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单位工作报告

机关单位工作报告

一、前一年工作回顾

前一年,是我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面对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各种困难挑战叠加的严峻形势,县政府团结依靠全县人民,以小康建设统揽全局,凝神聚力谋发展,攻坚克难求突破,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年度目标。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3亿元,增长13%;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市前列。成功入围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晋级全国“双百强”。在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报告中,吴翠云书记特别指出:“改变了县域经济整体落后的现实,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一年来,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7:53:40,三产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工业经济稳中向好。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影响,我们与广大企业家同舟共济、砥砺前行,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1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0亿元,向千亿级规模迈进,四项指标〔1〕总量连续七年稳居全市首位。永锋集团、金能科技等5家大企业上缴税金8.6亿元,挺起了全县工业经济的“脊梁”。全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51个,完成年度投资56.5亿元;御捷马、工大机械等29个项目竣工投产,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百多安心脏支架等12个项目被列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全县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2%,连续四年递增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驶入创新驱动、质效双优的快车道。现代农业亮点纷呈。面对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旱情,我们干群齐心、合力抗旱,大旱之年夺得大丰收。全年粮食总产27.3亿斤,实现“十二连增”,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在2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核心区,率先实现全国最大面积“吨半粮”。农业部和省市领导都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进行了深度报道。农业综合标准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国首个8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获农业部批复;小麦、玉米生产社会化服务标准和质量安全生产标准晋升“部级标准”,抢占了全国粮食生产的制高点。粮食生产逐步向高端、高质、高效转型,老百姓也将在丰产的同时实现增效增收。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大观园被推荐为全省十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泉城海洋极地世界运营良好,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建成开放,温泉度假村、齐鲁文化古城等项目加速推进。黄河水乡湿地公园通过部级(试点)评审。乡村旅游迅猛发展,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年接待游客5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1亿元,也有了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旅游“黄金周”。全市首家县级物流协会挂牌成立;普洛斯一期建成运营,济铁省会中心物流城全面开工,资通国际陆港加快建设,通用机场项目获省政府批复,一座面向济南、覆盖华北、联通全国的济北现代物流基地初具规模。中关村海淀园科技城开园揭牌,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大学国防研究院中试基地等项目成功落户,成为全市标杆性的科技创新平台。全省第一家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引导培育电商平台12家,更多的特色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向国内外。

(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调整了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部门职责更加明晰;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老百姓能花更少的钱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完成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职责整合,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业农村改革迈出重要步伐。“一圈一带”战略深入实施。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一圈一带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上报市级以上储备项目187个,争取区域战略推进资金1.8亿元。大力实施“兴齐十大工程”〔2〕,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济齐黄河大桥、长清黄河大桥、石济客专济南北站全面开工;京台高速国道309进出口工程通过省交运厅审查;济齐轻轨工程段获市发改委批复,为济齐同城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双百会战”,精心举办对接全国工商联执委企业等招商推介会15次,国内外知名企业家500多人次来齐考察洽谈,达成合作意向100余个,法国麦加饮料、万华科技园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户。全年新注册项目100个,新开工项目95个,到位资金201亿元,均居全市首位。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实施重大项目118个,完成投入232亿元。北车铁路装备制造、可口可乐饮料等8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重大项目,济齐黄河大桥被列为省级重点项目。中糖物流、远大科技二期等42个项目竣工投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力支撑。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县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跻身全省20强;被省政府列入12家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单位。黄河国际生态城水电路网加快建设,发展框架更加完善。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从白纸创业到项目集聚,综合配套快速跟进,一座产业新城拔地而起。济北高铁枢纽经济协作区等其他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全县“三区引领、五园支撑”〔3〕的总体格局初步形成,被确定为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县。外经贸工作稳中有进。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8.14亿美元,位居全市首位;实际利用外资1171万美元,经济外向度不断提升。

(三)瓶颈制约有效破解,要素保障更加有力。

人才方面,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引进两院院士、国家“青年”专家、泰山学者等精英人才13名;严格实行“阳光招考”,招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87人;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累计培训1800人次。通过人才引进、培养、交流合作等多种途径集聚智慧,积蓄了跨越发展的人才优势。科技方面,与大学、省科学院等40家高校院所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齐鲁科技孵化器晋升为部级孵化器;智能工程装备院士研究院成功签约。全县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家、创新平台44个,产学研合作不断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金融方面,全县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7.6亿元。国开行、农发行等11家金融机构共落实资金36.7亿元,到位资金11.2亿元,被国家农发行列为重点支持县。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投资控股集团,引进了胶东村镇银行、国海证券等6家金融机构,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同时,我们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化解风险,全力维护金融生态环境,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全市最低,实现了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土地方面,通过增减挂钩、清理闲置低效用地等方式,全年获取用地指标4500亩,有效缓解了用地难题,被评为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四)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功能配套日趋完善。

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成立了城乡规划委员会,高标准编制老城区控规等规划36项,引领调控作用不断增强,被列为全省“多规合一”试点县。启动主城区四大片区改造,新开(续建)房地产面积201万平方米,销售70万平方米;新(改)建永乐大街等城区道路9.3公里;新增城区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实施城南新区“一场、一湖、两河、两园、三馆”〔4〕工程,大清河水系景观改造全面开工;科技金融中心完成主体建设,城南新区的整体形象不断提升。高质量承办了第七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国家中小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研究基地落户。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积极开展“乡镇驻地1—2年大变样”行动,全年实施小城镇重点工程138个,完成投资18.5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36.8平方公里。潘店镇、赵官镇跻身全国重点镇,华店乡、刘桥乡撤乡设镇。高标准完成村级公路网化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298公里、桥涵138座,城乡路网互联互通,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两区同建”扎实推进。新开(续建)望岱、锦川等社区27个,新入住群众1万人;新(扩)建各类示范产业园区28个,解决群众就近就业1.1万人。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国海河迎查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潜表流人工湿地,启用了全市最先进的金能中水回用工程,为全市代表全省再夺全国第一作出了突出贡献。实施江河纸业烟气治理等节能减排工程54项,取缔关停污染企业19家,淘汰黄标车1195辆,圆满完成全年节能减排任务。植树造林3.7万亩,大绿化工作蝉联全市考核第一名。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明显改善,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县。

(五)民生投入持续加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7.4亿元,民生实事完成年度任务,政府在过“紧日子”的同时,努力让群众过上好日子。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城镇就业785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806人;社保基金征缴额、累计结余额稳居全市首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连增”;两次调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全面推进“阳光低保”,累计发放低保金3670万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2300元提高到2400元,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高龄老人补贴、低保重度残疾补贴等标准,均达到全市最高。城镇居民冬季供热面积新增172万平方米,受益群众1.7万户。新开(续建)经济适用房216套、公租房224套,改造棚户区1121户,让更多家庭圆了“安居梦”。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高考一本上线324人,2人被北大录取,综合排名居全市各县市首位。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累计投入1.3亿元,实施义务教育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每个乡镇均规划建设一所省级标准化幼儿园、中心小学,更多农村孩子用上了宽敞明亮的教室。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全部实现楼房化,人民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狠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扎实推进“大义”建设,深入实施“四德工程”〔5〕,崇德向善蔚然成风;全面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成立了黑陶产业协会,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黑陶艺术节。人民武装工作扎实推进,军政军民关系融合发展。人口计生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连续五年荣获全市计生工作一等奖。社会治理扎实有效。稳步推进村委会换届,村级事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实施“天网”工程〔6〕,全县视频监控一、二类目标全部完成。全面开展“双无”〔7〕综治创建活动,打造了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大综治服务格局。坚持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包案下访,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杜绝了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全县经济社会和谐、稳定,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六)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政府效能明显提升。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变化。“书记热线”、“12345”市民热线共受理群众诉求19493件,按期回复率、合理诉求满意率均为100%,及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强化县政务中心职能,办理审批事项12万件,便民服务更加高效;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完成交易项目136件,节约公共资金4亿元,实现了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编制完成县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理规范行政审批171项;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审减金额4亿元,审减率达24.4%。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37件,政府为民服务、依法办事的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物价、司法、体育、档案、电业、通讯、气象、人防、史志、保险、商业、物资、粮食、供销、公积金、煤炭管理、黄河河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部门,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积极进取,主动作为,推动了政府工作的全面进步。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综合实力还不够强,与全国百强先进县市相比,差距较大;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产业集群规模较小,服务业比重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是财源基础仍不牢固,乡镇财源建设滞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四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区域性风险因素增多;五是思想解放不够,市场意识不足,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六是个别部门工作人员宗旨观念不牢,担当意识不强,行政效能不高,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6年总体安排和重点工作

2016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的布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的突破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县委十三届六次全委会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系列会议精神,坚持“一二三四五”战略部署〔8〕,以“提质增效、争先进位”为主题,积极顺应经济新常态,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创新驱动,上项目促投入,优结构促转型,抓城乡促统筹,惠民生促和谐,重法治促规范,为2017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

坚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激活力,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规范机构设置,理顺权责关系,形成精干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平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合理设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选准突破路径,为全县未来五年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抢抓国家规范招商优惠政策的机遇,转变招商理念,设立产业扶持基金,积极探索合营合作、资源要素入股等模式,推动招商引资由“拼政策”向“拼服务”转变,闯出新常态下招商引资的新路子。更加注重产业招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全县主导产业,实行“县级领导分工负责制”,每人挂帅一个产业,引进一批基地型、龙头型、补链型项目。抓好全国工商联执委企业32条招商线索的跟踪落实,争取更多项目落地生根。完善考评机制,严格兑现奖惩,不断扭转“上热下冷”的招商局面。力争全年到位资金240亿元以上。全面抓好外经贸工作。以资通国际陆港建成运营为契机,吸引进出口企业来齐集聚。以建设外贸进出口综合服务平台为抓手,为全县进出口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积极推动普洛斯等项目增资扩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引进一批外资项目。

(二)持续加大优质投入,夯实跨越发展基础。

坚定不移抓大投入、上大项目,以优质增量带动结构大调整、经济大发展。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25个,完成投入260亿元以上。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严格落实“七个一”推进机制〔9〕,对北车铁路装备制造、宝鼎重工等在建项目,全力搞好服务,变“建设项目”为“税源项目”;对煌上煌高端食品、天津浩松新材料等签约项目,加强跟踪问效,变“签约项目”为“落地项目”。密切关注上级资金投向,健全完善“十三五”规划项目库,搞好包装对接,确保每年都有新项目进入省重点盘子。拓宽区域融合大通道。抢抓“一带一路”、“一圈一带”战略机遇,加快实施“兴齐十大工程”,努力打造对外经济走廊。济齐黄河大桥、长清黄河大桥、石济客专济南北站加快推进,京台高速国道309进出口尽快建设,齐南路(省道105)上半年开工,不断缩短济齐同城时空距离。筑牢产业集聚大平台。县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施“园区北扩”和“起步区改造提升”工程,增强产业吸纳能力,争创部级开发区。黄河国际生态城启动游客服务中心、东盟生态城建设,放大旅游业辐射作用,争创部级旅游度假区。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实施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工程,大力发展新兴业态,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济北高铁枢纽经济协作区等其他园区,立足自身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让园区经济成为拉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力引擎。

(三)加强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全力做好大工业文章。

以“两园”建设为载体,坚持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以金融资本助推产业腾飞,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抓大企业培植不放手。坚持共性扶持、个性培植共同发力,将县级领导包保企业扩至60家,引导骨干企业做强核心主业、做优产业链条,实现裂变发展。力争年内新增纳税过亿元的工业企业2家、过5000万元的3家、过千万元的3家,以大企业的顶天立地为工业经济强主干、壮筋骨。抓企业技改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实施运泰机械等重点技改项目53个,完成年度投资66亿元。引导鼓励企业通过购买科研成果、技术嫁接合作等方式,积极发展应急产业、健康产业、移动互联、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力争培育新兴产业项目5个。抓产业集群壮大不止步。把培植“千百亿级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以永锋集团为核心,打造六百亿级冶金及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以金能科技为核心,打造二百亿级煤及绿色化工产业集群;以御捷马、远大科技、旺旺食品等为核心,分别打造百亿级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高端食品医药产业集群,推动工业经济向产业化、集群化发展。抓企业帮扶解困不松劲。完善企业应急资金互助中心建设,让全县企业逐步甩掉高息融资的风险“包袱”,轻装上阵,阔步前行。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远大科技成功上市,宝鼎重工完成挂牌。设立2000万元科技投资基金,促进技术与市场融合、创新与产业对接,力争年内新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创新平台9家,推动工业经济向中高端迈进。同时,坚定不移地把全民创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设立1000万元创业引导基金,让广大创业者“创得成、做得大、走得远”。力争年内新增小微企业600家、个体工商户1600户,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发展形式多样、规模适度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新增种粮大户100个,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指导注册家庭农场50家以上,引导“种地职业化”。开展整建制“吨半粮”乡镇创建活动,全力打造全县80万亩“吨半粮”,力争实现粮食生产“十三连增”,继续领跑全国。深入实施小麦、玉米质量安全生产标准,打响全国集约面积最大、单位产量最高、产品质量最优的“华夏第一麦”品牌,争创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小麦、玉米生产社会化服务标准,推广“订单”作业新模式,积极开展大田作物托管,完善农业科技、信息、金融、保险服务体系,力争新增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30家,服务能力100万亩以上,力促“服务标准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互动,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搞好精深加工,带动晏城桂柳孵化、宣章美东蔬菜、大黄食用菌做大市场份额,力争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0家,促进农产品“市场高端化”。积极发展优质蔬菜、林果、水产、畜牧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多元化。同时,实施好土壤改良修复、邓金河综合治理等工程,解决制约农业发展可持续问题,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更加注重高端引领,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

立足新优势,培育新亮点,拓展新领域,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做大培强高新技术产业。以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平台,做大做强大学科技研发基地,建设一批部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就地转化。以建设碳纤维产业园为载体,吸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以百多安生物医学科技园、爱运动()国际健康城等项目为重点,推动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尽快出形象、见成效。以中关村海淀园科技城、百斯特呼叫中心等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软件信息、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等产业,促进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开发、大发展。强力突破电子商务产业。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发展突破年”活动,依托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广泛开展电商培训,建设电子商务创业者聚集发展特色街区,让每家企业都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每位创业者都学会一项致富技能;支持资通国际陆港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推动跨境电商破题发展,力争两年内跻身“全国县域电子商务百佳县”。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业。以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重点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配套,突破“一日游”瓶颈。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森林动物公园尽快开工,温泉度假村、水上世界等项目加快建设,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争创国家4A级景区,打造区域旅游航母。借势全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机遇,以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发展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乡村旅游新样板。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成立县物流业发展办公室,建设盖世物流园政务服务中心,整合优势资源,推动规模扩张、规范提升,逐步提高税收贡献率。济铁省会中心物流城等项目加快建设;资通国际陆港综合监管区5月份建成运营;通用机场项目年内启动,逐步构建公路港、铁路港、国际陆港、空港“四位一体”的大物流格局,朝着“中国物流之都”目标迈进。繁荣活跃商贸服务业。以打造“面向省会济南的城市配送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借助济南农副产品市场外迁机遇,点对点招商,力争建成大型批发市场1—2个,促进大流通,繁荣大商贸。

(六)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全力做好大城镇文章。

抢抓入围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机遇,做大县城、做强乡镇、做优社区,努力构筑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城镇体系。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多规合一”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城乡用地边界;编制完善新型城镇化、城市总规等规划,确保每个建设项目都符合城市发展要求。做大县城。以打造“20—30万人口规模城市”为目标,深入实施“三大提升工程”,力促“县城两年大变样”。实施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党校片区、石油公司片区建设,优化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实施城市配套提升工程,完成友谊路北延、齐鲁大街东延等道路建设,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不断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实施城南新区建设提升工程,尽快完善市政道路配套,适时启动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晏子春秋博物馆等项目,完成大清河外滩、两河三岸〔10〕大美工程,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尽享阳光沙滩。强化管理经营,以“三城联创”〔11〕为抓手,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年”活动,确保城市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筹建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城市建设,努力构建城市有序发展、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做强乡镇。将小城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支点,通过政府推动、投资拉动和产业带动,加快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确保实现“乡镇驻地大变样”。潘店镇、赵官镇在省级示范镇中争先进位;其他乡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产城融合的新路子。不断壮大镇域经济,力争乡镇地方财政收入全部突破千万元大关,更多乡镇进入亿元方阵,建成更多的小康乡镇。做优社区。以乡镇驻地及周边村改造为重点,稳妥推进“两区同建”,加快小康社区(村)建设步伐。全年新开(续建)社区24个以上,入住群众2万人;新(扩)建各类示范产业园区30个,解决群众就近就业1万人以上,让群众生活在社区,工作在园区。深入实施“五化八通八有”〔12〕综合配套,重点抓好“天然气进社区”工程,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让农村公共服务向城市看齐。用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放大杠杆效应,确保年底前所有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标,提前一年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让集体的腰杆壮起来,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奔小康的步子快起来。

(七)深入开展“五项行动”,全力做好大生态文章。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的独特优势、潜在财富和长久品牌。保护好家园的这一方蓝天绿水,是我们对全县人民的庄严承诺。开展消霾行动。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金能科技烟气脱硫等40项节能减排工程,整治扬尘污染源83个,淘汰黄标车2000辆,取缔城区燃煤锅炉,严厉查处露天焚烧行为,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回归常态。开展净水行动。加快黄河水乡湿地公园建设,发挥生态效益;完善“治用保”防控体系,建成城西污水处理厂,建设小城镇、新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完成晏黄沟、老倪伦河等污水管网改造,确保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开展增绿行动。抓好沿河绿道、生态廊道、环城绿带、农田林网建设,新增造林面积3万亩以上;实施城区绿化提升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进一步擦亮全国绿化模范县的金字招牌。开展除味行动。严格落实全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新标准,确保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有序做好重点企业搬迁,坚决关停污染企业,消除城区工业异味。开展治脏行动。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清除卫生死角,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确保70%以上的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标准,让人民群众共享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八)集中实施“六大工程”,全力做好大民生文章。

发展永远在路上,改善民生无止境。我们将按照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大投入,让老百姓生活得更舒心、更踏实、更幸福。实施教育大惠民工程。学前教育阶段,建成小王庄、大魏社区等5处幼儿园,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继续推进校舍标准化建设,完善硬件,配齐软件,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高中教育阶段,实施一中扩建工程,逐步满足新增生源入学需求。同时,加强校园、校车和“小饭桌”监督管理,保护好师生安全。实施社会保障提升工程。坚持以创业带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00人。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公租房270套,改造棚户区2329户,缓解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提高困难群体救助标准,城镇低保标准由月人均380元提高到4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2400元提高到2600元;农村五保分散、集中供养标准分别由年人均3000元、4000元提高到3300元、4300元,编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实施公用设施扩容提质工程。继续实施城区供暖扩容,新增集中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让居民温暖过冬;在城区新建水厂1座,在农村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让更多城乡居民吃上“放心水”;改造农村供电低压区258个,让群众用上“舒心电”。实施健康养老提标工程。稳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稳步实施社会养老,推进县社会福利中心市场化运作,新(改)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处、农村幸福院20处,新增养老床位600张,让老人顺心,让儿女放心。实施群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提档升级农家书屋,培训基层文艺骨干,增添农村书香气息,提升文化生活品位。完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大义”建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人自己的精神地标。实施社会治理提升工程。创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完善信访服务大厅和信息化建设,拓宽诉求渠道,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继续实施“天网”工程三类目标建设,打好“社会治安、道路交通安全、清剿火灾隐患”攻坚战,持续推进“平安”建设。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努力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抓好人口计生工作,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大力推进武装工作正规化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认真贯彻新《安全生产法》,严格落实责任,实现坐标式管理、网格化覆盖,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常态、新起点、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持续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法治思维,深化依法行政。用法治思维调节经济运行、管理社会事务,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县乡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决策和依法行政中的作用。开展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清理无编制执法人员;深入推进文明执法、柔性执法,汇聚公正执法正能量,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切实改进作风,提升行政效能。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实施“庸懒散”专项治理,根除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扎实开展“公开承诺评议”活动,县政府班子成员通过电视向全县人民公开政务承诺,县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增加社会评判权,提高群众满意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年”活动,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放大“书记热线”、“12345”市民热线效应,开通“5612345”民生服务热线,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转变职能,优化营商环境。公开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实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抓好政务中心搬迁升级工作,设立企业家服务中心、社保服务中心,全面推进职能归并、事项集中、人员进驻,实现“盖章最快、材料最少、收费最低、流程最短”。强化中介机构规范管理,推进与挂靠行政事业单位脱钩,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力度,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强化从严治政,树立良好形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要求,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和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规范从政行为。成立政府招投标采购中心,全程接受公众监督,确保公开、公正、公平。厉行勤俭节约,推行预决算公开,严控“三公”经费〔13〕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扩大审计覆盖面,严厉查处违纪违规违法行为,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