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作用

山地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作用

【摘要】海绵城市也可以称之为水弹性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城市可以海绵一样,去适应环境的变化,下雨时吸水、渗水、净水以及蓄水,在天气干燥时又能将蓄水进行释放,实现城市内雨水的更好利用。海绵城市的核心是从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出发,结合多种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近年来国家也是在不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人文、环境、社会和绿色科技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管理;蓄水

0引言

我国地形复杂,主要分为山地城市、平原城市和高原城市,而目前最多的还是山地城市和平原城市,而二者在运用海绵城市理论中,主要的区别在于建设的过程。山地城市由于更为复杂,更加注重建设过程的规划。

1建筑设计要素

目前我国城市在建筑物中,普遍呈现为集中的趋势,而所有建筑物上,屋顶的裸露面积非常大。自海绵城市理论提出以来,很多建筑设计都考虑到建筑物的屋顶可以采用植被绿化的措施,屋顶植被绿化的优点是加强城市空间的利用、减少雨水资源的流失、净化雨水、降低噪音等。当然这一措施在建筑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建筑物屋顶的坡度、屋顶的承载力和防水性能等。

2探索道路要素

在整个城市中,道路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1/3,大部分雨水的直接接触面就是道路。距离长、不间断是城市道路的特点,由于道路材质的影响,对雨水的下渗起到了充分的阻断作用。现在国家在提倡海绵城市的建设,在日后要修建的道路中,可以铺设生态性的雨水材料,例如水性沥青混凝土、透水性的混凝土以及透水砖等,这些材质能从根本上加快雨水渗透的速度,减少内部道路上的涝害。而大多数已经建成的道路,就需要在道路的两边建设线性草坪,也能加快雨水的下渗速度。

3探索城市的开放性空间

城市建设中,有很多开放性的空间,例如城市的广场、城市公园还有停车场等。开放性的区域,人流都比较集中,在这样的场合大多数都是铺设沥青、水泥或是砖石等等,在这样的场合就可以把外面铺设的材料替换成新型的透水性材料(图1),这样的替换不会对原来的性质有影响,还能缓解城市雨水的下渗问题。

4探索雨水处理的设施

雨水的收集并不是简单地把城市的雨水收集起来,由于环境的污染,很多时候不能直接使用收集上来的雨水,需要对雨水的污染进行评估,并且要根据雨水的污染程度来进行处理。把城市其他空间进行改造,可以加大雨水的收集,但是如何能将收集的雨水进行再利用,这是目前的重点。首先雨水收集后,要对水体进行评估,再评价一下城市近期的污染程度,最后治理雨水,达标后再进行利用,从而实现雨水的可持续发展。

5山地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管理方法

首先山地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根据国内外类似案例进行总结,并且立足于现实状况,例如重庆市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就要根据重庆的地形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适合重庆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山地城市想要建设海绵城市,除了要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还要根据各地的特点、人文、市场等客观条件进行特点性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应对的是雨水的管理,而雨水的管理,主要是包含了雨洪管理、雨洪控制以及雨水径流管理等。雨水管理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主要指包括城市排水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的低影响开发等。雨水的合理管理不仅能够保证雨水的双径流,还能保证干旱城市雨水的可持续利用,所以说雨水的管理不仅能够保护城市的环境,还是实现海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6建设海绵城市面临的挑战

6.1短缺的资金

海绵城市的建设并非是短期的工程建设,它包含了城市生活中的各个细节,路面、城市广场、公园、停车场的透水铺装,雨水的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城市顶楼的绿化和道路两侧的绿化,这些建设都是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资金问题就成为海绵城市建设首个难题。

6.2短缺的土地资源

我国城市用地短缺,在山地城市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而增加城市的绿化还有雨水管理这一系列的设备,都需要占用一些城市用地,海绵城市的建设初期会加重城市用地的紧张程度。

6.3破坏城市的原貌

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对很多已经建成的道路、公园、广场等进行重新改造,而这就存在着破坏城市原貌的问题。需要将这些建成的老城区的排水系统进行修改,这一改造工程的难度非常大,很可能会出现破坏老城区原有的地域特色,如何在保证改造的同时,不破坏城市的原有面貌,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又一大挑战。以泉城济南为例,在整个城市的地下水走向非常多,将济南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后,会不会影响到地下水的流向,导致一些泉水无法喷涌,这会直接影响到泉城的美誉。

6.4城市水资源再次污染的挑战

海绵城市的建设的确可以满足对城市与雨水的管理,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出现城市水资源的污染,这是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问题。雨水降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其中包括了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料原料、建筑垃圾等等,这样的雨水收集起来后,很难进行净化再利用,而且会污染到其他的水资源。为了保证城市绿化的树、草、花正常生长,难免会用到一些农药化肥等来进行维护,而这些地方的雨水收集后,也会造成污染。因此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水资源的再次污染问题也是关注的重点。

7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

7.1海绵城市的建设要适用于城市化的特点

山地城市地势是比较复杂的,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山地城市的特点去建设。例如在进行道路两侧绿化时,要根据地势的特点来进行规划,可以直接将路面高于两侧的绿化,这样后期雨水可以直接进入绿地,适应于城市化本身的发展,也能减少后期再次修改投入的费用。新城区的建设,可以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来进行,而老城区的改造是比较困难的。海绵城市的建设并不只是对单个项目来进行建设,而是将整个城市统一进行规划,所以进行改造就是一个比较复杂漫长的过程,只能通过一个区域的修复过程完成改造,而且改造的整体方案必须提前做好,更需要相关部门一起配合,保证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7.2海绵城市的建设要做到灵活性

海绵城市的建设就是对雨水进行管理,在雨水多的季节里,避免城市遭受水灾,将雨水储存起来,等到雨水变少时,又能将之前储存的雨水释放出来进行利用。在雨水的储存上可以采取很多方式,可以建立蓄水池;将雨水引流到城市周围的河流、湖泊中;通过地下排水系统将雨水变成地下水,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的联合使用,保证在雨季中能够储存更多雨水。根据地方的不同,灵活多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达到目的,还能节省很多资金,例如在城市的老城区,如果是通过改变道路材质来进行蓄水,不仅会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还浪费财力物力。在老城区更适用的是建立小型蓄水池,不仅可以利用老城区小型的闲置地,还能降低成本。

7.3科学设计进行蓄水,避免雨水的污染

收集的雨水一旦被污染,即使净化后也很难能进行利用,所以说收集储存的雨水要尽量避免污染,而如何科学地进行蓄水用水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小型的蓄水池不可能配备净化设备,而这样的小型蓄水池收集的雨水,用于路面的清扫、绿化区的灌溉等是没有问题的,初期的雨水收集,只要保证雨水没有流经污染区,就没有问题,只要蓄水池高于周边地面即可。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并不是只在城区中进行,在城市的周边也应该采取措施,森林、草地都是天然的海绵体,应该加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充分利用郊区的空间来缓解城区的压力。山地城市有大量的坡地,而坡地是重点水土保持区,所以在建设海绵城市中,因地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8结束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减少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尽管在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挑战,但是通过科学的建设,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能够使城市减少水资源的污染,也能解决水资源的短缺。

参考文献

[1]莫琳,俞孔坚.构建城市绿色海绵:生态雨洪调蓄系统规划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5):4-8.

[2]董淑秋,韩志刚.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2):37-41.

[3]王云才,崔莹,彭震伟.快速城市化地区“绿色海绵”雨洪调蓄与水处理系统规划研究:以辽宁康平卧龙湖生态保护区为例[J].风景园林,2013(2):60-67.

[4]周延伟.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河北林业科技,2015(6):59-64.

作者:郑晓楷 单位: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