动。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民俗文化进行系统整理,编纂《县民俗文化系列丛书》。

4.推进采茶戏振兴计划,打造采茶戏精品文艺。是中国采茶戏艺术之乡,九龙山是采茶戏的发源地,收集整理采茶戏经典曲牌剧目,创编一批具有我县特色的采茶戏精品文艺节目,开展采茶戏“六进”活动,让采茶戏得以广泛流传。完善我县大型革命历史题材采茶戏《杜鹃哩咯红》剧本,组织做好在各地的巡演工作,争取获得部级奖项。

5.举办采茶戏艺术节。每年开展采茶戏艺术节,组织传统采茶小戏、小品、曲艺、歌舞展(会)演。邀请采茶戏艺术团体前来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扩大采茶戏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四)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利用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切实落实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强化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传统古村落、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按照《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规划》,加大对革命旧居旧址保护和修缮力度,做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加快建设和完善尊三围纪念馆、天心整军等保护修缮工程。做好传统历史名村、传统古村落、古宗祠的保护利用工作。收集整理东生围相关资料,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做好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支持民间博物馆建设,落实好《客家围屋保护条例》,全面实施客家围屋抢救性保护工程。

(五)强化文旅资源对外宣传推介

坚持文化旅游精准营销,在继续加大赣粤港等主要客源地宣传的同时,开展以旅游产品推介、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重大节会、文艺演出、书画作品展出等交流活动,着力开拓和培育新市场;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吸引人气,利用新时代以“互联网+旅游”为引领的旅游营销新模式,创新旅游营销与VR、AR、5G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推广模式,开展三百山景区系列宣传,提升文化旅游形象。

(六)建设优秀文旅人才队伍

1.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宣传队伍。建立健全新闻发言制度和重大主题宣传策划机制、突发事件舆论应急调控机制、舆论监督协调机制、新闻舆论引导和新闻机制、新闻质量评估机制,加快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和舆论引导新格局。打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队伍,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县舆论引导力和文化传播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坚持以团结稳定鼓劲的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

2.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管理,完善基层宣传文化人员管理机制,重视发现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

3.加强旅游经营、旅游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善创新、会营销、重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用于三百山5A创建及宣传营销、运营管理工作的需要。

4.着力培育和激励文化精英人才。制定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文化艺术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定期选送理论、新闻出版、文艺和文化经营管理等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先进发达地区集中培训,锻造一支与我县文化发展相适应的队伍。设立文化贡献奖,奖励在文化强县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和实际工作者。

(七)不断营造良好文旅市场环境。深入推进全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抓好行政处罚案件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好联合执法行动、专项整治行动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积极开展全县文旅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不诚信者的曝光和惩处力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互联网+监管”等建设工作;加强行业网络安全监管和网络舆情研判,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确保文旅市场规范有序,确保安全无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