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

摘要:在快速发展的建筑市场中,为了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要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同时,高支模施工技术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该文分析了高支模施工技术具体要求,对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工艺;高支模施工技术

0引言

在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内容,而由于其特殊的位置,需要一定的安全可靠性。各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相对于其他的施工技术而言,其供需复杂,且更能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对高支模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意义重大。

1高支模施工技术具体要求

在进行高支模施工时,需要充分考虑上下支模的统一,形成一个垂直线,从而将底座和点半进行安装。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浇筑的梁和板跨度大于4m,需要将模板起拱,把握好起拱的高度,控制在1‰~3‰。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关键步骤是梁的立柱,同时要把握梁立柱的横竖距离。因此,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能够拥有正确的施工理念和严谨的施工态度以及相应的技术水平,使用合理的优化技术来开展相应的工作,从而保证我国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

2建筑施工中高支模施工工艺

2.1施工设计

就建筑工程的现状看来,诸多工程在高支模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位置、标高或尺寸的偏差,其主要原因就是施工图纸、实际施工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进行高支模施工时,应保障施工及周边建筑物不可受损,同时也需要确保和控制工程的整体施工成本。高支模施工工序如图1所示。

2.2施工准备

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第一步就是施工准备,包括材料准备、测量放样参数设计等多项内容。材料准备环节主要包括混凝土、木材以及钢材等,材料也是施工技术的基础内容,如果所备材料的质量不符合或者不满足实际施工需求,就可能导致一系列安全事故。因此,需要从材料采购环节严加把控,以确保高支模施工的水平和质量。同时,在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前,也需要进行试验检测,掌握材料基本情况;入场后,及时按照相关规划进行合理分配;施工的过程中,也要严格控制好材料的应用,进一步提升高支模施工的质量管理水平[1]。

2.3支撑架的搭设

在进行支撑架的搭设时,可以通过逐排以及通层搭设法进行,必须要确保立杆和水平杆之间连接稳妥牢固,纵向、横向扫地杆与地面的距离高度不能超过20cm。四周的立杆支撑应设置连续性好的剪刀撑,同时,脚手架立杆的垂直度偏差不能超过50mm,较高的H段立杆偏差相对值也应在H/600以内。剪刀撑、水平杆在扣接时,要求搭接的长度不低于1m,并交错布置水平杆搭接。此外,相互邻近的2根水平杆接头也不能够在同步或者同跨中设置,在不同步或者不同跨设置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距离,通常会大于50cm,每个机头的中心距离主节点距离也不能够多于1/3跨段。就立杆和可调托座来说,需要根据支撑的高度来布置,但是通常不会高于20cm,为了能够保证支撑架的安全稳定,需要借助已浇筑构筑物来进行连接。

2.4混凝土浇捣

高支模施工与其他的建筑工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材料基本类似,大多都采用常见的混凝土,其中包括一些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以及人工砂石骨料等,还有具有引气、减水和缓凝作用的一系列材料。在选择掺合料、水泥时需要合理性、科学性的2大原则和规范,对于整个施工工程而言,需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如果混凝土体积小,则可采用硅酸盐水泥(42.5MPa)或以纯硅酸盐水泥+I级粉煤灰(或矿渣粉)进行调配得到胶凝物。这也说明,施工材料需要慎重选择,其对于整个施工进程具有重要意义[2]。在浇筑开始前,应先用水将模板充分浇透,浇筑时也不可应用可能造成支撑系统偏心荷载,并严格控制好入仓温度、碾压次数。注意需要分层浇筑,通常每层混凝土的厚度应控制在35cm左右,并切实做好混凝土泛浆、压实度等指标的管控,确保混凝土质量。一些大梁高度超过1m的工程,则需分层浇筑,首次浇筑应确保浇筑达梁底,第2次浇筑则需要针对上部梁、楼板等一次性完成,注意反复多次。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做好工程的一系列保温工作,我们在应用蒸汽对砂石骨料加温时,可以使用蒸汽对砂石骨料进行预热,或者还能够直接用热水来进行搅拌,这种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混凝土出仓口的初始温度,这对于高支模施工的使用性能是十分重要的[3]。

2.5高支模体系拆除

在整体施工完毕之后,需要对高支模体系进行拆除,做好支架实时受力和变形情况的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和实际的高支模体系情况来进行支架的拆除,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在拆除过程中由于受力的不均而出现高支模体系开裂的现象,减少给整体工程遗留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拆除高支模体系时,需要根据实际的计算结果,按照科学的拆除步骤来进行施工,并且需要采取分段和分部分的方法来进行,从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3.1科学编制高支模施工质量管理方案,明确技术路线

要想切实提高高支模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我们首先需要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这就要求相关的质量管理人员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结合当前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正确的技术路线,严格按照现场的真实情况进行记录。同时,为了确保高支模施工的顺利,相关人员还应具备风控意识,最好在事前就分析出可能出现或存在的不良影响因子,并制定合理、有效的处置预案。科学、有效的检查方法,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提升高支模施工质量管理的水平以及创造性动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还需要对相关监督部门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确保各部门机构都能在规定范围内为高支模的施工质量管理作出贡献,尽可能避免模棱两可的责任模糊现象。此外,我国还应将工程质量监理的责任落到实处,严格合理应用巡视、见证以及旁站的管理措施,以做好对施工质量的检验和把控,便于及时发现工程质量问题,提出相应整改方案和意见。还应进一步增强监理人员的配置,对监理的工作进行综合性评估,评估的结果纳入工程结算指标中,以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

3.2科学选用高支模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在高支模的施工质量管理中,首先就要对材料、设备等进行优化和把控,做好施工全程的质量管理,最大程度减少质量不符的现象。在选择质量管理措施时,我们应该根据高支模施工时自身现状和实际情况,结合施工地的地理环境、气候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综合选择。同时,还要求我们确保施工相关的设备性能和工作可靠性,在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基础上,不断形成管理自动化、智能化,有效提升高支模施工工程质量的管理效率,确保施工工程的质量,最终为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3加大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工作队伍的专业性

工作队伍内是否具备大量的、优秀的专业性人才,是高支模工程质量管理效率与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充分理解“四知三会”的质量管理人员的原则,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充分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身所学知识和专业性技能来合理解决。通过加大对质量管理人的培训力度,定期对其进行集中的专业性、系统化培训,确保质量管理人形成自主的、积极的学习意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学习质量管理相关的先进技术和模式,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并建立起一支专业能力强、技术水平高且具有职业素养的质量管理队伍。此外,还需要养成对高支模工程进行定期检查的良好习惯,至少每次由2名管理人员进行巡视和有效检查,以消除施工工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及障碍,确保施工工程的稳定、安全和有效运行,避免不必要的质量风险问题。

4结论

综上所述,要进一步提高高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抓好各环节的施工要点,加强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最终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有效施工质量,为施工建筑工程的使用和可用性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田慧明.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9,45(3):97-99.

[2]戴克任.关于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运用分析[J].居舍,2018(32):27,33.

[3]连佳.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时代农机,2018,45(6):152.

作者:胡平 单位:深圳市远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