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用

海绵城市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用

[摘要]当前城市化建设对于道路绿化景观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其不仅能够美化城市面貌,还能够改善道路绿化水平,所以注重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便能够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而随着道路建设发展,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不仅能够强化道路绿化的功能,还能够促使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继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道路绿化;绿化景观;景观设计;设计应用

1引言

海绵城市理论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基础,其能够实现高效的雨洪管理,从而为城市人民提供更加便利化、高品质的生活。而海绵城市理论通常是以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为基础,将两者有效地融合起来,使得道路绿化景观能够将可利用的水资源消纳、储存、利用,这样一来既能够提升道路交通的通畅性,还能够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使得城市生活更加便捷、优美。

2海绵城市理论简介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建设海绵体一样的城市,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更具有抵抗洪涝灾害的能力,其作为新一代雨洪管理概念,主要基于道路绿化景观的基础上,在降雨天气里能够将路面的雨水进行吸收、存蓄、下渗、净化,并将存蓄的雨水在需要使用的时候释放出来,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海绵城市还能够发挥出水资源调配、环保美观、舒适易维护、吸音降噪等功能,使得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成为城市的绿肺,让城市能够自由地呼吸。

3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3.1适宜城市规划设计。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需要遵循适宜性原则,其需要建立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所以设计人员需要预先对城市规划布局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以免设计方案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不符,同时还要对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情况进行确定,这样才能够确保绿化景观设计与道路设计位置相一致。

3.2因地制宜。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的地域气候环境、地理条件、水文条件、自然环境、土壤条件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设计人员必须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选择适宜当地情况的设计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树种和种植方式,使其能够发挥出更好的雨洪管理功能。

3.3生态环保。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生态环保原则,将维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系统作为绿化景观设计的准则,避免绿化景观设计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还要注重选择吸收能力、排污能力较强植物,确保生物多样性能够实现景观的和谐共生。

3.4节约美观。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需要遵循节约美观原则,在保证道路绿化景观功能的基础上,尽量控制材料的成本,减少硬性景观的设置,增加植物造景的应用,不仅能够减少道路景观工程造价,还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景观功能。

4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技术要点

4.1截留技术的设计要点。海绵城市理论是针对雨洪管理的有效应用,通常城市会受到降雨天气的影响,雨水排放量的增大为地下排水管道的负荷带来了压力,同时雨水还会降低路面的摩擦力,并将泥沙冲入到道路之中,使得道路变得泥泞。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对截流技术进行有效的设计,首先要对绿化隔离带进行优化设计,对于绿化隔离带的宽度、深度进行拓展,并将净化系统与截流系统进行有效的关联,如此便可让雨水通过截留系统进入指定位置,既能够缓解排水管道的压力,还能够减少雨水的积水量。

4.2促渗技术的设计要点。在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过程中,强化道路绿化景观雨水吸收效果的就是促渗技术,其主要就是在适宜的位置上设置透水性材料,使得雨水的渗透率得到显著的提升。通常可将道路路面、绿化带等位置设置透水材料,常见的透水性材料有:透水方砖、透水沥青、透水格栅、透水砂砾等,其不仅能够发挥出一定的美化效果,还能够发挥出良好的透水性,只要雨水接触到透水性材料便可在短时间内被吸收,减少路面出现的积水现象,这样不仅能够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还能够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4.3调蓄技术的设计要点调蓄技术是建设海绵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够控制雨水的流量,还能够有效地防控污染问题。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常见的雨水管理设施主要有:池塘、下沉式绿地、蓄水池等,而这些设施底下都会设置渗透管,其上方溢流口的高度设置对于雨水的存蓄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将更多的雨水排入市政管网,这些雨水可用于城市园林灌溉、道路清洁、水景用水等。此外,雨水在各个环节的流动过程中还能够进行净化,继而提升地下水的清洁度。

5海绵城市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对策

5.1行道树绿带。行道树绿带在道路两边比较常见,其主要是一种树池式行道树的道路绿化方式,可将透水性材料应用于树池及人行道之中,这样便能够将雨水引入到树池之中并被土壤吸收,继而发挥出“绿色海绵”系统的作用。为此可在人行道上将各个树池建立有效的连接,并通过侧石对各个区域进行划分,使其成为一整条“绿色海绵系统”。由于人行道主要的职能就是供市民行走,所以为了防止对行走造成不便,就要设置下凹式的行道绿树带。

5.2分车绿带。道路分车绿带的作用就是对路面雨水进行及时的吸收,设计师需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降雨情况进行了解,继而合理地设置绿化带中“绿色海绵”及绿化植被的建设规模,确保“绿色海绵”的规模能够适应雨水径流流速,如果雨水径流流速比较大,可设置“景观坝”来控制径流速度。同时将分隔带旁雨水汇集口的宽度设置为30-40cm,这样便能够将“绿色海绵”吸收的雨水汇集起来。路侧绿带主要是指人行道与道路红线中间的绿带,其能够将人行道及附近的雨水进行吸收。由于路侧绿带设计相关的规范要求较少,只要将“绿色海绵”系统的绿地地形设置成宽度较窄的下凹绿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绿色海绵”系统边坡设置成倾斜、垂直形态,底部设置成平面、斜坡。

5.3植物选择。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的选择,如果植物的吸水性强、蓄水性高,便能够强化海绵城市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最好选择本地树种不仅成本低廉,而且植物的成活率较高,植物的根系要粗壮、枝叶茂盛,能够将发挥有效的吸收、净化作用。同时还可选择适宜当地环境、和谐共生的植被,避免各个植物出现恶性竞争。

6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注意事项

6.1合理的设计植物景观。当前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能否发挥出良好的海绵城市作用,还需要对植物景观进行合理的设计,但是部分地区在景观设计中增加了很多无用的景观,例如:墙体、门廊、雕塑、建筑等硬质景观,不仅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还会对雨水径流造成影响,所以要杜绝硬质景观的设置,而是要多设置软质景观,例如:花坛、花圃、池塘、鱼塘、喷泉等,这些景观能够发挥出蓄水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对雨水进行有效的应用。

6.2注重气候环境的把控。海绵城市理论在南方城市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是因为南方降雨量比较大,很多中小城市会出现洪涝灾害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北方地区降雨量较小,而且容易出现干旱缺水等情况,对于城市的用水需求有着严重的影响。所以设计人员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要预先对当地每年的降雨量进行分析,明确最大降雨量是多少,可基于此进行绿化景观规模的设置,同时还要根据气候环境对植物特性的应用。

7结束语

当前城市化建设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所以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着重对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通过对雨水收集、下渗、存蓄、净化等系统的设计,同时还要注重植物的选择与搭配,确保城市雨水能够被及时地消纳。综合以上分析发现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能够发挥出防洪排涝的功能,另一方面还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聪,刘相岚.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4(4):193-194.

[2]付旭燕,朱鲜燕,王永博,等.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4):51-52.

作者:蒋靓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质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