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影响

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手术室行骨科手术治疗的4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查阅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手术室行骨科手术治疗的4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及与手术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科手术平均手术时间越短、接台手术越少、对器械进行手工清洗联合超声清洗,以及严格控制探访人员可以降低感染率(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合理、有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骨科手术;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治疗的重要场所,是医院感染高危科室也是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无植入物术后30d、有植入物术后3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1]。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骨科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骨科急诊手术多,开放性多发骨折也较多,暴露的伤口被污染,容易引起感染。骨科手术一般都要使用体内植入物方式进行固定治疗,急诊手术常因等外来器械公司紧急配送器械,再等消毒灭菌,准备时间长,再加上有粉碎性骨折和多处骨折等原因,使得手术耗时长,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手术部位感染一旦发生,手术失败,严重时可引起骨髓炎,甚至造成患者终生残疾,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严重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本研究于2015年7月启动了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手术室行骨科手术的4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51例,女224例;年龄19~73岁,平均(52.1±14.8)岁;手术部位,四肢327例,腰椎119例,颈椎21例,骨盆8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32例,非开放性骨折443例;手术类型,急诊手术106例,非急诊手术369例。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手术室行骨科手术的4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其中男249例,女226例;平均年龄(50.2±15.3)岁;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31例,非开放性骨折444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感染标准

发热时体温高于38℃;血培养检查结果显示阳性数≥1,且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患者可能合并有低血压或者寒战等症状;引流管所引出液体呈脓性,术后手术切口长期不愈合[3-4]。

1.3研究方法

对照组在急诊手术中常规进行术前准备,与器械公司联系急配送术中所需植入物和配套器械,使用手工清洗和卡式灭菌器消毒灭菌。对择期手术的患者,采取术前1d、术后3~5d由手术室护理人员到患者床前进行常规访视。术前准备好手术器械及各类物品,护理人员轮班参与手术,按照手术级别安排层流手术间手术。观察组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手术室环境的布局和管控:根据手术级别安排手术间,术前30min开启层流净化,调节室温在22~25℃,相对湿度40%~60%,将关节置换术安排在百级层流手术间进行,四肢骨折手术安排在千级层流手术间进行。术中严格控制手术间人数,严禁术中开门次数,减少人员走动。接台手术间隔大于30min。保证空气净化达标。(2)规范外来手术器械管理:采取医院设备科招标并签订合同的外来器械公司储备的部分急诊手术常用植入物及配套器械,经过严格检查,保证器械的完好性,对全部器械使用全自动超声喷淋清洗机进行清洗、检查合格、打包、灭菌。有植入物手术器械包经灭菌、生物监测合格后由供应室统一送回手术室备用。(3)手术中物品规范管理: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特别是植入物,由医院统一进出库管理证件齐全物品,使用前严格按照一次性物品的保存及使用规范执行,做到可追溯。保证电动设备电量充足备用。(4)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外科洗手和穿无菌手术衣,采取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关节置换手术或深部切口手术要戴双副手套,避免手套破漏污染切口。保证手术野皮肤消毒规范,铺巾合理,使用抗菌手术膜,手术刀切皮后要更换刀片,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摆放器械并做到分区摆放。对暂时不用器械加盖无菌单。手术中护理人员注意力集中,根据手术进程及时传递器械,缩短手术时间。术中植入物传递前协助术者更换手套,植入物的传递采取无接触传递法。术中使用C型臂X线机时,对放射端要套上无菌保护套,手术野用无菌巾保护。(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前巡回护士开通双条静脉通路,一条开放静脉通路用于麻醉给药,另一条开放静脉通路用于术前30min,未使用电动气压止血带止血前,给予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保证给药时间,发挥预防感染作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6)预防低体温:有研究表明,轻度体温降低可直接损害骨髓免疫功能,尤其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释放作用,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移动,减少皮肤血流量,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5]。骨科手术复杂,手术清洗消毒液使用多,手术时间长,手术切口暴露范围大,为了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补液时给予加温37℃液体输入,术中注意保暖。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部位感染率,记录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是否接台手术、器械清洗方式、有无参观人员等感染的影响因素。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部位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骨科手术部位感染8例(1.68%),其中急诊骨科手术部位感染3例,择期骨科手术部位感染5例。对照组骨科手术部位感染19例(4.00%),其中急诊骨科手术部位感染11例,择期骨科手术部位感染8例。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手术感染影响因素比较

平均手术时间越短,感染发生率越低(P<0.05);减少接台手术可以降低感染率(P<0.05);手工清洗联合超声清洗相比单纯手工清洗可使感染率降低(P<0.05);同时,严格控制探访人员可以降低感染率(P<0.05);见表1。

3结论

手术室是感染高危科室之一,担负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任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感染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6]。同时,骨科手术具有复杂性及侵袭性等特点,患者术中手术切口较大,失血量较多,在术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相对较高,而感染将使患者自身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不利于术后恢复,并加重患者医疗经济负担,严重时甚至导致其死亡,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越短、接台手术越少、应用手工清洗联合超声清洗以及严格控制探访人员均可以降低感染率(P<0.05)。但本研究未纳入医师技术水平对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待进一步研究。总之,对骨科手术患者给予合理、有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杨洋,成健.手术室护士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知识及行为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0):1894-1896.

[2]鲁凤英.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0):97-99.

[3]解金凤.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5,21(7):1215-1217.

[4]夏玲,姜云,肖美云,等.复合保温对高危患者胸科手术中低体温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448-1450.

[5]陈蓓,王晓军.手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1):990-992.

[6]李莲香.手术室管理与医院感染的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4):3967.

作者:顾春艳 汪宝军 李碧汐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