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

农业农村局工作计划

2020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党的报告精神,结合实际,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突出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建设。

(一)切实抓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基地建设质量,充分运用《赣州市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范》成果,全面提升我县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质量和标准化水平,督促经营主体对选址不科学的大棚拆除异地重建,对老旧破损的大棚及时清理修复。二是推广高效模式,壮大经营主体队伍,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本菜农”组织形式和“七统一分”模式,注重传帮带,动员和吸纳当地农民参与蔬菜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能种菜、会种菜、种好菜的基本菜农队伍。三是选准品种茬口,推进精细生产管理,瞄准大湾区等邻近区域市场,把握春提早、秋延后、越冬、越夏等高价茬口,主攻高附加值的单一品种,打造一批专业村组、乡镇和优势产区,同时落实规模设施蔬菜基地生产种植计划制度,科学制定每个大棚的生产种植计划,规范生产运营管理。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是一项长远的、关乎几十年中长期的工作,要在抓实抓细当前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尊重自然和农民群众意愿,统筹规划,以项目为载体,整合资源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的先行示范区,取得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后逐步推开。重点抓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五大工作,因村制宜、发挥特色、补齐短板、增强实效,让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名片。

(三)进一步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是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三堆杂物、农业废弃物等,有效改变庭院、村社道路沿线等地方的“脏、乱、差”状况,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宜居环境。二是以试点带动示范,持续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推进,按照“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要求,在总结五个示范乡镇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在每个乡(镇)选择一个行政村作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示范村庄。三是坚持统筹规划,持续抓好自然村组整治建设。因地制宜编制村组整治项目计划,坚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乡村特色,加快完善“七改三网”基础设施,科学配套“8+4”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同时,继续巩固和深化“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突出特色、整片打造”的建设格局,连片推进美丽宜居示范线(带)建设,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彰显整体效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

(四)进一步深化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一是继续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结合整省试点,整县推进,通过经营性资产股份量化、股权设置管理、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完善组织治理机制、颁发股权证等,完成所有经营性资产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二是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初步建立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逐步培育一批村集体经济强村。三是开展农业农村改革“三改合一”。完成12个村的“三改合一”(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与管理、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等三项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重点破解村集体经济职能不明确、个人与集体联系不紧密、发展村集体经济方法不多,土地细碎生产效益低、土地“统分结合”管理模式单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小农户不紧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不高等问题。四是继续实施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农村土流转率达50%以上,计划新发展农民合作社15家,培育家庭农场10家,创建一批省、市级示范社和家庭农场。

(五)进一步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一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严格落实畜禽养殖“三区”规划,加强监督管理,防止禁养区内已关闭或搬迁的畜禽养殖场复养,科学指导非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开展升级改造,配套建设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工作,加大有机肥、生物农药补贴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等资源高效利用推广力度。严格落实禁渔期制度,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大力推进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退捕工作,严厉打击电力捕鱼等非法捕捞行为,切实提高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管理水平。二是抓好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持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三是推进绿色品牌建设,加快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优质特色农产品,积极推动“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和证后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