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策

吴文化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策

【内容摘要】在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的产业生态,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作为我国制造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苏州现已进入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数字经济是引领产业结构加快升级迈向中高端的重要载体,通过数字化为制造业赋能,在制造业转型中寻求增量突破。本文基于吴文化视角,研究苏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对策,提升苏州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

【关键词】数字经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吴文化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产业结构转型优化的重要推动力。苏州要以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全力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使苏州成为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作为苏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根基,吴文化是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在苏州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当下,吴文化在苏州数字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数字经济的内涵

数字经济一词虽经常见诸于各种文章,但人们对数字经济的理解并未统一。“数字经济”最早由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特在其所著的《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前景与风险》一书中提出,在书中泰普斯科特将“数字经济”用来泛指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后的各种新型经济关系。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将数字经济定义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综上,数字经济是一种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的全新经济形态。

二、苏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产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从企业层面,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发展,苏州制造业既有世界500强企业,也有一批在细分行业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但尚缺乏“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示范龙头企业,在具有优势性的产业领域尚未形成数字化转型的显著领先优势。产业数字化意味着企业设备与操作系统的同步升级。相对来说硬件设备有相应的衡量标准,企业接受度较高。而对原有工业系统的软件改造难度较大,需要数字化服务团队与企业运营团队的紧密合作,其间所涉及的工作将异常复杂与琐碎。在市场调研、消费者需求分析、产品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产品营销推广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有待加强;缺乏科学、规范的数据采集机制,企业内部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普遍存在,导致大多数制造企业数据可用性和价值较低,成为制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障碍。

(二)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苏州制造业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数字化改造的内生动力,其中在数字化转型资金投入、数字技术研发、人才支持等方面问题较突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包括购买和使用技术的成本,还包括对组织、流程、商业模式实施重构的成本,所有成本加在一起,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负担;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之艰难还体现在企业既要确保现有的核心业务稳定、有序发展,又需要面对市场的变化,及时地作出响应。但是市场需求是不确定的,数字化转型能够带来生产效率提升,但数字化后技术流程的固化,往往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此外,制造业数字经济人才缺口较大,既缺乏数字化转型的实施人才,也缺乏数字化转型后能够适应岗位的一线员工。

(三)缺乏成熟的第三方数字化服务提供商。从数字化转型的供给者,也就是数字化服务提供商的角度来看,拥有全国知名的本土化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才能在未来掌握智能制造话语权,但苏州本土第三方数字化服务提供商存在着规模小、涉及行业分散、综合实力弱等情况,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非标准化造成的成本居高不下。由于不同企业在经营状况、技术条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加之企业信息不对称、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一、数据信息在不同企业的实际应用场景不一,因而不同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诉求通常不一样。现在数字化服务提供商通常要一事一议,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转型需求,为它们定制合适的系统解决方案,而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也不能应用到其他企业,导致服务成本很难下降。

(四)工业数据的安全存在风险。随着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深化,企业面对越来越庞大和复杂的数据资产,对工业数据的安全管理要求严格于一般信息数据。与其他数据管理工作类似,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工业数据管理工作包括扩展基础数据源获取渠道,提升数据读取采集质量,保障数据安全,规范数据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数据资源服务。但由于制造业信息化管理起步相对较晚,工业数据管理工作的推进也相对滞后。同时,各种信息窃取、篡改手段层出不穷,尤其是诸如物联网这种兼容软件和硬件于一体的发展模式,由此产生的数据系统庞大复杂,简单的数据系统修改或者升级方式无法应对风险,导致单纯依靠企业改变安全防控方式难以确保数据安全。

三、苏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研究

(一)吴文化视角下苏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分析

作为区域文化,吴文化崇文睿智、开放包容、经世务实、秀美精致的特征,培育了以精致、典雅、创新、诚信为代表的苏州城市精神,逐步形成以精益求精、持续改进、诚信务实、开拓创新为核心的企业精神。当下的苏州以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以实体经济的规模优势、制造业体系完备的产业链优势、先行先试的开放优势、古今辉映的人文优势以及亲商重商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将制造业体量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提升苏州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使苏州成为全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城市。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这一轮产业创新的核心特质,其中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使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集成制造系统转型升级,从而全面提升产品研发、设计和制造水平。面对产业数字化发展机遇,依托苏州制造业的强大优势,打造标杆企业,将智能制造核心数据掌握在本土企业手中,使一批苏州企业进入世界智能制造第一方阵。在此基础上,探索用工业互联网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操作链,加剧不同类型经济主体内在联系,加快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生态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工业互联网看苏州”新品牌,赋能“新苏州制造”行稳致远。

(二)吴文化视角下苏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1.发挥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示范与带动作用。行业龙头企业依托自身强劲的产品和服务基础与数据积累,借助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分析消费者产品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业务,实现设计、生产与销售等系统的一体集成,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精益化、专业化的产品或服务。同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复制本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开拓本行业系统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业务,由制造企业转型为“制造+服务”企业,从单纯的产品生产销售延伸至服务平台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进入高端供应链配套体系,不仅龙头企业可实现单一制造业向服务平台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质量,充分享受数字经济产生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助力中小企业应用转型。

2.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激励机制。政企合力,不断完善鼓励政策,促进中小制造企业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按照“企业出一点、服务商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思路,将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纳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范围,特别是对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升级推进复工复产和转型发展的企业。具体可通过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搬迁补助、人才引进补助、产业引导基金投资、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通过个别试点示范企业的培养,鼓励支持隐形冠军企业在巩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提升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水平,实现智能化改造。

3.打造第三方行业垂直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服务提供商。针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非标准化、个性化的特点,重点培育面向苏州优势产业的第三方行业垂直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菜单式、模块化的服务。苏州在新型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光通信、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已经形成产业集群优势,要培育一批服务苏州优势产业的智能制造一体化服务企业、系统集成方案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构建融合、适配工业操作系统的智能服务生态系统。鼓励支持系统集成商在重点制造业产业针对新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形成解决方案,提升传统产品设备;推广适应中小企业特点和需求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工业应用软件,推动中小企业深度、规模化应用;打通中小企业生产过程各环节的全数据链,为制造业企业快速匹配订单,提供精准的供应链支持,将产业各环节的数据、资源、信息按照公开合理的原则向更多主体开放,不断降低服务成本,拓展市场规模,打造全国知名的行业垂直工业互联网平台。

4.强化工业数据和用户隐私信息保护。提升数字化监管水平,引导形成数字技术的价值遵循和基本原则,监管部门需要加强数据安全检查、监督力度,提高数据泄露、窃取处罚标准与赔付补偿机制,尤其是对代码、算法等数字技术的基本规则进行监管。解决数据权属界定问题,促进数据产业发展、数据权益分配和个人隐私保护等各方利益之间把握好动态平衡,以行业、企业、平台自律为基础,强化工业数据保护,明确数据的授权应用范围以及在收集、使用过程中提供者和使用者的权利与义务。推进数据资本化、资产化,根据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中提出的“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要求,在苏州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等数据密集型行业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存储、交易等制度,保障数据有序、规范的应用,为培育规范的工业数据交易市场创造条件,让数据的拥有者可以从市场上获得对应的经济回报。

5.加快制造业数字化人才培养。制造业数字转型,归根到底靠人才,既要重视引才,也要重视育才。制定数字经济人才专项引进计划,将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纳入全市紧缺人才目录,特别是掌握工业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先进制造流程及工艺优化、数字化战略管理、制造业全生命周期数据挖掘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实施制造业数字化人才培育项目,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在苏高校建立密切合作,增设相关新专业、组建研究机构、设立培训实训基地,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机制。同时,要重视对制造业企业员工的培训,使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掌握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相关知识及技能,培养企业自己的数字化运营团队。

【参考文献】

[1]郭晗,廉玉妍.数字经济与中国未来经济新动能培育[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65~72

[2]焦勇.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从价值重塑到价值创造[J].经济学家,2020,6:87~94

[3]沈运红,黄桁.数字经济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浙江省2008~2017年面板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20,3:147~154

作者:沈馨怡 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