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

摘要:“新基建”背景的诞生,给了智能控制技术领域新的发展方向,面对社会的现实需求,把握人才流通的缺口,从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就成为新的突破口。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新基建”背景,结合智能控制技术发展的需求趋势,就人才的培养,提出学校的人才培养策略、加强专业技能课程实践、革新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制定专业技能评估指标、推动人才技能双向衔接五个维度上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新基建”;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新基建”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新的发展路线被确定,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新经济发展,主动应对未来战略竞争,同样为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需要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工程人才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源动力。从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来看,这是一个具有竞争力、潜力的新兴产业,而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则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如何培养适合的人才,如何让更多的人才能够进入这个领域,如何吸纳新鲜的血液都是现在面临的实际困难。

1“新基建”背景的研究与分析

“新基建”背景是新时期根植于智慧经济时代下的衍生产物,更是实现新科技革命的有效途径,是立足当今社会的需求,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着手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中国制造“2025”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智能制造技术的典型特征是智能工厂、智能装备、柔性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等,其与信息通信、自动化、先进制造和人工智能等产业联系紧密。同时,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只有与新时期高职教育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相吻合,才能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求。“新基建”强调学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那么,如何建设基于“新基建”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成为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

2智能控制技术发展的需求趋势

智能制造领域未来可期,但专业人才紧缺,用什么方法解决?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加快完善智能制造人才发展战略的建议”。对此,教育部近日答复称,在本科专业设置上,截至2020年,已批准设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等28个新兴工科专业;在高职专业上,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智能制造相关专业达150多个,今后还将落实专业目录动态更新机制,开展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持续增加智能制造领域相关专业布点。

3基于时代背景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思考

3.1学校的人才培养策略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把控基本的人才方向、计划、渠道、物力、人力等,用制度引领人才。抓好学校与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力争上游的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下,主动、能动地学习。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优质教师的榜样力量,带动教学质量与素质的提升,给学生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助力其深入学习。如果是专业的学习智能控制技术的人才,就可以鼓励其深入研究这一领域先进、优秀的成果,在成果的借鉴中,选择发展、创造的方向,树立行动上的实践观念,由意识开始延伸,逐渐汇集于专业技能上。

3.2加强专业技能课程实践

加强专业技能课程的实践,就是要落实理论知识的基地作用,借助建筑的材料,打造属于人才个人的专业大厦,使得人才能够在一次次的实践经历中,积累相应的经验,探索技巧,发挥作用,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技能课实践的具体措施,可简单地进行“主体+重点”的概括,即校内实训的条件由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基地承担,其下分为三个重点部分。对三个重点部分进行细化可归纳如下,第一个部分由上级投建、学院投建、校企共建、企业捐建组成;第二个部分由项目课程实训、理实一体化、情境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组成;第三个部分由教学及科研、对外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性实践、校际交流、联合办学、社会服务组成,是由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基地下的培训与营销服务中心、智能控制技术服务中心、智能控制技术鉴定中心三方联合管理与监督。

3.3革新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以专业发展的潜在价值,开展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构建人才—企业需求与供给关系作为总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课堂体系革新、实践实训革新、校企合作革新、专业结构革新,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多指标专业技能鉴定、互通互惠校企合作、专业结构优化建设等措施,推动人才培养计划的实现。如果更进一步阐述目标与措施,即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应面向“新基建”建设,对接“产业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围绕“岗位链”,打造高职“新基建”课程体系,紧扣未来卓越人才标准,创新高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重塑高职工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可调系统。新时代下,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学徒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空间壁垒,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在新型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上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校企共同构建并实施“阶梯式、多平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推动“课堂+车间”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改革。

3.4制定专业技能评估指标

专业知能评估指标是检测人才培养是否具有成效,或者是人才是否达到真实的标准的一种辅助工具。具体的指标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即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技能。学生专业知识理论检测作为一项指标,其实践依托测试、考试的方式评定。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估可分为实验、培训、交流、实践几项。实验的实施方法可采用书面报告与报告答辩的形式实施。培训的评估可根据当场培训当场检测的原理,通过学生自主操作,教师评分作为实施准则。交流可以指宣讲会、演讲、报告等多种演示的形式,通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作出相应的过程性、阶段性汇报,可采取分组合作,最终由教师检验成果,作为一项具体的专业技能指标。实践作为理论的延伸,是检测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一个关键性指标,需要对应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分板块+综合”的模式,在分板块中,针对单项操作实践进行检测,在综合中,根据市场需求,采取综合操作案例进行实践检测。

3.5推动人才技能双向衔接

人才是基石,技能是材料,基石加上材料,通过某种方式才能够实现衔接,才能够发挥作用。如果不能构建人才与技能的相互影响、推动、发展的体系,是很难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出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想要推动人才与技能的双相衔接,首先,就需要结合“新基建”背景给出的发展策略,融合人才特色发展战略,从各个层次、多个维度、几个方向着手,建立企业、校园的合作,通过双向的沟通与交流,肩负起培养人才的使命。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应面向“新基建”建设,对接“产业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围绕“岗位链”,打造高职“新基建”课程体系,紧扣未来卓越人才标准,创新高职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重塑高职工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可调系统。新时代下,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学徒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空间壁垒,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在新型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上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校企共同构建并实施“阶梯式、多平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推动“课堂+车间”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改革。

4结语

综上所述,“新基建”背景的产生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能够把握住时代给予的机会,在人才培养上抓住重点,源源不断地发展新的技术型专业人才,通过人才带动整个生产链的发展,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透过现象洞见本质,在发展的迷雾中寻找促进发展地方式,通过持之以恒的建设与培育,实现智能控制技术的长足发展是值得期待的。

作者:李晓东 李前进 田成元 单位: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