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立体绿化的施工技术

园林立体绿化的施工技术

[摘要]海绵城市是城市管理建设的新课题,发挥我国城市化建设推动下迅速发展,用于自然共存的建设理念对城市土地管理开发,通过对雨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充分发挥自然生态功能,结合雨水积蓄、渗透与排水,对径流污染、生态破坏进行有效控制。首先阐述海绵城市建设原则,根据园林立体绿化施工技术相关策略进行分析,对海绵城市理念下园林立体绿化城市环境进行评价。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立体绿化;施工技术;城市环境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新常态下我国追求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同时重视经济增长健康程度。随着经济水平提升与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显化,公众对绿色发展有很高的诉求,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必须摆脱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系列新论断。人们生活质量提升促使生态理念强化,与城市健康发展相关的园林绿化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园林绿化在生态环境中发挥良好作用,我国城市人口日益密集,存在的生态环境隐患逐渐暴露。如城市内涝等问题阻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有效控制相关问题,需要灵活运用海绵城市,有效治理城市旱涝问题。对海绵城市理念下园林立体绿化施工,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为城市生态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1海绵城市理念下园林立体绿化建设原则

海绵城市是面对城市蓄防洪能力提升需求上,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海绵体,除了江河湖池为代表的地表水系,包括公园绿地城市基础设施,海绵体作用体现在雨水下渗中净化,排水回收功能,有利于城市生态质量提高。海绵城市生态功能建设目标是城市降水量达标基础上积极储存消纳雨水,经过滤储备雨水在降水不足时回收利用,利用海绵体过滤功能提高储存水质。

1.1系统性原则。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遵循系统原则,安全原则。以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性为依托,城市建设者要从整体入手分析城市水资源开采情况,结合城市发展前景对建设方案规划。如英国以城市全面发展做出综合规划,城市居民财产安全是城市建设基础目标,规划海绵城市要全面掌握城市水资源情况,创建美好安全城市环境。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遵循系统调配自然降水原则,考虑供排水循环长期协调供给,可以通过将城区划分为小区域,区域低影响开发技术得到有效利用,包括促渗技术,调蓄技术。截留技术是根据基底材料的物理特点,利用现代技术使雨水流经材料时减速,调蓄技术是对雨水径流净化,基本原理是雨水储存达到饱和,多余雨水通过溢流口流入市政雨水管网,如调蓄池等利用技术达到防洪抗旱目的。

1.2规划性原则。雨水系统及径流排水系统是构建海绵城市的关键,城市建设者要遵循规划性原则,有层级实施建设海绵城市时对系统统筹规划,确保城市灰色绿色有效结合,相关部门与政府要充分沟通配合,重视海绵城市的发展性,海绵城市建设前提是对水生态修复,要严格实行蓝线控制,高效运用自然排水系统,因地制宜建设雨水调蓄收集设备,采用科学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海绵城市建设中要以生态优先为原则,达到自然和城市和谐共处的目的。

2海绵城市理念下立体绿化施工技术

海绵城市理念下园林立体绿化工程施工技术难点主要包括安全性缺失,植物品种单调。建设雨水公园时缺少兼备香化等功效植物,建设雨水公园会存在植物品种单调等问题。下凹式绿地标高较低,在夜晚灯光过暗情况下发生拥堵时可能引起跌落事故。针对海绵城市园林立体绿化工程施工技术问题需要丰富植物品类,种植绿篱植物,用矮栏杆防护增加层次感。

2.1下沉式绿地。园林立体绿化工程施工可以从绿地地形建设体现海绵城市理念。城市园林立体绿化工程施工中首先要保护城市自然地形,使植物与地形自然发展。绿地建设要结合海绵城市特色,将拦水坝设在水池周边。绿地要低于两边平台。目前下沉式绿地建设中应用广泛,能使降落雨水渗透到绿地中。经过渗透,微生物等系列作用削弱雨水污染物。绿地设施增加可以降低灰色设备。如某城市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中,提出降雨量限制于30mm要求,建设者规划学校绿地在原有竖向绿化前提下划分汇水分区,将教学楼区改造为下沉式绿地。

2.2屋顶绿化。6层以下建筑物屋顶适宜屋顶绿化,草坪式、组合式屋顶绿化适用于平屋顶,对屋顶绿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屋面荷载,组合式屋顶绿化荷载不低于4.5kN/?,草坪式屋顶绿化荷载不低于2.5kN/?。为保证绿色屋顶种植科学性,根据绿色屋顶构造进行绿化设计。种植区构造由植被区,隔离过滤层等组成。隔根层,排水层要符合设计要求。屋顶绿化植被应选用生长缓慢,抗寒冷植物,可将小型乔木,草坪,攀援植物等混合种植。花园式屋顶荷载较大,可供选择植物丰富,可将草坪,灌乔木配置结合。设计屋顶绿化土层结构单纯消防地面种植模式会增大负荷,应选取专用基质,如细砂,经发酵动物粪便等,不同植物对基质厚度要求不同。防水是屋顶绿化设计的基础,应选用强度高、耐寒性好的防水材料,使其防水同时具备排水功能。

2.3植物配置。城市立体绿化关键技术包括采用系统化的配套技术,根据环境特征选择适宜植物,运用高效的人工栽培基质。植物配置是立体绿化的关键技术,不同建筑载体选择绿植要依据植物种类生长习性及布局形式,考虑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如爬山虎等植物用于墙体绿化可达到降温防尘效果。根据立体条件合理选择植物,减少建设维护成本,如昼夜温差大选择极端温度耐受性强的景天类植物,良好的抵御夏季炎热天气。立体绿化最大问题是荷载,为持续向植物提供稳定水分,选用轻质高效的人工栽培基质尤为重要。人工栽培基质是根据植物所需养分差异,添加所需营养基质,形成对植物生长有利的理想化土壤。立体绿化种植基质荷重大,要减轻基质重量,关键选择轻质材料,如锯木屑、泥炭土、泡沫有机树脂制品等,根据各种基质特点及一定原则适当选择。

3海绵城市下立体绿化城市环境评价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导致城市绿化用地资源紧缺,据统计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约39亿,保持每周约300万人移居城市的增速,未来城市竞争费速度规模,绿色生态等理念是今后城市发展主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融入现代化建设过程,住建部《国家园林城市评价标准》要求各大园林城市推广立体绿化相关激励政策与实施导则。目前城市立体绿化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进行科学评价是打造生态城市的关键。

3.1城市环境评价体系建设。自然风景与其他自然资源难以用科学方式评价,人们往往对景观定性评价,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地质学、建筑园林等领域工作者系统研究自然风景,使评价转向定量分析。海绵城市立体绿化综合评价系统构建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景观物理特性进行例行分析得出客观量化评价,创建园林景观评价体系。立体绿化评价问题涉及众多因素,评价指标多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通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简洁性,客观性原则。目前对立体绿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较少,各学者所选取评价因子主要围绕植物配置、生态等方面,结合城市立体绿化主要形式,将立体绿化综合评价分为植物结构、生态效应与社会价值。根据综合评价指标层次表中组成因子表现程度,参考国内相关标准规范文件,对因子修正进行评价标准界定赋值。

3.2立体绿化城市环境评价模型。根据道路、商业区与居住区等区域调查区块立体化评价表植物结构,生态效应等评价层次综合得分运用软件绘制分析图,对实体调研结果统计数据分析评价。立体绿化建设综合评价达到中上等水平,商业区选择调查点为商业圈,综合体建成时间较短,绿化空间以屋顶花园为主,立体绿化形式丰富,立体花坛形式大量运用于室内外环境,充分利用空阿金进行植物配置,自身植物结构、生态效应与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道路立体绿化得分良好,植物结构得分较高,城市道路中间隔离带摆放花箱,道路两侧设棚架绿化,各路段设置各种形式的花池,靠近道路垃圾转运站设新式垂直吕强,道路立体绿化覆盖面积较小,部分小规模绿化生态效应不明显。

4结语

本文对海绵城市理念下立体绿化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阐述海绵城市立体绿化建设原则,介绍立体绿化的关键施工技术,对海绵城市下立体绿化城市环境进行评价,为城市自然生态建设提供可行参考。海绵城市理念是应对城市内涝问题提出的新型城市环境治理理念,对城市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立体绿化是城市绿化建设的新型方式,需要根据城市建设情况把握好立体绿化关键技术,构建城市立体绿化环境的评价体系,对城市绿化建设提供改进依据,促进城市生态绿化建设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莉.基于改进未确知测度模型的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

[2]孙源.基于景观美学理论的城市立体绿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

作者:李晶 单位: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