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理念下本土建筑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理念下本土建筑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旅游、度假的需求在不断提升,民宿、酒店和度假村成为消费的一个热门领域。在绿色建筑理念推动下,无论乡村还是城市,越来越多的“方盒子”走进人们的视野。建筑可识别性弱,会使人们对建筑的视觉敏感度降低,建筑发展忽略本土特色,就会缺乏感情。本文从自然、人文、生态等环境入手,探究绿色建筑与桂北本土建筑的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本土建筑;桂北建筑

绿色建筑主要是通过有效运用再生资源和生态系统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建筑物,结合所在地域环境气候、文化和经济等特点为人们提供友好、舒适、健康、宜居的建筑环境,其具有可持续性和生态性,为建筑的生命全周期带来积极影响。本土建筑指的是利用本地所能得到的材料并追逐本地所特有的建造技术和模式所构建的建筑体系[1]。其会受到民俗文化、自然地理环境、时间累积等形成要素的影响,本土建筑的材料基本来源于自然,尊重自然,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可再生利用性较高,符合绿色建筑特征。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城市和乡村的建筑设计逐渐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来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桂北山区以干栏式建筑为本土特色建筑,在新材料、新技术的支撑下本土建筑保持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桂北干栏式建筑现状

旅游开发为桂北高山乡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假期时间城市人群涌入自然,向往返璞归真的理想生活,旅游度假带动了酒店、民宿的发展。网红打卡民宿应运而生,民宿竞争激烈,导致建筑的体量尺度越来越大(见图1),新型的钢筋混凝土的方盒子逐渐夹杂在原有的干栏式建筑中(见图2),为了吸引游客的眼球,甚至引用外来建筑形式(见图3),与原有的特色梯田自然景观、建筑景观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干栏式建筑高度和体量的增加,导致相邻建筑之间自然采光不佳,通风效果较差,高山本身气候湿润,没有足够的光照会导致室内湿气较重,不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城中村中杂乱搭建现象也开始在村寨里凸显,商业化开始慢慢吞噬人们心中的那片山水。桂北特色的干栏式建筑影子虽在,但没有得到有效的规划设计的指导,村民在改造建筑时只顾及自身利益,地域性建筑逐渐失去其本色,本土特色建筑原有的景观和生态平衡由于新建筑的到来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融入绿色建筑理念到本土建筑设计中,实现本土建筑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绿色建筑与本土建筑融合对策

2.1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融合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较有特色的村寨都在建造各种各样的民宿建筑,体积庞大、色彩不一,要想本土干栏式建筑保持其原有的魅力和吸引力,应摒弃破坏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的“侵略式”建造方式。坚固、实用和美观是《建筑十书》中提到的基本原则。坚固意味着安全,需要有技术的支撑,依山而建的干栏式建筑可达到坚固稳定的作用。实用则是在逐级变化的梯田中,本土建筑空间可以由多种建筑空间组合,不仅让建筑空间变得丰富,建筑的功能要满足人的使用需求。在美观方面,需要考虑建筑使用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及使用人群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达到美观的追求。本土干栏式建筑还应合理利用地域气候,充分利用高山中短暂的阳光,节省能源,为人们创造接近自然的环境,达到建筑与自然生态共生、人工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本土建筑顺应地势差异,其表现形式呈多样性,是当地民俗风情最直接的展示,梯田上的村寨部分道路边或者住宅边上有一条小渠,这是有效利用雨水通过植物过滤后顺应山势而下,满足人们生活所需和农田灌溉需求,与本土地域特点、气候相呼应。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不同地域的生态绿色建筑设计需要结合地域生态环境条件,保证建筑活动与自然和谐相处。

2.2建筑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

2.2.1结合地域的气候环境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对本土建筑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干栏式建筑多处于桂北地区高山,当地气候温润多雨、日照时间较短,在建筑选址中,除了考虑地理环境,还需考虑建筑朝向(见图4)。从节能角度考虑,本土建筑要想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就需要从风、光、热、水等方面进行考虑。本土建筑中有效利用自然通风,加大南面开窗,以及利用干栏式建筑特点抬高建筑,有利于夏季引导季风,减少人们利用空调被动式通风导致的环境恶化(见图5)。从光的角度看,干栏式建筑中二楼为居住空间,木构架结构可以满足南面开窗采光和光照需求,光又象征着希望、温暖和精神力量,借助地势优势,可以逐级渐进渗透到建筑内部。从热的角度分析,夏季温度较高,晚上较为凉爽,干栏式建筑的木质吸收热量较少,减少西面开窗可以使得室内温度得以迅速降低。从水的角度看,高山上少数民族居民所需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和植物蓄水,因此绿色建筑保护并修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进行本土建筑设计更应掌握自然风向、自然光照射规律和水资源环境等情况,做到本土建筑与地域自然气候相结合。

2.2.2建筑围合结合地域传统材料

桂北高山气候温润,利于杉树快速生长,传统的干栏式建筑传承多年,木构筑结构的手艺和传统的材质让村寨找回自身特色,激发人们对传统的认同感。在技术工程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已经被破坏的建筑景观已无法复原,可以利用新材料和技术融合传统木材和石材,在墙体、屋顶、地面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处理好隔音、防火等问题,有效应用本土的建筑形式,如双坡面的灰瓦屋顶、木质隔窗和外墙,既能创造出现代化建筑,满足室内空间的私密性、保温性等需求,也可以传承传统建筑的历史感。新建筑建成后,可以回收原有的建筑构件,有效减少建筑建造开支,减少资源开发。

2.3与本土人文环境相融合

桂北干栏式建筑是本土居民的智慧结晶,其矗立在层层梯田中,依山傍水。利用绿色建筑理念和建筑技术的改造,需要不断挖掘建筑中的本土建筑文化,本土建筑既是这里人们的理想和精神寄托,也是当下城市建筑和地域建筑设计灵感的源泉。本土建筑受到了地域环境、人文特色、本地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归本溯源其是绿色建筑发展的起因[2]。要想传承和发展本土建筑特色,仅表现其建筑立面是不够的,还应充分解读其文化精神,学会调研、归纳、总结、提取,从桂北传统民居建筑中吸取灵感,采用吊脚楼和平地式结合的空间布局,包括客房和观景阳台、庭院景观,使得建筑空间得到延伸,让绿色建筑理念和精神文化理念回归本土。

3结语

在绿色建筑理念下,要想实现本土建筑可持续发展,除了关注自然环境、空间、形式、节能减排等问题,还应注重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在设计中寻求满足坚固、功能、美观的设计方法,实现本土建筑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南.绿色建筑的本土化与工业化[J].四川建筑,2014(4):88-89

[2]徐如意.探究当下绿色建筑与本土建筑的融合发展[J].建材与装饰,2020(2):71-72

作者:黄月梅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