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化学教学改革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化学教学改革

摘要:基础化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目标,针对基础化学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经过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组团队式实践学习和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等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考核评价,摸索出适合实际学生特点的基础化学教学方案,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医学与管理系成立于2016年9月,下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因此,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各门学科课程建设的力度和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有利于提高我系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提供参考。医学的发展与化学密切相关,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能更好地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从而深入了解生理、病理现象的实质。基础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入大学课堂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1]。然而,我系学生入学前,普遍化学基础参差不齐,习惯了题海战术,学习主动性不高。基础化学课程具有知识系统、理论性强、内容相对枯燥和信息量大的特点,容易让学生感到茫然焦躁,影响着后续化学类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学习质量。因此,优化基础化学理论课程及实验课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摸索出适合我系学生特点的基础化学教学方案,是基础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1教学内容设计

基础化学教材选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谢吉民主编的《无机化学》,该教材重点阐述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通过医学专业实例介绍现代基础化学的新进展,既拓展学生视野,又突出检验专业特点,满足我系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需要。教学课时共72学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各占36学时,其中,理论课重点讲授水溶液的理论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基础、物质结构基础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学内容主线贯穿四大基本化学反应: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反应。前两章学习水溶液的理论基础,第一章学习溶液和胶体,重点讲授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稀溶液的依数性、胶体溶液的性质以及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难点在稀溶液的依数性特别是渗透压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力求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应用,加深学生理解,第二章学习电解质溶液。有了溶液的知识,接着学习酸碱电离平衡(缓冲溶液)和沉淀溶解平衡。此后,安排化学热力学基础和化学反应速率两章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一个化学反应发生时的热效应、方向和限度,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了化学平衡的知识,再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自发性和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而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则让学生从关注宏观现象转向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再引出配位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配位反应的学习。每一章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相辅相成,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实验技术学科,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而实验技能的培养与化学实验的教学密切相关。因此,实验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规范实验操作习惯,树立严谨的实验室安全理念,强化实验操作技能,包含验证性实验项目9个,分别是:化学实验基础操作与练习、分析天平与称量练习、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葡萄糖的摩尔质量、重结晶与过滤、胶体及高分子溶液的制备与性质、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酸碱电离平衡及沉淀平衡、、配合物的生成与性质、氯化钠的提纯和生理盐水的配制,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2个(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和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一方面考虑配合理论章节的内容和教学进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增加胶体及高分子溶液的制备与性质、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和氯化钠的提纯和生理盐水的配制等实用操作使用性强的实验,注意与后续课程的衔接,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2教学模式实践

2.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理论课中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如教学难点溶液中渗透压的产生、原子结构中p轨道电子云角度分布图、σ键和π键的形成过程,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动画、视频和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使抽象变得具体,简单化,可以方便学生快速地理解和记忆。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专业特点,恰当联系医学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5]。如讲沉淀溶解平衡时,结合临床尿结石、骨质疏松和龋齿等病症,通过启发式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来解释发病起因。让学生感觉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热情,对知识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无机化学理论课涉及的公式较多,针对重点难点的公式运用如稀溶液的依数性中溶液的凝固点、渗透压变化计算公式,采取当堂练习、课后习题精讲的方式,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每一章节讲授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本章节知识点归纳、小结,同时,鼓励对比归纳各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2.2小组团队式实践学习

将元素化学内容分成若干专题,采用小组团队学习的教学模式[4],按每组4~5人对授课班级分组,每组选择其中一个专题内容,通过学习教材,结合期刊资源和网络资源,查阅该专题元素单质、化合物在医学检验及医药学的应用,例如作为临床诊疗、检验项目药物试剂的结构、组成、性质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并整理资料进行PPT汇报,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沟通的能力。

2.3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将常见的实验仪器使用和规范的实验操作视频提前发送给学生预习观看,布置实验预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课堂讲授实验目标、实验原理,加深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讲授实验步骤内容和仪器操作示范时,设置提问与学生互动讨论。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热情和科研潜力[6]。

3教学考核评价

大学里仅设期末考试的传统教学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容易出现“平时不学,期末突击”的现象[2]。为客观、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课程总成绩考核采取平时成绩(20%)、实验操作考核(20%)和期末笔试(60%)的办法。平时成绩主要侧重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包含:出勤、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团队实践活动成绩。实验操作考核由实验课出勤、实验现场表现和实验报告成绩三部分组成,最后以总成绩的20%折合计算计入学生本学科总成绩。加大了平时学习和实验操作在课程考核的比重。实行考核方式以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明显提高,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姚军,李娟娟,袁洁,等.新疆医科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6(4):617-619.

[2]崔华莉,陈小利,刘晓莉.浅谈医学检验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广州化工,2016,44(15):187-188.

[3]张静,陈俊林.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9):86-88.

[4]付洪瑜,张超.研究性学习在医学检验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和体会[J].检验医学教育,2007,14(1):21-22.

[5]李炎武,谭卫兵,张伟,等.医学检验专业无机化学教学经验与体会[J].大学化学,2010,25(1):32-34.

[6]李慧玲,邬剑,张吉生,等.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教育应用中的探索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6):847-848.

作者:莫名月 杜奕霖 景婷 高劲松 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医学与健康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