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综述

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综述

1高填方路基的施工工艺

1.1填方路基的摊铺及整平

在每一层填料卸完之后,可使用大型履带式推土机将填方地段摊平,然后在摊平的填料上进行反复碾压,从而完成初步的压实工作,也为平地机的整平工作提供了方便。在初步摊平后,采用平地机进行细致的精平处理,同时形成具有一定的坡度的路拱,以方便排水。

1.2填方路基的压实

对填方段进行精平处理后,可使用大吨位的振动式压路机对路基进行碾压。碾压时,直线段可从两边向中间延伸,小半径曲线段则应该由内侧向外侧延伸。纵向碾压的轮迹应该重叠40~50cm,横向衔接也应该根据宽度重叠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该根据试验段来确定,初压可采用静压的方式,初压完成后可采用振动压实的方式,碾压次数要完全符合规定的次数要求。

1.3对路基压实度进行检测

可采用灌砂法对路基的压实度进行检测,根据要求也可结合核子密度仪进行检测。在路堤填筑前,根据要求需要对填料进行取样试验,以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每层填料的压实度都必须满足路基填筑压实度要求,如不符合,则继续进行碾压,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路基填料的含水量应该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如果超过标准,则需要进行相应的洒水湿润处理,或者翻松晾晒处理,之后方可进行碾压。

1.4对路基沉降稳定性进行观测

在路基的沉降区范围处的稳定区设置沉降观测点,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确定基线方位和基点标高。可在路基两侧路堤的坡脚以外3m左右位置设置3个以上的观测点,观测点的距离可控制在200m左右。观测点可由钢筋混凝土桩制成,其尺寸应该符合设计要求。根据基线的方位和基点的标高来确定观测点的具体位置,同时做好详细的观测记录。在路基填筑过程中,需要随时对观测点进行观测,并记录好相应数据。当观测点的竖向或者水平位移过大时,说明地基沉降状态不稳定,应该马上停止填筑,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直到路基沉降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

2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强夯技术的应用

强夯法主要是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点,采用起重机将大吨位的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使其自由下落,进而对地基进行冲击压实,提高地基的强度。强夯法能够消除黄土的湿陷性,以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对原地面采用强夯法时,可采用梅花形的夯击法,单点夯击的次数应该符合要求。夯击前需要将地表的杂草、树根等杂物清除干净,并对原地面进行推平处理。应该准确测放夯点的位置,并对锤重及落距进行标定。对填方路基进行强夯时,路基每填筑3m高便需要夯实一次。可采用重锤进行夯击,以最后一次夯沉量小于2cm为单点夯击次数控制标准。夯击现场可使用水准仪对夯沉量进行准确测量。

2.2土工格栅技术的应用

土工格栅主要采用高密度的聚乙烯、聚丙烯等为原料,经过特殊的成板、挤压和冲孔后,再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拉伸,能使荷载分布均匀,且具有较强的抗拉性和耐久性。土工格栅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与路基的浅层处理技术以及复合路基处理技术一起使用。施工时需要在高填方路基表面事先铺好厚度大约为30cm的中、粗砂,然后在砂垫层上设置土工格栅,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土工格栅与软土之间的摩擦力,并充分发挥土工格栅的加固功能。铺设土工布或者土工格栅时,应该采用张拉施工法,并将土工布的四端锚固牢靠。

3高填方路基的质量控制要点

3.1做好施工组织工作

如果施工过程中组织管理工作不严谨,很容易造成工序零乱、主次不分等影响路基填筑质量的问题。有些工程没能留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路基达到规定沉降,进而导致工后路堤沉降过大,因此必须加强高填方路基的施工组织工作,对各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安排,对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进行明确,优先安排高填方路基施工,以保证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

3.2严格控制路基填料质量

通常情况下,路基填料为土、石,在高填方路基的填筑施工中,应该使用水稳性好、干密度大、承载力强的砾石类填筑材料,且土质要均匀,密度也要均匀,不能含有超大颗粒或者其他杂质。为保证路基填料的均匀性,同时也减少对沿线生态的破坏,高填方路基所使用的土应该进行集中选取,尽量避免沿线取土。

3.3认真做好台背、路桥过渡段的压实工作

路桥过渡段、填挖结合处及台背等处的地形条件比较特殊,填方的施工难度也较大,通常都是路基、桥台施工完成后的缺口部分,工程完工后非常容易出现路基沉降过大的问题。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此类部位的施工质量,如大型设备施工不便的部位,可采用小型夯实机进行分层夯实,并严格控制好分层厚度,同时提高抽检频率。

4结语

在公路工程的高填方路基施工过程中,容易受资金、环境、人员、天气及设备等因素影响,导致工程不能按预定计划实现。因此高填方路基施工时,必须严格组织施工,合理调控施工程序,同时控制好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以保证公路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作者:闫剑荣 单位:深泽县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