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电气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轨道交通电气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摘要:面向新基建中轨道交通领域发展的趋势,如何培养适应新需求的轨道交通电气类人才成为新基建稳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基建背景下轨道交通电气类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并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提出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同时为新基建轨道类人才的培养提供助力。

关键词:新基建;轨道交通;产教融合“

新基建”一般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大数据、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5G基站建设等七大领域。2020年随着智慧经济及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实施,国家加大了对新基建的投入,重视程度显著提升。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明确提到了要加快人工智能、城市轨道交通、5G基站建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词。而作为新基建中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轨道交通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整体产业的规模和实力快速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随着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高铁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合作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轨道交通类基建项目成为各地方重点投资领域,轨道交通产业不仅规模大,其配套带动能力也非常强,延伸拉动产业链的规模令人惊叹,其自身也随着新基建科技发展的要求,加快迎接智能化、轻型化、电气化的步伐,并进一步与“新基建”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时代高新技术产业紧密衔接,“新基建”下轨道交通的社会活力得到了充分发挥,经济带动作用凸显。可加快新技术及新产品的应用推广,紧密围绕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新兴核心要素,推动加快创新发展[1]。由此可见,由新一代技术革命引发的信息化社会变革对于综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要求高校培养出的人才需要具备越来越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世界范围新发展理念快速提升的智慧经济给工科教育带来了“所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新智慧经济”的挑战,现有高校综合应用型专业人才缺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尤其是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轨道交通来说,急需趁势而上,轨道交通产业不仅带动的产业链长,带动效果显著,抓住新基建对于现有应用型本科轨道交通电气类专业开展相应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着力抓好综合应用型人才育人机制的研究。

1研究的主要问题

1.1新基建发展下新型技术能力与培养环境不匹配的问题

在新基建发展背景下,轨道交通行业不仅仅是自身基础条件建设,现有行业技术不仅仅是以前人们认为的单一解决方案,而是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协同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对现有电气类专业来说,是个急需解决的挑战。现有本科高校的实习实训条件基本还是原有轨道交通电气类培养体系的产物,带着落后、陈旧的代名词,已经与现有技术发展脱节,较多的实践条件仅仅满足服务于课程基础知识的训练学习,学生的求知欲无法满足。对于新基建发展背景下,轨道交通行业企业要求现有人才培养更需具备新技术、新思维理念,了解社会发展的前沿技术,掌握适应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所必备的新技术及新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不能对于社会新技术的应用一无所知。在现有学校培养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学生对社会的岗位工作环境充满未知的担心,无法解决学生培养环境与社会并轨的问题,更无法满足现有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需求。

1.2新基建发展下师资力量与用人单位技术应用脱节的问题

目前高校引进的青年博士,很多在读博阶段都是侧重其学术成果及基础理论水平,其在接受高等教育时,经历的大部分都是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没有与社会进行充分融合交流,缺乏与社会实践的对接,尤其是与企业岗位的对接尤为缺乏,导致很多高校新入职教师对于理论知识非常熟悉,可对于知识在企业应用场景不是很了解,工程实践能力较弱,导致现有高校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力量不足,青年教师在步入课堂后部分仍重视传授理论知识,不注重提高工程能力。在高校工作后如果满足于课堂知识的传授,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高校学生的岗位要求,这样也很难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3]。现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师资力量是重要的一环,承担着新时代轨道交通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但是现有专业师资力量长期沉浸在已有知识体系中,部分呈现与新技术脱节的问题。未来,随着新基建发展战略的布局与深入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驾驶、5G、区块链以及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将在新时代科技及教育领域呈现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贯彻实施新基建发展过程中,尤其不能孤立地将它们分割成一个一个单独的技术,这些技术实际上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特性,人工智能代表的是思想变革,5G代表的是终端节点的网络传输速度,云计算和大数据代表的是计算能力等,它们之间互相互交融,互相补充,共同支撑新基建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4]。轨道交通电气相关技术也面临着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发展,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对于现有师资力量的升级来说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旧思维无法适应新技术,需要推动轨道交通电气类专业师资力量加强新技术的知识体系升级。

1.3新时代轨道交通电气类本科学生创新意识培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

在新基建中,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面临着诸如无人驾驶、智能管控一体化等新技术的应用,智能化、绿色化、自主化引领轨道交通发展新方向,对于本科学生来说,仅仅满足于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的知识体系学习已经无法达到社会需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基于我国自主创新、科技兴国的战略上,新时代培育的学生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将技术革新蔓延到高校的门口,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创新性思维体系的装备加持,将无法迎接近在咫尺的挑战,无法融入社会发展的浪潮。只有将我国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升级为“能紧密围绕新基建的具体内涵特征,使得培养出的工程人才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模式,才能为我国智能化社会建设、推动工程领域向智能数字化转型助力[5]。只有培养出具备一定创新思维的学生,才能满足新基建下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并提供智力支撑。

1.4现有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无法满足新基建轨道交通电气类专业的发展要求

当前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中重视较多的是学生的就业率,而往往忽视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当前新基建发展下,对学生要求更多的是具备综合性素质能力,不仅仅是一张成绩单就可以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质量评价体系中缺少行业应用单位的参与,导致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形成了学生就业即失业的怪象,严重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初心和形象。

2人才培育机制的探讨

基于以上现有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三个问题,需要深刻反思当前人才培养方案是否能够满足新基建下轨道交通电气类行业的人才技术需求,是否会造就出一毕业就失业的问题,形成学生出口越来越窄的窘境。综合考虑,人才培育机制需要做好深层次的变革,本文就如何迎接新基建下对于高校轨道交通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提出以下几点思路进行探讨:

2.1加强产业与教育的深入融合,促进产教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化科技与教育的融合,促进人才、教育、产业及创新链的有机衔接,迫切要求人力资源供给侧加快结构性改革,对于新时展的形势下全面扩大就业、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深化科技与教育融合”已成为我国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对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有着强力的助推作用[6]。而当前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轨道交通电气类专业需要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通过产教融合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体系的修订,注重提升现有课程体系中与新基建发展所需专业技能相匹配的知识理论水平;通过科技与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既可以培养能够在重大产业领域关键技术上实现创新与突破的核心科技型人才,又能够带动知识理论的拓展应用,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培养出能够清晰理解新基建背景下轨道交通电气类技术发展的新理念,熟悉新生产设施的一线技能型人才。积极迎接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兴技术解决新基建轨道交通电气领域产业及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带动轨道交通电气类专业在新基建发展的新时代实现人才培育的高质量,提升高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发展。

2.2构建融合型多层次的师资力量

学校的软实力最重要的体现就在于其师资队伍,这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需要全社会关注及重点支持的;在当代多媒体及互联网快速普及的新时代,专业教师如果仍然照本宣科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已远不如现有学生在互联网进行知识学习的要求程度,老师要想讲好课,尤其要从实践知识入手[7]。所以对于轨道交通电气类专业来说,就业的领域基本是最接近创新及应用的一线,很多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学生理解起来较为枯燥,很多学生也反映诸如接触网、继电保护、牵引供电等核心专业课程学习起来理解困难,很难与任课教师实现高质量的互动。分析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专业师资力量习惯了一条腿走路,只是知识的硬性植入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诉求。只有将现有轨道交通电气类师资力量补齐短板,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与轨道交通相关企业共同建立案例库,构建沉浸式课堂,才能够打造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技能的融合型师资队伍,并针对不同专业课程精准匹配应用场景,构建多层次梯队建设的师资队伍。

2.3构建轨道交通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现在地方高校均以建设一流大学为目标,以培养新时代高质量综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根据轨道交通电气类专业方向及专业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综合实践创新大平台成为首要选择。创新平台的设置与布局充分考虑了当前新基建下发展的实际要求,满足现有轨道交通等运营服务的需要,通过与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技术服务商及科研机构的合作,能满足现在电气类专业学生实践培训的需要。具体来说,基于当前新基建背景下对于本科专业学生创新技能的需求,通过构建以产教融合为基础、政科教产四位一体共建的轨道交通电气类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共同构建以小组精英培养模式与群体共同育人相结合的创新体系,通过政府相关政策支持,电气类研发方向小组精准施教,企业科研课题联合进行实践的方式共同进行人才创新型思维及技能的培养。

2.4人才评价体系的重构及变革

如何对人才进行质量评价,是轨道交通电气类专业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现有新基建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成效进行更好的评价,原有的人才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要求。那么针对这个问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除了原有教育人才质量评价指标外,还需要关注企业及国家等用人单位的要求,立足长效解决原有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重产出、轻培养过程的问题,真正地把学生放到社会的聚光灯下,将其学习阶段与企业发展、国家发展及社会需求充分结合,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形成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监督评价体系,以学生培养为中心,深度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创新能力,避免与社会脱节,让学生在象牙塔中“消极应对社会变革”。不再平淡无奇地度过大学生活,让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监督推动学生立足社会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融入新基建下轨道交通电气专业的高质量发展中。

结语

新基建背景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以培养具备创新型思维理念及掌握一定新技术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以产教协同、科教融合、行业应用为核心的轨道交通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平台。不断加强联企融教的人才培养,探索适合新基建发展要求,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及创新链协同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融合机制,为轨道交通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条可以借鉴的创新途径,促进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精准对接,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出新时代具有创新型理念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李小伟 王知学 刘广敏 解兆延 单位:山东交通学院轨道交通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