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

新生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岀生的6777例新生儿,男3568例,女3209例,胎龄27~42周,平均胎龄(37.9±2.8)周;其中早产儿557例,足月儿5738例,过期产儿482例;出生体重1350~4900g,平均(2014.5±786.7)g,其中极低体重儿125例,低体重儿621例,正常出生体重4374例,巨大儿1657例。分娩方式:顺产3408例(50.29%),剖宫产3050例(45.01%),产钳319例(4.70%)。发生院内感染143例,日龄1~16d,平均日龄(5.8±2.1)d,基础疾病:呼吸暂停24例,呼吸窘迫21例,肺透明膜病17例,获得性肺炎16例,高胆红素血症1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3例,溶血病9例,败血症8例,颅内出血7例,肺出血5例,破伤风5例,肛门闭锁、食道闭锁、先天性膈疝术后分别1例、2例、1例。

1.2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的方法,查阅所有新生儿临床病例资料,包括:年龄、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是否采用呼吸道吸引,母亲孕期检查或产时有无产道特殊细菌定植或解脲衣原体感染、羊水污染,新生儿出生后是否有受到着凉、流感流行、过热引起脓疱疹等环境因素影响,以及新生儿血液、尿液、粪便及痰液细菌培养情况。所有新生儿感染的诊断均依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新生儿医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6777例新生儿中,发生院内感染143例,感染率为2.11%。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软组织、眼部、口腔等,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占感染总数的34.97%,消化道感染次之,占21.68%,再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占15.38%。

2.2新生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感染新生儿平均住院时间、胎龄、出生体重、呼吸道吸引、环境因素影响、母亲阴道沙眼衣原体、解脲衣原体感染、羊水污染例数等均显著高于未感染新生儿中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6777例新生儿中,发生院内感染143例(2.11%),主要为消化道感染;住院时间、胎龄、出生体重、呼吸道吸引、环境因素、母亲阴道沙眼衣原体、解脲衣原体感染、羊水污染等是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可能因为:(1)住院时间越长的新生儿病情越重,静脉营养、抗菌药物的长时间应用,均会增加感染的几率,且住院时间越长增加了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接触机会;(2)低体重、胎龄小的新生儿机体尚未完全发育,且免疫力差、适应力差,更容易感染;(3)新生儿呼吸道吸引易引起气道粘膜损伤、鼻腔水肿、呼吸道上皮严重脱落或出血以及黏膜纤毛功能降低等,插管较深者比较浅者对呼吸道的损伤更大。加之气管吸引可介导微生物进入下呼吸道,增加了新生儿发生感染的机率;(4)产后病房人员多、医护人员的查房及各种护理操作,也会造成空气污染;(5)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后,除可引起自然流产、胎膜早破、死胎、早产外,还与新生儿结膜炎和肺炎密切相关;(6)胎膜早破的产妇产道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细菌上行感染。胎儿在子宫内及分娩的过程中会将羊水吸入消化道,易引起新生儿感染。针对上述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因素,建议护理对策:(1)严格控制病房人员的出入,病房定期进行消毒,并监测微生物水平;(2)尽量减少呼吸道吸引,对确实需要呼吸道吸引的患儿应尽量采用封闭式气管内吸引,并减少换管次数;(3)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孕妇,应积极的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使这类患者充分认识到生活用品消毒的重要性;(4)加强胎儿电子监护,胎儿一经分娩出,应立即用手挤出口鼻粘液,在胎儿未建立第一次呼吸前,应尽量将胎儿口鼻分泌物及羊水彻底吸除,侧卧放置后,再次清理呼吸道及消化道。

作者:马微丰 岑雷音 单位:浙江省慈溪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