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运用

海绵城市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运用

[摘要]风景园林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可以很好地丰富城市自然景观,提升城市形象。海绵城市具有很好的雨水存蓄功能,通过对雨水的调蓄,为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提供了充沛的灌溉水资源,对于风景园林规划具有较好地促进作用。本文介绍了海绵城市理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分析其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现实应用

海绵化城市理论,是指将城市的降水进行自然渗透和存储,在需要时再将存储的雨水调取出来,以防止城市发生积水和洪涝灾害,充分利用水资源地目的。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很好地提升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对于城市风景园林规划意义非凡。

1.海绵城市理论简介及发展历程

海绵城市理论,是一种雨水管理新概念,是指提升城市的雨水存储和利用能力,提升城市雨水循环能力,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的城市雨水循环系统[1]。我们所说的“海绵城市”是由城市雨水和水系统的问题切入,以城市雨水管理为核心,实则是我国过去几十年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践和探索的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提升,也是对祖国未来建设的美好遐想。海绵城市理论在20世纪中后期被提出,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和概述较多。我国的海绵城市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改变城市中由于地表大部分被硬化等因素,造成雨水不能实现自然渗入地下的弊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吸水、能排水,让雨水在城市中按照人的意愿能存、能放,存放自如[2]。关于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我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文件,这些文件既有政策层面的,也有技术层面的,对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具体操作都做出了明确翔实的规定,可见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也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力度大,发展快,在海绵城市的建设数量和建设面积上都有着巨大的进步。

2.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2.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伴随着人类活动和工业发展,城市环境也逐渐恶化。海绵城市的主要措施便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升绿化水平,降低硬化地面的覆盖率,多使用透水率高的材料铺设人行道和街道,提升雨水的渗透率,改善城市水循环,防止发生积水和内涝等情况。此外海绵城市通过增加绿化面积,绿色植被可以有效地吸收汽车尾气和扬尘,净化城市空气,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对城市的归属感,更好地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海绵城市还会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乱丢垃圾,浪费资源的不良习惯,进而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形成人与环境的友好相处[3]。江苏省常州市是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区,近年来,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常州市的城市环境明显得到优化,城市积水和内涝现象明显改善,污水处理能力提升,空气清新,生态优良,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常州市积极贯彻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将海绵城市建设融入城市的开发与管理中去,在充分了解本市的生态建设现状,按照开源节流的治理理念,积极开展污水处理工作,宣传节水意识,加快城市排水系统修缮工作和道路海绵化建设。为了努力在2030年实现城区八成建设面积实现海绵化改造,形成2000平方公里左右的海绵城市。常州市积极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在新龙商务区和金融商务区进行了城市海绵化改造。对试点区域的城市人行道路材料进行透水材料的更换,对试点区域的河道进行清淤排污工作,对河堤进行生态改造和加固建设,树立禁止乱丢垃圾的标牌,加强环保监管,改善河道的水质。海绵城市是一个自然的水循环体系,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应该积极进行推广和宣传。

2.2降低城市建设成本。海绵城市主张利用改善自然环境,发挥自然河道和水系对城市水利工程的作用,减少人工设施和工程建设,将城市的地表径流、地下水系统、河道水系、下水道系统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做好水资源的存蓄、处理和再利用工作。通过对城市水循环的综合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以及供水设施的建设,降低城市建设成本。此外,城市综合水循环系统还可以有为城市清洁、园林灌溉、防火灭火等提供便利,降低运行成本。得益于多年来坚持走绿色发展路线,常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成果显著,大大地降低了城市建设成本。武进区行政中心1700米护城河进行海绵化改造,同时包括对受海绵化改造影响的2230平方米沿河绿化带进行修复。经过水生态修复和岸上生态修复,水质指标和水环境观感都明显提升。护城河的改造工作,减少了城市清淤和污水净化的工程投入,减少了市政开支。海绵城市是一个常态化的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工程,一旦形成了体系,可以持续有效地运行,可以减少市政日常维护的人员和设备投入,减少建设成本。

2.3改善城市排水系统,防止内涝。城市的排水系统就像是城市的血管,对城市的地下水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排水系统大多滞后于城市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而且现代城市建设大多是硬化路面,地表的渗透能力较弱,加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一旦遇到暴雨和连续降雨,水无法及时的通过排水系统排除,极易发生城市内涝,影响市民的出行,威胁市民的财产安全[4]。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特殊性,其改造工程影响较大,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海绵化城市建设通过软化地面,加强地表渗透能力;清理河道水系,提升自然河流的排水功能;利用蓄水设施存续雨水,综合治理,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防止发生城市内涝。常州市武进区积极贯彻海绵城市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海绵城市收集处理存蓄雨水的功能,在需要时将收集好的雨水进行综合利用。丰乐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是江苏省海绵城市改建区域之一,该项目通过分流管道、海绵设施、新建雨水管道、综合水处理系统等措施对丰乐小区进行了海绵化改造。改造后的丰乐小区积水和低洼处内涝的问题,在排水能力、污水净化、小区设施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地提升。在具体措施上,丰乐小区改造项目将小区的排水管道与武宜路主管道进行连接,提升排水能力。对停车场地面硬质不透气材料进行更换,选用草皮和空隙较大的砖块,提升停车场的雨水自然下渗能力,防止雨水积聚,采用下沉绿化、泥地公园、排水口、存水渠等方式减少雨水积聚现象。使用一体化泵站既提升了排水能力,也增强了小区的雨水储备能力,提高了天然水的综合使用能力。多措共举,切实有效地改善了小区的排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能力,改善了小区居住环境。

2.4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渐凸显,如何提升城市水资源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污水净化能力,做到开源节流,是城市发展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地积聚雨水,提升地下水径流,增加城市水资源储备,还可以促进污水处理工作,缓解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5]。到2018年,常州市城镇人口已达342.8万,工业产业发展迅速,城市水资源需求较高,污水处理问题严峻。为响应生态文明建设,推广海绵城市建设,常州市积极开展节水宣传和污水处理工作。以“坚持节水优先,建设海绵城市”为主题的活动,在学校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提升了居民的节水意识,自发参与到节约用水和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去。在污水治理方面,常州市对辖区内的河流水系进行摸底排查,启动城乡污水专项治理工作。对全市的两百多条河道水渠进行了垃圾清理、清淤排污、水质改善工作,改善了以往河道水渠脏乱差,又黑又臭的情况,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水质,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储备,保障了城市的用水安全。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现有的污水处理厂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常州市城市污水处理需要,合理规划增设三处新处理厂,以解决本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进行雨污分流管道建设,争取在未来几年,将全市的雨水和污水进行分类处理,提高对雨水的综合利用能力,增加水资源储备,用于城市绿化和工农业用水,以减少其对自来水的使用,将有限的水资源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2.5改善老城区居住环境。老城区一直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心病,是城市改造的重要内容,与新城相比,老城区在城区规划、排水设施、供水设施、绿化设施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距,极大地影响了老城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提升老城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老城区供水和排水状况,提升绿化景观的覆盖率,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为了提升常州市老城区和老旧小区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常州市开展了老城区改造计划,对市内的三十多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着重在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升级,总体改造面积达到了8000余亩,极大地改善了老城区居民的居住环境。老城区的海绵化改造主要体现在小区道路,排水能力,污水处理,停车场,小区花园等方面。对小区的人行道路进行铺设材料的更换,选用摩擦力大,透水性好的材料,在道路低洼处设立排水口和下水井口,防止暴雨时发生雨水积聚,影响出行的问题。对小区的住户管道进行检修和更换,保障供排水顺畅,保证居民用水安全。对小区的排水管道进行清淤和加粗工作,并入市政主体排水管道,提升排水能力。对小区的停车场进行平整修缮,选用环保材料和透气性高的材料,防止停车场积水内涝,给居民的财产带来损失。老城区的海绵化改造,提升了老校区的基础设施环境,给老小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3.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具体运用

3.1保护生态园林景观。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改善地表环境,提升水资源循环能力,为城市园林景观提供了更好地生长环境。通过对雨水的存续和再利用,为现有园林景观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资源。海绵城市理论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好地建设规划方案,为园林景观提供了更好地发展环境。此外,通过对海绵城市理论的宣传,居民的环保意识提升,对风景园林的保护意识提升,为风景园林的维护提供了更好地人文环境。常州市是全国首批绿色建造试点城市,是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对风景园林的规划建设十分重视,坚持贯彻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理念,率先在全省建立绿色考核机制、推出“环保+”模式,在生态景观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生态绿城建设成效明显。新北区是常州市生态建设的模范区,在公园改造,湿地建设方面有巨大的成就,全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39.5%,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罗溪镇、三井和龙虎塘街道成功创建部级生态镇,生态建设工作获得了巨大成果。鹅颈湾生态湿地修复工程建设改造面积约60.13万平方米,工程包括水系布局优化、河道水系清淤、水质治理、驳岸修复、绿化修复提升、基础配套设施等,保护了本市的风景园林景观,极大地促进了绿色生态城市建设。

3.2风景园林的道路规划。道路是风景园林的脉搏,通过对园林各个景观的勾连,让园林景观井井有条,不仅方便了景观的日常维护工作,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好地观景感受。在景观的道路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生态保护的问题,结合景观的实际状况,科学地进行园林景观的道路规划工作。在林径的规划上,不要一条线的规划,要根据景观的布局,科学建设道路。在道路的材料选择上,要摈弃以往的水泥和其他硬化材料,选用材质疏松、透水性好、环境友好型材料建设,尽可能地保护园林景观,有条件的景区可以采用自然草地作为景观道路,尽可能地维护景观的自然属性。常州市积极推进绿道建设,将海绵城市理论运用到风景园林的道路规划当中。在绿博园的规划建设中,转变以往的道路设计建造方式,采用自然、高透水性的环保材料进行施工,在道路的设计中,采用分段引流的排水方式,在道路中科学合理地设置排水口和蓄水池,采用下沉式排水方式,将积水引入道路旁边的储水罐和花园里,将雨水一部分自然下渗,一部分分装储存,以达到合理管控和利用的目的。在新龙生态林的建设中,尽可能地保持自然园林景观,道路的规划要以保护园林景观不被破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采用以自然草地为主,人工铺设为辅的建设理念,维持自然面貌。建造过程中采用环保材料,严格控制施工量,保护林区自然环境。

3.3风景园林的排水灌溉系统。风景园林的排水系统是保证景观水资源正常循环,防止景区积水内涝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保证景区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在园区的建设中,采用渗透性好的环保材料进行道路铺设,可以有效地加快地表水渗透,防止雨水积聚,做好排水口和下水口设计,在周围覆盖好植被,可以有效地防止内涝,净化雨水,降低排污压力。通过对雨水的收集,进行净化和储蓄,建设一体化泵站,将雨水进行充分利用,既能保障景区的灌溉需求,也能对雨水进行充分的循环利用。红梅公园位于常州市的中心位置,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常州市重要的市政形象工程,对其进行改造升级意义重大。红梅公园是典型的江南水景园林,水景观是其重要的景观之一,各种园林景观环水而建,交相呼应。水景观既提升了红梅公园的观赏性,也为红梅公园的管理带来了困难。梅雨季节如何做好防洪工作,处理好景区积水和内涝问题,如何做好景区水资源污染防治工作,维护景区花红水绿的自然景观,保障园区苗木花卉的灌溉水资源充足,都考验着公园的管理人员。为了改善红梅公园的水环境,提供好的观赏体验,红梅公园的整改工作随即展开,通过提升道路渗水性,改善排水系统,采用精准化的灌溉系统,对红梅公园进行海绵化建设,在整体上改善了红梅公园的排水和灌溉能力。

3.4风景园林的建筑和绿地规划。风景园林的建设包括了建筑物和植被,如何对二者进行合理规划至关重要。海绵城市理论为城市建筑物和绿地的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建筑物和绿地的分布,建设比率等问题上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常州市依据海绵城市理论,新建和扩建了大量的园林景观,大大地提升了常州市的绿色生态水平。为加快生态绿城和海绵城市建设。高新区积极推进一批公园绿化项目和生态绿道,2018年累计建设绿地面积112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8.9%,为市民打造生态绿肺,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共处。2018年,高新区积极推进新龙生态林二期项目建设,目前市政设施、管道管线、园路、沙滩、湖泊、绿化种植等建设内容基本完成,将新增绿化面积147公顷。同时,大力推进三江口公园建设,多轮次研究优化设计方案,融合海绵、运动和环保主题,目前市政设施、管道管线、园路路基、运动场基础基本完成,绿化种植、调蓄湿塘、防控工程按时序建设,将新增绿化面积26公顷。生态建设成果显著。

3.5风景园林的水景观建设。水景观是风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林景观的自然隔离带,使园林景观分明。水景观还可以增加园林的活性,使园区更加充满活力,是南方风景园林景观的重要特色[6]。水景观不仅具有观赏作用,还具有重要的水资源调蓄作用,为园林提供灌溉水资源。水景观的建设,要依据海绵城市的建设理论,因地制宜,在原有的河流水系基础上,合理的规划园林水景观建设。做到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充分发挥调蓄和灌溉作用。作为江南城市,常州十分重视水景观的建设,在大多数的园林景观中,都有着大大小小的水景观。近年来,为了提升常州的绿色生态水平和配合海绵城市建设,常州市改造兴建了大量的水景观风景园林。新孟河流域“水韵新北”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四个镇自然保护、建设、水利、交通和文旅等多个部门,需要考虑“点面结合”、条线协调及利益平衡等。建议成立新孟河流域“水韵新北”建设专班或领导小组,进行前期调研和系统设计,有序推进新孟河沿线资源开发、景点布局、投资运营和综合管理等,促进新孟河水利资源、生态资源和文旅资源有效融合。形成一条南北走向旅游发展轴,串联起散落在新孟河流域的文,为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水韵新北”美丽景观带,全面提高新孟河重大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4.结语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压力较大。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绿色生态的城市发展理念,在城市排水、积水洪涝、污水防治、风景园林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积极宣传推广海绵化建设的优势,不断提高我国城市海绵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为我国城市化建设提供强大助力。

作者:张王赟澍 单位:澳门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