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园林建设中应用

海绵城市在园林建设中应用

文章就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进行讨论,了解海绵城市的含义,明确其应用原则,并对其在园林建设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描述,希望能够为海绵城市理论的有效应用提供支持,进一步提高园林建设的质量和效果。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海绵城市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在城市建设当中,并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园林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海绵城市理论应用的重要载体。如果能够在园林建设当中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有效的应用,会使其雨水疏导能力、水体净化能力、蓄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不仅能够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加以治理和改善,还能够提高城市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极端天气对城市运行的影响,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条件之一。因此,有必要针对海绵城市理论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浅析海绵城市理论

所谓的海绵城市理论,从本质上来看,就是要将城市建设如同海绵一样,能够具有较强的弹性,既可以在极端天气下对雨水进行有效地吸收、渗透、储存和净化,又能够在缺水季节将储存的雨水排出进行再利用。海绵城市理论是以生态理论为基础的,能够通过特定区域的设计对雨水进行最大限度地积存与再利用,可以对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进行有效的完善和优化,从而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二、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原则

1.安全性原则。当前阶段,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各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应用海绵城市理论进行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坚持安全性原则。要求相关单位在对所在区域进行全面的勘查,明确掌握降水特点及水资源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内涝治理以及水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要求,在保证周围居民及建筑安全的情况下,实施相关建设活动。

2.生态化原则。在园林建设中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应用,需要对生态化原则保持高度的重视。由于海绵城市理念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所以,在利用这种理念进行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环境特点进行全面的掌握,确保生态环境因素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以此来保证雨水的收集与排放设施建设能够更加科学、环保,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尤其是针对那些容易出现雨水径流或者是雨水系统较为老化的区域,除了要对生态化原则加以落实以外,还要对相关雨水设施以及保护系统加强建设与完善,以此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管理能力,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3.合理优化原则。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需要相关单位在进行工程建设以前,对现场进行充分的考察,根据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环境,对城市雨水、雨水径流以及雨水管渠系统进行协调的应用,除了要将绿色设施与源头减排、灰色设施有效结合以外,还要在末端做好调节工作。在对城市水资源开发状况、现有水设施情况以及各个水循环工序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争取在不破坏原有排水系统的情况下,通过自然因素的有效应用,实现园林建设的合理规划,以此来保证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系统性原则。在园林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必须要保证建设规划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具体需要在规划建设期间对城市当中的水循环进行综合的考虑,了解城市当前的水资源开发情况及相关设施的建设情况,根据城市的现有条件以及发展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确保园林建设能够在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同时,获得较高的综合效益。

三、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1.在道路建设方面。在使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园林建设的过程中,涉及的道路建设内容主要有两项:一项是道路景观排水,另一项是人行道路排水。在建设道路景观绿化的过程中,可以对绿地实施凹陷设计,并在道路两旁设置一条石子过滤带(如图1),从而更好地进行雨水的渗透与分流,提高雨水的引流和排泄效果,使其能够进入到特定的雨水积存地当中,在提高雨水收集质量的同时,减少雨水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而对于人行道排水,可以在其设计当中应用透水设计,以此来进行雨水的渗透和引流,保证人行道的正常使用。而透水路面是海绵城市建设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在人行道路建设方面,应用的最为广泛,常见的方法有:可渗透混凝土、可渗透沥青、透水砖以及砂石路面等,利用这些方法进行道路建设,不仅能够实现雨水的有效排放与收集,由于这些路面具有较大的空隙和较强的伸缩性,还能降低热胀冷缩现象对道路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道路的实用性。当然,在对透水路面进行设置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其他因素进行考虑,例如,在道路所处位置较为特殊,具有较多泥土或其他污染物时,就必须要对透水路面的设置方法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相关方法应用的合理性。

2.自然排水系统建设。该系统的原理在于以城市现有排水系统为基础,通过海绵城市理论的有效应用,构建综合性的排水系统,使雨水能够从各种排水途径进入到雨水收集系统或者是河流湖泊当中,从而为园林植物提供相应的水源。而构成该系统的内容相对较多,包括城市现有排水系统、集水井、雨水花园、植草沟以及城市土壤等。

3.雨水花园建设。所谓的雨水花园,实际就是采用浅凹陷的方式对各种植物进行种植,包括草坪、灌木林以及城市当中的其他的植被土地等都可以建设成雨水花园用于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雨水花园的建设实现了植被及土壤透水功能的有效应用,在保证雨水渗透的同时,将雨水径流量有效减少。与此同时,雨水花园的建设实现了城市雨水管里系统和园林设计的有效融合,不仅能够降低雨水对城市运行的影响,收集到的雨水还能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保障,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但在对雨水花园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以下内容加以考虑:首先,雨水花园的建设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和场地用于雨水的收集和储存,且在具体设置以前,应该向气象部门多加咨询,充分了解所在区域的降水量,以此为基础,对雨水花园的位置及规模进行合理的设置,确保其效用的有效发挥;其次,雨水花园当中应尽量种植喜湿植物,一方面用于园林景观建设,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在雨水较多的情况下,植被本身也能发挥良好的储水功能,并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植被进行小型湿地的建设。

4.对园林景观进行合理的设置。第一,在进行园林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推动绿色基础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的结合应用。为了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应该对源头分散控制的方法进行应用,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对用于生态调蓄的方法及设施进行灵活的应用,确保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与此同时,要将径流系数以及水量外排系数作为建设标准,对相关设施加强建设与完善,在提高各项设施及雨水利用率的同时,提高原来的景观效果。例如,在使用透水铺装、植草沟、蓄水池等方式进行生态湿地及雨水花园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应该通过分布式雨水网络的建设,在减少雨水径流的同时,达到蓄水及防洪的目的,使雨水系统的压力有效降低。这样不仅能够推动海绵城市理念的有效落实,还能提高园林景观的多样性特征,使园林建设质量得到相应的提升;第二,在建设园林景观时,还需要以绿色基础设施为基础对景观植物加强结合。我们知道,土壤和植被对于雨水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是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进行园林建设以前,还需要对所在区域的土壤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通过多种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和优化,利用土壤将雨水径流量有效减少,并达到补充城市地下水的目的。而通过土壤及植被对雨水进行吸收和过滤,能够对径流污染进行有效的净化,提高城市水环境的质量;第三,在景观建设中,还应该对园林植物进行组合应用,具体可以对复合型混合植被进行设置,将植被的吸收、净化、储存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径流停留带以及雨水蓄留带的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所在区域的植被分布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结合这些植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合,不断提高园林建设的综合效益。例如,可以对天竺桂以及落叶乔木垂柳等具有保水固土作用的植物进行应用,在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同时,确保园林景观的建设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建设当中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合理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园林建设的质量,强化园林建设的功能性,还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这对于园林工程综合效用的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单位在对城市园林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海绵城市理念保持高度的重视,除了要对该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外,还要结合城市发展的相关需求以及园林建设的具体要求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以此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管理能力,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作者:刘歆 单位: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