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影像学表现特点

乳腺癌影像学表现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收集我院120例乳腺癌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根据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分析两组影像学成像特点,并判断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并探讨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经病理检查确定转移组38例,未转移组82例,经B超诊断依次为42例、78例,B超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84.2%、87.8%、86.7%、76.2%、92.3%;淋巴结转移超声成像是以偏心增厚型为主要皮质形态,其血流形态为周边型为主,内部回声无不均匀;未转移组主要皮质形态为狭窄型,其血流形态为淋巴门型,内部均匀低回声或无回声。结论乳腺癌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可作为淋巴结转移的一项判断标准,为乳腺癌患者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检查;淋巴结转移;诊断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及脂肪构成,它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但常发生各种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乳腺癌等疾病,尤其是乳腺癌,将导致切除乳房、死亡等。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因其高发病率一直是女性关注热点,我国早期已开展乳腺癌筛查,以期早期发现并诊断乳腺癌,避免其病情恶化、淋巴转移[1-3]。因超声具有无辐射、快速等优点,广泛运用于女性乳腺疾病筛查,故本研究分析乳腺癌患者的B超图像特点,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特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收集我院2014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并均进行超声检查,根据病理确诊结果分为转移组与非转移组,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1.2仪器与方法

使用美国SiemensAcusonSeruoia512型超声诊断仪,频率8~14MHz,主要根据乳腺癌患者的胸部厚度决定。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上举双臂,充分显示双侧腋窝和乳房,触诊了解双侧腋窝整体情况,发现肿块后确定其部位,并了解其质地、活动高度。首先对患者腋窝淋巴结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扫描,观察其数量、形态、纵横径比值及内部回声,随后采用CDFI观察淋巴结内的血流分布情况,采用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对淋巴结及周边动脉阻力指数(RI)等,并观察病灶及病灶周边血流信号分布和形态情况。如乳腺癌患者存在多个淋巴结肿大情况,则连续观察3次以上,取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值作为检查结果。

1.3观察指标

在发现淋巴结后记录淋巴结的组别、大小、形态(扁平、类圆形或融合状)及内部回声(环形或“C”形低回声、均匀低回声),及淋巴结门(中心性、消失或偏心性),并如观察两组皮质形态及血流状态,如淋巴结内无彩色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稀疏,呈规则淋巴门型分布则定义为血流不丰富;如淋巴结内见较多点、条状血流信号,且分布紊乱呈周边型(或混合型)表示血流丰富。

1.4图像处理

所有图像均由两位乳腺疾病诊断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评估,意见不统一时共同商讨得出统一意见。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病理检查诊断为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者83例,无转移者37例;超声显示伴淋巴结转移者78例,无转移者42例。有关B超诊断价值及成像特点见下。

2.1超声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

B超诊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84.2%、87.8%、86.7%、76.2%、92.3%。

2.2两组皮质形态及血流状态比较

转移组患者偏心增厚型皮质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狭窄型皮质形态显著低于无转移组(P<0.05);转移组周边型血流状态显著高于无转移组,淋巴门型周边血流状态显著低于无转移组(P<0.05)。

2.3两组超声图像比较

见图1-4。

3讨论

乳腺癌分布以外上象限居多,其主要原因是外上象限乳腺组织密度最厚,最易发生病变,而中央区的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其原因可能是中央区为淋巴管丛集结地,最易发生腋淋巴结转移[4]。淋巴结遍布全身,但只有比较浅表的部分才可触及,如颈部、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处,当淋巴结肿大时,可触及皮肤下有圆形、椭圆形、条索状的结节,作为人体最为重要的一种免疫性器官,是机体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具有过滤、增殖、免疫作用[5]。其正常结构与肾脏较为类似,高回声中心偏向的一侧为淋巴结门或髓质部,主要由淋巴窦、脂肪、动静脉组成,淋巴结周围的皮质部则为低回声,主要由小淋巴结构成,癌细胞可侵犯至髓质、皮质区,形成转移性淋巴结[6]。非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的髓质部及淋巴结门出现反应性增生,其淋巴结正常结构可表现正常,故普通超声检查其皮质形态即可作为淋巴结转移标准之一[7]。乳腺癌患者淋巴结髓质若为良性,则表现其内部具有丰富血管[8],而转移性淋巴结因癌细胞浸润,导致淋巴结髓质内部血管形态发生改变,被膜血管残存,导致血流形态多数为周边型[9]。陆永文等[10]人回顾分析30例乳腺癌患者影像学资料,患者均接受乳腺钼靶X线照射、B超检查后疑似乳腺肿物者,并进行乳腺动态CT、MRI平扫并最终进行手术取得病理诊断的临床资料,研究显示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与MRI检查无显著差异。王绍东[11]分析超声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显示72例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者56例,未转移者16例,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0.0%、83.3%、94.4%、62.5%,本研究依次为84.2%、87.8%、86.7%、76.2%、92.3%,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类似。分析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特点与转移情况,结果显示,合并淋巴结转移者其皮质形态主要为偏心增厚型,而未出现转移者,其皮质形态为狭窄型。前者低回声显示皮质为不对称增厚,高回声时则显示淋巴门呈偏心分布;后者低回声为狭窄C型,高回声为淋巴门处于一侧中央。向性增厚型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时,患者皮质呈对称增厚,高回声则表现为淋巴门处于一侧中央;无淋巴门型高回声时其淋巴门消失。分析两者血流成像特点,显示转移组血流类型主要为周边型,其超声特点为血流信号主要在其淋巴结周边分布;未转移组血流分布以淋巴门型为主,其超声表现为血流信号以淋巴门为中心,向结内以放射状形式分布;散在型超声分布表现为血流信号以其淋巴结内条状、点状分布。总之,超声可作为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参考指标之一,并可通过淋巴结皮质类型及血流分布情况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表现。

作者:牛冰 孙新党 李新 单位:郑州人民医院乳腺外科 郑州人民医院超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