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下中西文化论文

翻译理论下中西文化论文

1.地理环境的差异与翻译

中西方所处的地域、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所形成的文化也不相同。语言的产生与人们的劳作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英国作为一个岛国,通过航海认识了世界,因而生活中有许多习语源自于航海业。如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以耕田为主,常有“像老黄牛一样干活”、“气壮如牛”等词;与中国文化不同,马在英美国家文化中则是吃苦耐劳的象征“work like a horse,as strongas a horse”。中国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中国人认为“东风”是美好和希望的象征。与此相反,英国人对“西风”有好感“东风”在他们看来是凛冽刺骨的寒风。

2.历史文化差异与翻译

历史文化指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形成的文化,其中一个重要文化就是习语。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典故、俗语、和俚语。比如英语中的“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stone”直译为“一块石头打死两只鸟”,而汉语却说成“一箭双雕”或“一举两得”,德语说成是“一个拍子打死两只苍蝇”。我们汉语中的春夏秋冬,英语俚语是根据景物,候鸟表示季节,cuckooing(布谷催耕)意谓春、swallow(燕子)意谓夏、wildgoose(大雁)意谓秋、plum alone(梅花独放)意谓冬。

3.风俗文化差异与翻译

风俗文化是在日常生活中和交际活动中,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比如在待人接物,打招呼时,中国人习惯说“你吃了吗?”“上哪去?”“干嘛去?”表示一种亲切感和关心,但是西方人会很尴尬,觉得是在打听他的隐私。在西方,打招呼通常只是说“hello”“Morning”比较简单的打招呼。再比如说对于颜色的认知,西方比较注重科学理性的教育和科学态度。常用客观事物的具体颜色来象征某些抽象的文化含义。例如,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主要指鲜血(blood)颜色,所以red使西方人联想到“暴力”和“危险”从而产生了一种颜色禁忌。著名汉学家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时,意识到red可能会使英语读者联想到“流血”,所以采用小说原用的书名《石头记》,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中国文化中的颜色内涵和象征意义十分丰富,而且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是多元的。中国文化中的红色源于太阳,如烈日如火,其色赤红。所以喜庆的日子会常用红色。

4.宗教文化差异与翻译

宗教信仰是每个名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人信教的居多,认为上帝(god)是万能的可以创造一切,因而会说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而中国人则信仰佛教、道教,相信佛祖之说,因而会有一些词语,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等。再比如中国有谚语“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要形象地译成汉语不太容易,因为在与信仰的英语国家对于“和尚”这个概念比较陌生。所以只能传意,“one boy's boy;two boys arehalf a boy;three boys are no boy.”

5.思维方式的差异与翻译

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差异。西方思维比较开放,崇尚个人主义。因而西方人会在思维方式上同中求异,反映在语言上即重形合。相反的,中国人受到儒家等思想的影响,思维方式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合,在语言上比较注重意合。。汉语比较注重语言形式的正气,意境强。所以四字成语应用较多,英语则喜欢严密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力。如The west lake is like a mirror,embllished all around withgreen hills and deep caves of enchanting beauty.这句话翻译成汉语为“西湖如明镜,千峰凝翠,洞壑幽深,风光迤逦。”由此可以看出英语着重对于事物的客观描写,而汉语则更注重对于食物的主观描写。

6.结语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国际交流、跨文化对话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和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也愈显重要。。汉英两种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承载不同的文化,这就必然导致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诸多相异之处。要处理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译者除了要具备对两种文化的领悟、感应能力以及对两种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努力使自己具备原作者所具有的理想、感情和意境。

作者:王雪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