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技支撑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去年12月初,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近日印发《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一批基础条件好、保障能力强的安全发展城市代表。《办法》旨在规范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过程中的评价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同时,了《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2019版)》,制定并细化了城市安全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督管理、保障能力、应急救援和安全状况等六个方面的指标。随着人力物力财力向城市高度集中,当前我国面临着城市安全高风险,农村低设防的现状。城市灾害的突发性、多样性、复杂性、连锁性、受灾对象的集中性、后果的严重性和放大性特点越来越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增强城市的灾害应对和预防能力以及灾后恢复弹性,减少城市脆弱性。数字及信息新技术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能够为城市的安全韧性建设提供抓手,为解决城市安全风险拿出创新方案。杭州2020国际安全与应急博览会期间进行的城市安全发展国际研讨会邀请闪淳昌、刘铁民、范维澄等专家以及地方应急管理部门代表,探讨科学技术在城市安全管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前景。
一、信息化延伸城市安全管理触角
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城市治理方面崭露头角。“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仍然停留在虚拟世界,而融合了互联网及感应技术的物联网的出现,则使互联网真正开始从虚拟走向现实。物联网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新科技的融合应用:信息传感设备作为感知收集数据的前端设施,现实信号通过数字技术的处理和互联网平台的搭建以及云计算技术的梳理,从而达到动态监测及管理的智能化奇效。四川省成都市应急管理局总工廖颖介绍,成都市应急局聚焦重大安全风险,通过综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智能感知体系,坚持健全感知网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比如,成都市应急局的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系统,设置了感知设备17000余个,对全市所有129处重大危险源、985家高危行业系统实现了24小时在线监测和自动预警;隐患排查治理系统,推动36000余家企业自查自报隐患400余项;建设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1200余家化工危险企业。同时,成都市各个行业部门也在不断健全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系统,能够对地铁建设中的100多台盾构机进行实时在线风险监控,文化旅游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入网等,不断延伸城市安全的感知触角。同时,建设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对10个重点行业和4条城市生命线开展全域风险辨识评估,并利用数据分析提升精准监管执法的水平。
二、AI赋能城市安全风险动态管理
上文提到,物联网的充分应用需要数字技术、传感技术及信息技术等多项技术的融合应用才能发挥奇效,从而将物理和现实信号转化成可收纳处理、量化分析的数据。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变成城市安全管理的重要资源和“得力助手”?AI(人工智能)算法为数据的利用和分析应用带来帮助。杭州海康威视应急管理行业总经理佟悦介绍,海康威视公司研究推出的AI技术系统赋予了城市安全生产动态监测的能力,依靠前端摄像头、物联网感知设备的数据采集,并通过特殊算法来预测并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等,进而摸清覆盖区域内的风险底数、排除安全隐患。此外,据统计发现,在全国发生的众多事故中,小微企业的事故发生率最大,可能存在资金投入和管理能力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那么如何对小微企业进行安全风险监测?这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对此,海康威视公司提出了整体的解决方案,依托其威视云,通过对小微企业的一些设备或者视频的统一接入,来满足动态监控的需求。AI算法将前端感知的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分析,由动态监控变为动态管理,帮助监管部门判断总结辖区内小微企业经常发生的重点事故类型等风险底数。通过建立安全风险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可以指导监管部门对小微企业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并就如何进行安全生产整改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措施。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还未得到完全的普及和应用,尤其是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既不能完全依赖技术,也不能忽视人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安全无小事,只有完全经过技术论证并确定技术安全性之后才能够应用在安全领域,不能盲目;积极吸纳最新科技成果的同时,也要冷静客观看待信息技术在安全领域发展中的地位及客观规律。
三、科技为安全韧性城市发展提供抓手
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态势。城市安全发展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应该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仍然能够维持其基本的功能和结构,迅速展开应急响应,并快速恢复正常功能。安全风险评估管控,是建设安全韧性城市的重要环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5G通讯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使风险评估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从而利于防止小风险演变成大风险、防止单一风险演变成综合性风险、防止局部的风险演变成区域性或系统性的风险等,从而实现城市安全风险隐患的精准治理和源头治理。空间的精准安全,是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在研讨会中指出,城市拥有各种公共空间,社会单位有其专属空间,每一个人或家庭有各自私密空间等。各个空间在安全方面都有其自身特殊定位,自然会存在一定的特殊安全标准。这些空间全部存在于城市之中,若提高这几类空间全部的安全性,尽量做到这几类空间的精准安全,整座城市的安全韧性会随之提高。同时,追求空间的精准安全最有效的着力点和最佳途径就是科技创新,科技支撑精准安全,创新引领精准安全。无论是推进安全风险评估管控还是追求城市空间的精准安全,这些都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其它新技术的融合创新和应用,拥有过硬的技术“武器”,才能以此应对一切具有不确定性的突发事件,尤其是特大灾害等危机事件。因此,安全与应急事业的发展应该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安全韧性的前沿理念为先导,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科技,编制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构建出智慧安全韧性城市,促进全社会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