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摘要]环境工程专业作为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联系最紧密的工科类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结合湖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新特征、现实困境、影响因素,提出了可供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借鉴的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路径,促进课程思政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思政;环境工程;新特征;影响因素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1]。从中可以看到,国家对于各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与重视,同时也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环境工程专业是培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要践行者的主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加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培养新时期新时代专业人才的需要,更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发展的现实要求。国内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不少,但是专门针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研究分析的不多[2-3]。湖南科技大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案。环境工程专业对任课教师、学生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制定了可行的教学方案,并予以落实到位,提升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专业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本文就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新特征、困境、影响因素以及教学质量提升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新特征

课程思政是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2]。湖南科技大学是位于湖南省湘潭市的一所非省会城市省属地方普通高校,在国家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学校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活动安排等方面积极作出了响应,将爱岗敬业、职业伦理等知识内容与实习实践、科研创新、理论课堂教学有机统一。环境工程专业在具体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中呈现出了新特征,包括综合性、独特性、辅助性、必要性等。

1.1综合性

环境工程专业所属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属于交叉学科,兼具多学科的综合性。同时,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决定了专业课程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系[3]。湖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任课教师在具体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会将环境工程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结合,能够在向学生教授专业课知识的过程中,适时的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等思政教育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专业课上接受一定程度的思政教育,以达到育人目的。另一方面,虽然在思政教育的教学水平上与专门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湖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能够在备课过程中还是尽己所能,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着眼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立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等内容采取多角度、多手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体验到新鲜感,避免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总的来说,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将专业课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结合以及对思政教育内容多角度、多方面综合等方面体现出了综合性的特点,为课程思政建设作出了努力。

1.2独特性

环境工程专业所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大类学科,具有其自身相对独立的特点和特色。在具体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它的独特性,需要根据实际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其他理科类、文科类专业不同,环境工程专业不仅需要平常的理论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还需要在工程实践、科研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在平常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中专业课老师会采用不同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即使是都是实验教学,不同的实验课教师会采用不同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优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总而言之,环境工程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专业实际,贯彻实施了具有专业独特性的教学模式。

1.3辅助性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环境工程专业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要以专业课程教学为主,辅之以思政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育人效果。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具体落实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把握好了思政进课堂与专业课教学两者之间的“度”。一方面能够让“思政进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让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内容不再只是专业知识,而是加入了新鲜的思想血液,融入了时代前沿思政内涵,丰富了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做到了让思政教育位于辅助性地位,没有占据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位置。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环境工程专业在课程思政教育的时间安排、时段安排等方面要结合专业课教学具体实际,做到以专业课教学为主,发挥思政教育的辅助性作用。总的来说,环境工程专业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发挥了思政教育内容的辅助教学的作用,让专业课教学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1.4必要性

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塑造。虽然说思政教育内容在专业课上发挥的作用是辅助性的,但是思政进课堂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一方面,满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现实需要。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自1999年成立起,已为社会输送了1500余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是环境工程专业持续向好发展需要密切关注的。另一方面,对于国民素质整体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学生在大学期间树立正确的思政学习观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而言,当每个人都能具有正确的思政学习观时,国民整体的素质也会有所提升。总而言之,环境工程专业在日常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对专业发展、国民素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学生的思政教育意识有所提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也能做到适时插入思想政治教育,学校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考核评价体系来监督落实。但是,环境工程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上离国家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高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具体落实建设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存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烈、任课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不足、考核评价制度缺乏弹性等困境。

2.1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不强烈

环境工程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不强烈。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在平常的专业课教学中能够体现出一定的积极主动性,但是在课程思政建设环节中主动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认为这是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与自身无关,在老师讲授的时候只需要配合;二是部分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等这类专门的思政类课程来进行,从而对环境工程专业课教师讲授的思政教育的内容敏锐度不够。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不强烈是阻碍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因素。

2.2任课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不足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课程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对任课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有一定的要求[4]。我校环境工程专业70%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95%以上专任教师具有6个月以上工程实践经历。任课教师虽然都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思政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上与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任课教师道德思政育人能力不足,不仅说明当前环境工程专业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没有很好的理解,阻碍了当前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到专业课本身的课程教学。

2.3考核评价制度缺乏弹性

在考核评价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情况时,我校建立了督导反馈制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校会不定时的安排督导进行课堂巡查,对教师教学产生了一种监督、督促、评价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压力。但是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应该因时而变、因实际而变,在湖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考核评价制度实施后,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督导听课时,由于教学进度安排需要,有些章节并不适合插入课程思政内容,专业教师没有讲解思政内容,督导可能认为该门课程没有课程思政内容,加上督导与个别任课教师的双向信息沟通上存在不足,督导在获取这类信息会比较延迟,导致任课教师处在比较被动的位置。高校考核评价制度缺乏弹性是阻碍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因素。

2.4对学生思政教育效果难检测

课程思政不只是口号,还需要看课程思政的建设最终的效果,而事实是课程思政的效果难以检测。环境工程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异于思政课程,无法通过考试或者测验来评判学生接受的程度。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对思政教育效果检测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考察教师的落实实际情况以及最终的效果,对学生思政教育效果也很难检测到。但是学生作为接受思政教育的主体之一,即使当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思政育人能力等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学生没有内化教师思政教育的内容也是空谈。因此,如何检测学生思政教育效果是值得深思的课题,并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改进,对课程思政效果最终的检验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思政教育效果难检测是阻碍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客观因素。

3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影响因素

影响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因素很多,何衡等认为思政课程地位、思政教育吸引力等方面的因素[5]。针对环境工程专业而言,本文主要从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大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3.1积极因素

3.1.1思政进课堂受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其他各学科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6]。我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环境工程专业也结合专业实际,对任课教师、学生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制定了可行的教学方案,并予以落实到位。在国家的重视下,学校、教师、学生都用实际行动给予了回应,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3.1.2任课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逐步提升。任课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任课教师要意识到自身的教育责任不只是在传授专业知识,还有德育的责任。当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任课教师都意识到了自身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责任,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思政方面的教育,致力于培养有健全人格、高素质的人才。当然,任课教师有了思政教育的意识还远远不够,任课教师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政教育的能力。只有当责任意识和育人能力两者都日渐形成的情况下,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2消极因素

3.2.1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不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作用。只有真正的将自己看做独立的个体,在接受教育、自我规划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用。虽然在学校辅导员、任课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教育引导下,学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比如说,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会主动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参与到支教、环保等公益活动中去,会主动参与科研活动、各类比赛竞赛等。但是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主体性意识还有待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更多的是依赖老师的引导,缺乏主体意识。3.2.2课程思政相关培训不足。思政进课堂对环境工程专业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思政育人能力的提升依靠的途径之一就是学校官方组织的课程思政培训,这类培训的目的不仅是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及其具体内涵,同时还能帮助教师获得更为优质的方法来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内容教育有机融合。但是学校针对于提升环境工程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训不足,接受的培训次数并不多。我校大部分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师依靠的是自身平常政治理论的学习,内化后结合自身实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相关培训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环境工程专业任课教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产生缺乏系统性。3.2.3可借鉴的建设经验较少。自2014年提出课程思政概念起,各高校便积极开展思政进课堂的实践。对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大多聚集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协调创新、课程思政在各学科(语文、数学、专业英语、体育等)的实践探索方面,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成功经验的探讨较少。在各高校的具体实践中也发现,课程思政在实践中会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不同专业会有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案。因此,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并没有较为丰富的其他同类院校、同类专业成功的经验借鉴,只能边摸索、边实施、边修正,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4提升环境工程课程思政建设质量途径

针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存在的现实难题,本文提出包括任课教师要提升思政育人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学生要增强课程思政主体意识,实现全面发展;高校要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提高育人能力;高校要完善课程思政的考评体系,增强科学性等,可供参考借鉴的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途径。

4.1提升任课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增强责任意识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课教师要承担主体作用,思政课教师要承担指导和推进作用[7]。教师能否认识到所授课程的“思政元素”,制约了这门课能否实现“课程思政”目标[8]。各高校、各专业想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要发挥好教师的作用,教师要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要提升任课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可从从三个方面努力:(1)任课教师要增强思政育人意识。环境工程专业的任课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树立智育与德育同样重要的观念。(2)任课教师要提升思政育人能力。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做到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丰富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形式。(3)任课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师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价值和资源,将“6·5”世界环境日、生态文明建设、“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等知识点同思政教育中的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等知识点贯穿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思政内容学习主动性激发后,能够促进教师更好的教学,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2增强学生的课程思政主体意识,实现全面发展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他们的作用不容忽视。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要发挥大学生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需明确以下三个层面的要求:首先,大学生要树立主体意识,能够意识到自己是思政教育的主体。当环境工程专业大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作用,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配合度、参与度等都会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大学生要树立自我教育的观念,在日常学习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思政只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之一,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参与思政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最后,理工科学习科学知识最终目的是要运用到社会实践中[9]。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主要采取以案例教学为载体,灵活运用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与专业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修正,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4.3高校加强任课教师的培训,提高育人能力

教育的根本立足点在于“育人”[10],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尽好责”。一方面,高校要坚持贯彻落实课程思政,保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是承载的一种教育责任[11]。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任课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的培训。地方本科院校要经常性的组织开展对非专业思政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促进思政更好的进课堂。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课程思政内涵及方式培训,还需注重经验总结分享,得出符合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方法。

4.4完善课程思政的考评体系,增强科学性

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把好关”。首先,高校要完善现有的课程思政的考评体系,按照各专业的特点,制定符合专业特色的评价体系。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而言,要基于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结合具体实际,开展课程思政,打造“课程思政+环境工程”特色;其次,高校要加强学习,积极探索有益于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的方法。部分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虽然每所高校、每个专业的具体情况不同,但是要懂得找共性。对于可供借鉴的方式方法要进行调研学习,进行经验交流,从中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道路;最后,高校要善于经验总结,总结自身在课程思政实践中的困难与不足,促进良性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要结合实践经验对具体方案进行调整,不要一味的以获得高考评成绩为目标,要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性。

5结论

随着党和国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结合社会对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现实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本文结合湖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具体实际,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表现出的综合性、独特性、辅助性、必要性等新特征,提出了环境工程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落实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并对影响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可行路径,希望能够为提高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办学质量、教师的育人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为今后创新性的落实课程思政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伍泽广 李方文 许中坚 陈笑 李军 吴湘江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与材料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