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儿科的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在儿科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9月间入科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统计并分析患儿家长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院内感染的情况。结果优质护理组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且不良反应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在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所取得的成效明显好于常规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和谐,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科;院内感染;优质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也不断在创新,进一步提升了护理质量。早在2010年卫生部就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目的是改善医院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并取得很好的效果[1]。优质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在增加基础护理的同时落实护理责任制,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2]。院内感染现已成为衡量医疗质量的最重要指标[3],院内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出院后48h内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4]。儿童因机体免疫系统等尚未发育成熟,易发生院内感染,是重点监测的对象。本院自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以后,从创造舒适住院环境、增加护理技能培训、加强文化建设及礼仪培训、强化健康教育、完善绩效考核、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等方面入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二病区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共收治257名患者,常规护理组126名,男性65名,女性61名,年龄在五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为(4.24±1.92)岁;优质护理组131名,其中男性63名,女性68名,年龄在三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为(4.86±2.3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科患儿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且每间病房只收治相同分组的患儿,避免病房内有分组交叉患者。

1.2常规护理

患儿入院后测量身高、体重、呼吸、脉搏等,每日测量体温三次,发烧患者酌情增加测量次数。按照医嘱给予分级护理,向家属交待病区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保持病房内安静、整洁。保持房间空气流通,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防止感染。主动问询患儿每天病情变化,给予相关护理并做好记录。

1.3优质护理方法

1.3.1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

儿科病房的墙壁、窗帘及床上用品等采用暖色调颜色,并装饰有动物图画,播放卡通片,营造一个温馨、充满童趣的环境,有利于患儿放松。为患儿提供玩具、漫画,播放童谣,鼓励家长讲故事等方法,转移患儿注意力,消除患儿恐惧排斥心理。

1.3.2增加与患儿和家长沟通交流,增强信任感

因儿童的特殊性多发病急、变化快且配合差,家属焦躁、担心,又因为医疗环境差导致家属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所以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因此护士需多与患儿家长沟通,解释可能的发病原因、治疗措施等,消除家长忧虑情绪,增加信任感。

1.3.3加强护理技能培训

增加护理技能的培训,定期举行操作竞赛,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及经济奖励,并外派学习交流;对淘汰者加强培训,如停薪学习、扣除一定绩效等,不仅提高了护理技能,还营造了积极良性的工作氛围。

1.3.4加强护理文化内涵建设

定期邀请礼仪专家培训学习医院礼仪文化,提升护士的人文素质,对护士的仪容仪表和语言等有明确规定,达到宾馆式礼仪服务。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实行微笑服务,做到来去有问候声,做事有请声、谢声,做错事有抱歉声。多与患儿互动,和患儿家属多沟通,让家属也参与配合治疗过程,积极创造融洽和谐的医患关系。在病房实施责任制,全面落实护理职责,不断改进护理服务,体现人文关怀。

1.3.5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治疗期间,包括住院及出院健康教育,涉及疾病预防、饮食注意事项、用药指导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定期组织患儿及家属共同参加健康知识讲座。病房内配备报刊架,摆放健康知识手册、健康教育资料以及疾病预防常识等资料,版面应图文并茂,增加家属健康认知水平。

1.3.6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细化患儿各方面护理措施,嘱咐家属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人多菌杂,减少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5]。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学习,强化消毒观念,严格实施消毒步骤,定期对病房及物品进行紫外线消毒,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减少病菌传播机会。患儿出院时告知患儿监护人注意事项,尽量避免出院后发生感染。

1.4评测方法

为获得更真实结果,在出院当天以无记名方式请患者家长填写《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填写后放入密封问卷箱内,月底进行统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为自行设计,主要包括护理水平、护士态度、巡视病房、健康教育、病房环境等十个问题,每个问题包含四个选项,分为非常满意(10分)、满意(8分)、不满意(6分)三个等别。实行打分制,总分<70分表示不满意,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家长满意度

两组家长满意度的比较见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如呕吐、皮疹、过敏、药物的耳聋性、肾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见表2.

2.3院内感染发生率

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比较见表3。

3讨论

儿科具有劳动强度大、病情变化快、沟通难、风险高等特点,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精湛的技能、优质的服务。吴丽芬[6]等研究说明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增加护患双方沟通、加强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护患合作、促进护患和谐、提高治疗效果。另外也有研究表明住房环境、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可以让患儿得到更好更专业的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护理质量[7],对患儿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升护理技能、提高文化内涵,也有利于提高医院形象。本研究显示优质护理组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6.9%,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8.9%(P<0.05),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为患儿提供了更专业的护理、更亲切的服务态度、更温馨的环境,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另外优质护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3%)低于常规护理组的(7.14%),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优质护理能够减免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儿科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较多,如不同疾病患儿同住一间病房、探视人员可能携带病菌、患儿家长缺乏预防知识等,优质护理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少患儿感染的机会,结果表明常规护理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11%,显著高于优质护理组的3.82%(P<0.05)。自本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以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护理服务理念。夯实基础护理,强化技能培训,提高护理能力;引入礼仪课程,提升护理服务内涵;改善病房环境,消除患者消极情绪;开展营养讲座,保障患儿健康饮食;加强消毒工作,强化感染预防控制理念,避免感染传播;改善绩效奖惩措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锲机,努力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推广价值[8]。综上所述,本文研究表明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非常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碧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病房降低红灯率的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787-788.

[2]缪大宏,张小鸥,全和和.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2011-2013.

[3]陈静,段娟,李思静,等.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7(7):1295-1296.

[4]谢洁珊,李玉秀,陈汉斌,等.儿科康复病区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144-145.

[5]吴碧玉.中医院院内感染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及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1:158-160.

[6]吴丽芬,张焕梅.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6):411-413.

[7]刘洁.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9):2529.

[8]郑旭娟,刘华平.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56-259.

作者:刘芳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妇产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