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提升路径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提升路径

【摘要】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发现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存在科研活动参与度不够高、科研素质培养模式固化、科研知识技能较为薄弱、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现状,提出了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增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推行导师制培养模式、重视科研项目的带动作用、促进临床实践教学和科研素质培养的融合等提升路径。

【关键词】临床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提升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可见,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科研素质是医学本科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进步,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迅猛发展以及疾病谱的不断变化,社会对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具备较高科研素质的临床医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医学的前沿知识,把握医学发展的最新方向;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制定科学可行的治疗方案;能够参与基础医学的研究,发现疾病的机理机制以及发生规律,寻找疾病防治的有效措施,为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3-4]另一方面,医学生在校期间的科研经历,以及科研过程中形成的论文、成果等均可以为其毕业后的学业深造、求职就业增加砝码[5]。因此,在本科阶段重视和加强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科研素质的提升,培养一批既精于临床、又善于研究的医学人才,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生的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科研素质包括科研意识、科研态度、科研知识技能和科研思维四个要素。其中,科研意识是前提,科研态度是保证,科研知识和技能是基础,科研思维是关键,四者组成了大学生科研素质的有机整体,相互联系,密不可分[3]。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共发出问卷598份,其中安徽医科大学10份、蚌埠医学院11份、皖南医学院537份、国内其他高等医科院校40份,回收有效问卷537份,回收率89.8%。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的提升路径,以期对提高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一、科研素质培养现状分析

1.学生对科研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匹配。调研数据显示,96.65%的学生认为科研素养对临床医学生“非常重要”或“重要”,95.34%的学生表示对科研活动“非常感兴趣”或“感兴趣”。然而,只有20.3%的学生“非常了解”或“基本了解”科研活动。尽管近年来,为了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国家、地方、高校三级项目资助体系逐步趋于完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的举办也为大学生们提供了越来越多锻炼和展示的平台。但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在科研活动上的参与度仍然较低,参与质量得不到保障,科研素质的培养成了高校的“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2.高校的科研素质培养模式固化。调研数据显示,27.37%的学生认为“高校缺乏良好的校园科研氛围”,21.97%的学生认为“学校缺乏一批科研大师和学者”,24.21%的学生认为“学校对科研素养培养的重视不够”,18.81%的学生认为高校在“科研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式单一”。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是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主要模式,但是目前的教学模式比较固化,形式单一,过程简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学生在课程内容、进度,以及授课老师的选择方面缺少发言权,不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分析的学习习惯,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缺乏配套的制度保障,师资力量、科研经费等条件有限,导致学生没有基本的科研素养,无法进行科学问题的沉淀和提炼[1-2];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度低,实验室的开放性不高,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科研需求,限制了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3.学生的科研知识技能较为薄弱。调研数据显示,98.14%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科研知识技能,其中54.38%的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临床操作技能和经验”,23.46%的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医学专业知识与医学相关知识”,15.08%的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文献检索与查阅能力”。可见,由于缺乏对科研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加上学校资源的局限性,临床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度不够,很多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在检索和查阅文献,选题、设计医学科研项目,开展实验、调查等科研活动,收集、整理和分析科研数据,撰写科技学术论文等方面缺少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6]。4.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调研数据显示,98.51%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科研思维,其中,49.53%的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科研思维是“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科研素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发现新思路,运用新理论,开辟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且学习内容都是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提前规划好的。在这种被动的教育模式下,大部分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批判性思维和质疑权威的勇气,从而导致创新思维能力难以提升,科研潜能得不到有效开发。

二、科研素质提升路径与策略

1.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是培养临床医学生科研素质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7],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3]。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科研论坛、科研讲座等学术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资讯和知识渠道,培养科研兴趣和求知欲;开放部分实验室,降低科研门槛,支持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科研,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科研技能;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临床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师生科研工作和成果的奖励和宣传,营造一种“有想法、有热情、有平台、有机会”的科研氛围,实现“人人想科研、人人能科研”的良好局面。2.优化课程设置。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于五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合理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才是切实可行的、有效的培养[1-2]。针对本科阶段不同年级临床医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除开设必要的专业课外,增设基础科研课程供学生选修,如医学文献检索、医学信息学、医学统计学、临床实用技能、医师职业道德等。不断将多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最新科技成果引入、固化到教学内容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广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分析问题[4]。完善师生双向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定期听取学生诉求和教师的反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3.推行导师制培养模式。按照自愿、对口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和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师带培制度,制定具体的带培计划,明确任务目标,加强考核管理,帮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凝炼主攻方向,参与科学研究[4]。“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推行,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不仅可以借助导师的项目资源,对学生进行查阅文献、课题立项、实验实施、论文撰写等环节的系统性、个性化训练,使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活动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又可以促使指导教师本身的科研思路更加开阔,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形成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的双赢局面[5-8]。4.重视科研项目的带动作用。支持和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各级各类的临床科研项目。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参与项目的实施,对科研过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体验,并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探究医学问题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随着项目的开展和推进,学生的科研知识技能也在逐步丰富和强化,这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成就感、肯定自身价值的同时,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演绎思维能力、归纳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科研思维[3];此外,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以上能力、素质的获得,均有助于医学生在就业时突显优势,拥有更强的竞争力[4]。5.促进临床实践教学和科研素质培养的融合。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学生只有在接触临床的过程中,才能把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技能,提高动手能力,验证理论假设;也只有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感受、观察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提高洞察医学问题的敏感性,找准科研创新的切入点;此外,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医风。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必须同临床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职业要求的临床医学人才,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9]。

【参考文献】

[1]黄一虹,王志荣,董晨,李洪春,徐晤,曹若男.五年制医学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调研及培养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6):1066-1068.

[2]桂明,钟狂飚,彭伟莲,沈守荣.五年制医学生的科研素质调查及培养策略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2):399-400.

[3]陈凯.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科研素质培养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206):66-68.

[4]刘佳,尚莉丽,颜贵明,周晴.医学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2):1832-1834.

[5]黄大林,戴支凯,陈建宏,莫刚,蒋莲秀.以导师制为中心的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6):939-941.

[6]吴承堂,黄祥成,孙大成.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3):35-36.

[7]张洁,李先辉,龚兴牧,侯娟.医学生科研素养培养的实践———以吉首大学医学院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3-4.

[8]孙利军.现代医学生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复旦教育论坛,2007,5(6):88-91.

[9]方红娟,钟历勇.精准医学模式下医学生临床与科研能力并重培养的思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6,36(5):719-722.

作者:汪楠楠 余结根 黄昌美 史发超 单位:皖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