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探讨

中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

近年来,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质量的要求普遍提高,这就要求医院要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医院作为我国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机构,是我国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诊疗安全和群众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中医院医疗安全管理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因此提出了完善中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力求从根本上降低医疗风险,缓解医患矛盾,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服务。

【关键词】

医疗安全;医疗管理;中医院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群众接收了大量的医学知识,于是健康意识、预防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开始日渐提高,对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体现,是保障患者生命和健康的前提,是保证医院功能充分发挥的关键。近年来,医疗形势严峻、医患关系紧张,因此抓好医疗安全、防范医疗事故成为当前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医,是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的传统医学。而中医院作为中医文化的载体,是我国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1医疗安全管理的界定

医疗安全与医疗安全管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又紧密相关.医疗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过程中,没有发生因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技术过失、医疗设备问题等原因导致的不良后果,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的意外伤害[2]。其内涵包括:一是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会受到意外伤害;二是患者在诊疗期间没有因为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过失而增加身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三是患者在诊疗期间享受同级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平均水平的医疗服务[3]。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前提和根本,是评价医院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医疗安全管理,是指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医务人员在实施医疗行为、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不发生意外伤害而开展的全部管理活动,使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三方形成一个关系和谐、理性健康的运作体系,以达到实现医疗目的、保障患者健康的目标[4]。当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医疗安全管理模式有四种,即单纯被动地处理不安全事件的管理模式;医疗缺陷管理与不安全事件处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医疗风险管理模式;医疗安全预警/防范管理模式。其中医疗安全预警/防范管理模式是最有效的,也是最有前景的医疗安全管理模式[5]。

2中医院医疗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和隐患分析

中医院作为我国的重要医疗机构之一,体现了我国几千年来不断累积下的、丰富的治疗经验,以全国10%的医疗资源提供了近1/3的医疗服务量,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临床医疗具有专业性、复杂性、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以及医务人员的自身原因,所以也意味着它在保证医疗安全方面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存在一些隐患。

2.1医疗安全管理认识不到位,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中医院对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存在缺失,没有意识到医疗安全管理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医院的工作重心放在提高经济效益和引进高精尖设备上,而忽视了应该建立一套细致、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导致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无规可循,为医疗不安全埋下了隐患[6]。少数中医院虽然制定了医疗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但大都停留在字面上,流于形式,缺乏落实制度的配套措施,更缺乏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导致制度执行不力,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检诊制度、首诊负责制、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不按要求落实,病历书写不规范、不及时、不全面,甚至出现故意违规操作,造成医务人员无法对患者提供规范、有效的诊疗服务,容易引发医疗纠纷[7]。

2.2医务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

中医药具有治疗效果好、毒副作用小的优势,所以中医院的医务人员对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隐患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或者由于任务繁多,经常在疲劳状态下超负荷工作而导致放松警惕,产生疏漏[8]。长期以来,医务工作人员的考核与晋升制度一直是与其业务水平挂钩的,这就导致了中医院普遍存在“重业务,轻法律”的现象。医务人员没有完全适应生物—社会—心理的现代医学模式,擅自单方面对患者进行治疗,侵犯了患者的权益,容易造成医疗安全问题的产生[1]。同时,在与患者及其家属产生矛盾时,医务人员也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造成了医疗纠纷事件频发,医患关系日益紧张。

2.3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理念落后

治病救人是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当前很多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欠缺,工作不认真。在诊疗过程中,由于个人态度不严谨、操作马虎大意,造成误诊、漏诊,给患者带来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损害,甚至会危及生命,引发医疗纠纷[9]。中医院的医务人员也存在服务理念落后,思想观念陈旧的问题。对待患者的态度“生、冷、硬、差”,说话方式不得体、不尊重,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患者角度考虑,这些也会引发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情绪。

2.4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中医院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线医护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中青年医务工作人员所占比例较大,由于其临床工作时间短,经验少,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不娴熟,诊疗水平不高,考虑病情不全面,导致难以对患者进行有效、妥善的专业救治[10]。还有一些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更新不及时,又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导致诊疗效果差强人意。有的医生过于自信或急于求成,造成治疗方案不适宜或药物使用不合理,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还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招致患者的不信任。

2.5医疗信息不对称,医患沟通不到位

医患关系不对称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患者及其家属自身医学专业知识掌握有限,不能正确认识在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问题,认为是医务人员处置不当才造成的,对医务人员产生误解,进而引发不满情绪,产生不必要的医患矛盾。不同的诊疗方案会导致不同的诊疗结果,如果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事先未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认真的沟通,或者没有让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那么一旦出现效果不理想或不良症状时,就会引发医疗纠纷。在沟通过程中,如果医务人员不注意沟通技巧,在态度上表现出不耐烦,忽略患者情绪,必然也会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11]。

2.6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疗纠纷数量增多

由于科学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较之前相比更容易获得医学知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日趋增强,对医疗的期望值也大大增加。但是由于当前医学技术水平有限,导致患者出现心理落差,容易对医务人员产生不满情绪,加上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和个别医务人员医风医德存在问题,收红包、收回扣等不良现象存在,造成医疗纠纷事件逐年增加,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也有“医闹”打着维权的幌子,无理取闹。例如2012年发生的哈医大杀医案、2013年发生的温岭杀医案等恶性医疗事件。还有一些不良媒体,推波助澜,刻意夸大事实的负面报道,误导公众舆论,加剧医患矛盾[12]。

3完善中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的策略分析

从上述中医院医疗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隐患不难看出中医院在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根据上述问题,制定适宜中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的策略,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中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3.1建立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中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医疗安全领导小组,形成由院长和党委书记总负责,主管副院长负责实施的工作格局,抓好医疗安全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同时也要落实好各项基本制度,抓好三级查房制度、首诊负责制、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制度、医嘱制度、用药制度、会诊制度等。实行严格的医务人员准入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不准许上岗,对新进医务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培训后才可上岗[13]。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强化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维护患者健康。还要树立全局观念,加强院内各科室间和医务人员之间的协作,避免整个诊疗环节出现纰漏。

3.2强化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提高综合素质

医疗服务质量是患者选择就诊的重要原因,也对中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14]。医院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医疗服务质量的竞争。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是中医院永恒的主题和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就是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因此,中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选取优秀骨干外出进修,保证医务人员可以不断拓展知识领域,了解医学新动态,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诊疗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中医院也要加强对医务人员思想道德、医风医德和个人修养的建设,组织学习社交知识,对待患者及其家属要注意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耐心解答其问题,获得患者的理解和肯定[15]。

3.3加强全体人员安全教育,强化法律意识

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全面、规范的医疗风险防范培训,让其了解在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和存在的风险,使其真正意识到潜在的安全隐患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明确进行医疗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做到从主观上重视医疗安全工作,主动规避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定期对全院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聘请法律专家到院内进行普法讲座,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在诊疗过程中做到依法行医;在出现医疗纠纷时也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7]。

3.4改进医患沟通,增强医务人员服务意识

改进医患沟通是化解医患矛盾、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16]。全院上下应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一切为了患者”,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方式,态度要温和;主动与患者交流,认真聆听患者意见,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体恤患者痛苦,真正做到“急患者之所急”;对于一些患者及其家属表现出的误解、质疑,甚至不礼貌,要做到理智和宽容。这样有助于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认可,尽可能缓解医患矛盾的产生。

3.5强化医疗安全监控机制,杜绝医疗安全隐患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所以在医疗诊治服务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不安全因素,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人身损害,引起医疗纠纷。据统计,全国三甲医院因医疗纠纷平均每家每年要赔偿100多万元[17],因此医院建立并实施医疗纠纷风险预警机制,成立预警小组对整个医疗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交接班时、节假日时更要强调三级查房制度和其他各方面的检查力度。科室主任和主治医生等要亲自巡视,了解患者的情况。对于危重患者、重症患者和有并发症的高风险人群,更要特别重视,实时监控,保证患者的安全。定期或不定期对病历书写的完整性、合理性、医疗操作技术等医疗关键环节或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召开医疗安全隐患分析会,力求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将医疗事故消灭在萌芽期[6]。

3.6加强医疗安全信息化建设

医院大力加强医疗安全信息化建设,建立实时监管的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为患者设立电子病历[18],能够全面、详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同时公开医疗服务信息,将患者的医疗费用清单进行公示,使患者清晰地了解诊疗费用标准、药品价格、自己的病情、使用的项目等,增加医疗服务透明度,避免产生因费用不清晰而引起患者及其家属质疑的情况,防止医院乱收费、乱开药、乱诊断的现象产生,重塑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4结语

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是中医院的发展之基、生存之本、稳定之源,是中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贯穿整个诊疗服务过程[19]。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若出现医疗安全问题,会直接对患者和医院造成一定的伤害和损伤,所以要求医院要站在新的高度和视角重视医疗安全问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构建一套全员参与、团结协作、权责明确、有深度、有广度的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医疗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医疗安全隐患监控机制;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医患双方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从根本上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医院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锐 申俊龙 姚峥嵘 王高玲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张高炼.中医院医疗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1):30-32.

[2]杜乌林,施军卫,邓建华.构建医疗安全管理体系的做法与体会[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11):25-26.

[3]余震.中国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的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4]罗添文,徐玲,吕富荣.关于医疗安全管理系统化建设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1589-1591.

[5]刘启望,冯超,刘敏.对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1):20-21.

[6]王冬.新时期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6(3):189-190.

[7]王增萍.妇产科医疗安全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1):58-59.

[8]张乃芬.妇产科医疗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0):1767-1768.

[9]陈丽丽,刘大江.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之我见[J].西南军医,2011,13(2):378-379.

[10]孙寿栋,赵雄秀,张道全,等.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促进医院建设全面发展[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3):314-315.

[11]诸挺山,张威.急诊的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纠纷防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3):435-436.

[12]陈少仕.海南省中医院率先成立“医疗安全服务部”[N].中国中医药报,2015-05-15(05).

[13]姜小华.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8):773-775.

[14]陈建芳.妇产科医疗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6):948-949.

[15]计永军.医院医疗安全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380-2381.

[16]毕桂泉,贾志龙,徐亚军.医院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做法[J].人民军医,2013,56(11):1352.

[17]赵继顺,刘学勇.加强特色医疗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策略[J].中国病案,2009,10(2):20-21.

[18]王广云,于东睿,常海英,等.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实践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4):160-163.

[19]孙永军,潘勇,李海亮,等.加强安全管理规避医疗风险[J].现代医院管理,2010,8(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