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高校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为了提高高校建筑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并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建筑类人才,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和完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使得高校教学压力不断增加。本文从高校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现状出发,讨论建筑结构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笔者结合高校的教学特色及建筑结构课程的特点,对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作出以下论述。

[关键词]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引言

建筑结构在房屋建筑中占据着最为关键的地位。对于建筑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建筑结构课程是提高其专业技能的重要课程。建筑结构课程由受力体系、混凝土结构、基础工程、抗震学等共同组成,是一门具有重要代表性的综合性学科。结构是房屋的骨架,是保证建筑物稳定耐用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将来更加顺利地在社会中生存,并满足社会对建筑类人才的需求,高校要提高对建筑结构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建筑类专业的教学重点,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一、对高校建筑结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结构课程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在建筑力学、工程材料和工程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围绕建筑结构受力体系,阐述各种结构构件受力性能、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以及结构构造要求等。该课程内容繁多、覆盖面广,是后继建筑施工、工程计量和地基基础等多门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建筑结构课程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眼界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及高超建筑技能的人才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仍然沿用老旧的建筑结构教材,该教材只是简单地将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抗震学等课程进行排列组合,与当代建筑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偏离。因此,高校有必要按照社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建筑结构课程进行改革。

二、当前高校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实用性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建筑结构课程的教材必须具备实用性原则,而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抽象的公式推导及复杂的构件设计理论。当前,高校学生的建筑知识与技能基础比较薄弱,在推导能力、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存在不足,教师如果一味地沿用老旧教材,只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而不重视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

2.课程专业性不强且不被重视

建筑结构是建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是学生对建筑行业形成理论认识的基础,也是建立学生专业知识框架的首要条件,更是今后学生从事相关就业岗位的保障。但是,因为该课程不被校方重视,又受教材内容老旧、授课方式单一的局限,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大部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不高,时常在期末考核时不合格,影响了专业成绩。

3.学生缺乏主动性,学校考核形式缺乏变通

传统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书本的原理,并辅以大量的板书用于推导公式过程及梳理解题思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较少,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底子薄,思维跟不上,对课堂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知识课后也不再主动思考,难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学校对学生的考核通常是两种方式:一种是期末作业,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教师不用改试卷,根据学生平常的表现情况给综合成绩;另一种是试卷,即以平常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的方式给出综合成绩。考查内容往往是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形式,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解决专业问题能力,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高校建筑结构课程的改革方法

1.教师结合多媒体开展教学,提高内容丰富度

高校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广泛,且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资源缺乏,教师难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全部教学内容,遇到抽象的内容时,学生只能凭借自身想象去学习,学习难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新时代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的搭建领域中。由此,教师可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开展教学,使内容更加立体地展现出来。在解决建筑行业实际问题时,常会用到投影几何的相关内容,教师可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例如,进行投影法的演示时,教师用Flash动画设计软件给学生展示;设计正投影法时,教师可先在画面中制作一条直线段,然后将其与投影面平行摆放,投影所得长度与原先直线段长度相同,再将直线段换成一个正方形,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投影,就会得到一个与之全等的正方形。在课堂中,教师用动画内容开展教学,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正投影是具有真实性的。同时,教师还可通过互联网查找正投影测量法在建筑工地中实际运用的视频,为学生的实践学习作准备。对于其他的投影法教学,教师也可用此类方法进行教学展示。在建筑赏析内容讲解单元中,教师可在课前利用网络为学生查找各类顶级建筑,再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悟优秀作品的魅力,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世界顶级的建筑有: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中国的长城、英国的国会大楼、古埃及的金字塔等。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捷,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容量,还能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2.学生针对模型展开讨论,在沟通中学习

在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模型教学法是必不可少的。模型具有以小见大的基本特征,模型研究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实践操作提供理论依据,该方法常被应用于实际工地建筑过程中。针对问题开展讨论,是学生之间思想碰撞的过程,有助于他们互相学习。教师可将模型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在沟通中相互学习的平台。例如,在开展结构框架的稳定性教学时,教师安排学生依据内容自行设计对应模型,并以此检测模型框架的稳定性。教师先在课前提出问题,如“怎样的房屋结构设计,是最具稳定性的?”或“利用模型设计一种最具灵活性的房屋建构框架”。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行划分小组,每组成员人数在4~7人之间。学生利用木板或其他常见材料制作模型,模型所用原件的各类数据均应有详细的记录,以便在后期规律总结环节中使用。在小组讨论中,应充分发挥民主性,要考虑所有小组成员的意见。学生可用吹风机对自己设计的建筑模型进行抗压测试,并详细记录每次测试的方式与力度。在模型制作完成后,小组成员就测试数据及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各小组选派一名成员,上讲台对小组所做的模型进行讲解和演示,教师针对小组表现对组内所有成员进行随机提问,以确保所有成员均参与到了讨论之中。在所有小组展示完毕后,教师应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后,由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不仅要指出各小组的优缺点,还要以总结引出本堂课的重点内容。模型制作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为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有很大帮助。

3.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制订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课程的重视度

很多高校在制订建筑类专业教学计划时,不具备针对性,致使学生所学内容太过杂乱,与专业内容无关的课程占据了大量学时,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其在毕业后缺乏就业竞争力。对此,校方可尝试与建筑类企业进行合作,有针对性地开设建筑行业班,为企业定向输送人才。工程设计类人才需要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现阶段,我国高技能型人才紧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建设的脚步。高校可与有人才培养需求的企业合作,在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后开设行业班,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例如,校企双方可在建筑类专业学生中宣传行业班。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明确自己的从业方向,并与家长商量后,根据自己的意愿,填写行业班报名表。校方应组织教师对报名学生进行面试与笔试,挑选最适合的学生加入班级。面试教师需认真了解应试者的基本素质,因为工程设计师承载着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安全负责的重要使命。在挑选中,可对已经考取了相关从业证书的学生优先考虑。企业内的从业人员实践经验更丰富,行业班组建完成之后,校方可与企业协商,双方共同组建教师团队一起进行教学活动,联合培养学生。对于通识类课程的学习,行业班采用“低学时,多考查”的方式制订教学方案。学校可通过缩短非专业课程学时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力度,以及他们对空闲时间的利用率,使其校园生活更加充实。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同等重要,教师需设计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实践活动,企业也可定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提前接触行业内的基本工作。企业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还能对实习期间表现较好的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校企合作为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使其专业性更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是一门以培养实践型人才、技术型建筑人才为目标的一门课程。在对高校建筑结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时,教师可以结合信息化技术使内容更生动化,或组织学生针对模型展开讨论,使其在沟通中学习。另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行业班,校企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总之,具体的教学方法还需教师不断探索,以便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要、高素质、技能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莫民静:《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代职业教育》2018年第17期。

[2]马雪晴:《关于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创新与思考——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现代职业教育》2018年第6期。

[3]泮伟、王丽红、白金霞:《高职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思考与实践》,《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第5-6页。

作者:崔保龙 单位:延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