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讨(6篇)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讨(6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礼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

本文通过对省内外优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类型分析,结合现代服务业的行业特质,提出服务类高职院校应以“礼”文化为精神内核,建设“明礼尚德”的校园环境文化,“博文约礼”的校园精神文化,“彬彬有礼”的校园行为文化,“践律蹈礼”的校园制度文化。

关键词:

校园文化;高职院校“礼”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亚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它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在教育实践当中共同塑造,也对校园中所有成员产生深刻影响。高职校园文化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氛围。特色鲜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促进浓郁学习氛围的形成,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类型分析

校园文化自提出以来不断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省内外许多高职院校也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建校、立校、兴校,寻找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途径,成功打造自身品牌,为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案例。

(一)历史传承型

高职院校大都是针对某一行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人才。一些行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根基深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精神底蕴与人文传承,为当今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资源。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传承和发扬宁波商帮精神与文化,以“传承弘扬宁波商帮精神,培育现代商帮人才”为指导思想构筑校园文化,使学院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二)区域文化型

立足区域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既是高职院校立校的根本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立足港城、服务社会、产学合作、争创一流”为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和发挥海港城市和开发区的区域优势,引入企业文化,融汇地方文化,形成了既适应学院自身发展又有益于区域建设的区域文化型特色校园文化。

(三)行业特色型

“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特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及专业文化已成为一种普遍共识。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传承红帮历史风范,融入新时代文化特色,以“现代红帮”精神演绎中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提倡铁路行业的“火车头”精神,以服务为精神内核打造行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四)文化浸润型

提升内在自我修养进而生发出形于外的良好精神面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极有价值的人文哲理和科学思想,它们有助于高职学生处理好学习技术技能和提高人文修养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弘扬书香文化,助推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进行了文化浸润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尝试。

二服务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路

根据2012年国家科技部第70号文件,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的时代特征。现代服务业是承接传统服务行业的新兴行业,无论是自身的文化积淀还是行业的历史文化传承都时日尚短,服务类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并不适合走历史传承型道路。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特点,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都有较高要求。高层次的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应该在为他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通过言谈举止透露出良好的文化修养及高雅气质,才能使被服务者达到较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满足。鲜明的行业特征是服务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我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礼”文化历史悠久,蕴含丰富。“礼”在《辞海》中有5种释义,分别指:等级制度、仪式、态度言行、以礼相待或赠品等,其中“表示尊敬的态度或言行”切中现代服务行业文化精髓,是服务类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选择。服务类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以“礼”文化为精神内核,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创建文化氛围,以此来浸润心灵,陶冶情操,提升修养,优雅言行,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得体地“表示尊敬的态度或言行”。

三以“礼”文化为精神内核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建设“明礼尚德”的校园环境文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整洁、幽雅、文明的校园环境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会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会对学生素质的形成产生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如果说宽敞明亮的教学场所、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设施完备的体育场馆是一所现代化高职院校的标准化配置,那么,置身其中所能够感受到的井然有序、安静清洁、高雅文明才能够真正让人体会到大学校园的书香文化。我们可以结合校风校训对学校的假山、喷泉、花圃、道路等景观场所进行独居匠心的命名;在学校各个场所的走廊、大厅展示师生文化或专业作品;对学校的路标、门牌等标识进行别致的设计,使之在陶冶性情的同时对全院师生产生荡涤心灵的作用,有助于将“明礼尚德”文化熔铸于思想深处。

(二)建设“博文约礼”的校园精神文化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知识深广谓之“博文”,遵守礼仪谓之“约礼”。其实二者还具有递进关系,“博文”进而“约礼”。这也启示我们进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注重“博文”的作用。

1.以核心价值为引领

充分发挥学院的校风校训、办学理念、教风学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价值引领作用,通过大力宣传、学习和组织讨论等方式,不断强化师生认同感,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有的精神品质和遵循的原则,并贯穿、渗透到教书育人各个环节,形成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

2.以文化课程为载体

现代服务业是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专业技能和态度言行是从业人员的两翼,这两者的训练培养分别由专业技能课程和文化素质课程来承担。因此我们在进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文化课程的载体作用,人才培养目标要强调以“礼”为核心,以培养修养良好、言行得体、彬彬有礼的服务业人才为育人特色。在文化课内容的选取上向“礼”文化靠拢,通过开设“礼仪”“大学语文”等相关课程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知礼”进而“明理”,对“博文约礼”的校园精神文化产生自觉的认同。

3.以特色活动为依托

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已经得到了各级各类院校的充分肯定,一般都会开设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接下来我们应当深依“礼”文化这一精神内核,通过深挖内涵,完善细节,跟踪长期效果等方式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体悟践行“礼”文化,使之成为一种自觉性精神追求。

(三)建设“彬彬有礼”的校园行为文化

人是校园文化的创设者、建设者,更是校园文化的直接体现者,优质的校园文化终究要在一所学校的学生身上有所践行。良好的行为文化的养成不仅仅需要理论的宣传,行为的规范,更重要的是榜样的示范,行动上的不断重复使之成为行为的自然。

1.教师行为的示范

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应当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正所谓“老师是学生的样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而在“礼”文化的修养上更是“身教”胜于“言传”。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彬彬有礼”的校园行为文化过程中首先注重教师自身的德行、礼仪修养,倡导教师积极修身立德,在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中、与学生的点滴交往中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带给身边人的舒适与温暖,产生模仿的意愿。

2.良好传统的传承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新兴行业,行业本身并不具备悠久的文化传承。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服务类高职院校应当从当前做起,从自身做起,搜集行业模范的优秀事迹,整理优秀毕业生在行业内的工作业绩,定期请他们来学校开设讲座、传授经验,并在学生当中大力推广宣传,树立榜样,激励后来者,形成现代服务业的优良传统。

3.“亚文化”的疏导

墙壁文化、课桌文化、寝室文化、网络文化甚至厕所文化,都是不容忽视的校园“亚文化”。这些“亚文化”往往是学生内心意愿的真实表达,也是院校层次的真实体现。高职院校因其生源处于高招层次的最末端,学生文化水平较低,校园“亚文化”与学校主流文化追求差异较大。诚然,“自由性”是校园亚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但见微知著,对于这一部分文化我们也不应当全然弃之不管,而是应当采用疏导、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格调。

(四)建设“践律蹈礼”的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是维系学校正常教学及管理秩序的重要保障。英国学者麦克莱也说过: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这句话与我们国家的成语“践律蹈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即是我们不仅要善于建立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师生员工自觉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校园文化对高职院校师生的道德情操、言行举止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使不同院校的毕业生产生区别于其他院校毕业生的精神特质,是高职院校特色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抓手。“礼”文化这一精神内核切合服务类高职院校的行业特点,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方向性的引领作用。校园文化对人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校园文化建设正应当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作者:杜晨阳 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文杰,叶劲松.宁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97-100

[2]沙聪颖.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3,(11):14-16

[3]杨季兵.近十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述评[J].职业教育研究,2014,(04):17-21

[4]陈彬.论以服务为精神内核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28-29

[5]马洪波.谈以高职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改革为切入打造特色校园文化[J].辽宁师专学报,2014,(06):107-109

[6]杨东铭.弘扬书香文化,助推校园文化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营建书香校园的尝试[J].图书馆,2013,(02):132-134

第二篇:高职院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

根据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内涵,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与环境文化等层面探讨如何将企业文化与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实践。

关键词:

企业文化;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今后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为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现阶段院校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提升学院品牌形象的长期有效的方法。

一、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界定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以高职院校为载体,通过历代师生的传承和创造所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精神成果及包含这种精神成果内涵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是一个动态的由现实状态向相对理想状态发展的概念,是社会发展对高职提出的客观要求和为实现现代高职功能而导致的高职人自觉的行为过程,其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治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高职校园文化是以高职院校精神为灵魂,以高职院校价值观、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为核心,以高职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素养、院校的文化品位为重要标志,以高职院校著名的人、事、物、声、图等作为基本象征。[1]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管理学者提出并引入我国的概念,经过20余年的消化、吸收和发展,企业文化逐渐被我国的政府界和企业界关注,成为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体现在企业组织行为上,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即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企业用来进行企业管理的,在特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得到企业员工普通认同并且得到贯彻执行的最基本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管理方式、用人机制、共同信念和凝聚力。高职教育是与企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主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服务,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必须融入企业文化因素,构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二、将企业文化理念融入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将高职特色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理念相融合,是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形成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对于优秀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的,从而实现企业、学校与社会之间零距离的衔接,利于高职学生实现岗位的竞争。1.由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决定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大多由中职院校升格而来,办学经费来源于地方财政支持、企业、民间资本及生源学费贡献,这就决定了高职本身的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实行校企结合,吸收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优秀企业文化,突出职业特色,不断地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才能获得社会广泛的认可与支持,促进高职办学特色的形成。2.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业和社会一线岗位所需要的具有生产技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让学生多渠道、多层面接触企业,让他们在真实的企业情境中感悟优秀的企业文化,明确自己作为技能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快速确定自己的岗位职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优化了他们的人格品质,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和创业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融合企业文化元素。[2]

三、引入企业文化理念促进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

在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时,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特点,重点突出行业特征,将企业文化从制度、精神及环境等层面融合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

1.以企业管理为导向,创新高职校园的制度文化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从制度文化方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高效运转,深化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应用,制订《教师、培训师岗位的考核聘用办法》,[3]实现标准岗位与薪酬、绩效应用模块的有效衔接,将制度文化标准执行与考核建立一套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将标准的执行情况与各部门工作考评紧密结合,与领导干部工作考评相结合,良好的执行力不仅增强了学院教师的凝聚力,同时调动了教职员工的工作能动性与创新性,为形成学院风清气正的人文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目标为立足行业、教培互举,在教育教学中活用培训资源,在技能培训中精用教学经验,全面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和电力培训中心,[3]办学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高度契合的,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强化校企协同育人,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为电力行业输送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在行业企业享有较高的声誉。学院有独特的专业优势,有5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优势专业,1个湖北省新型(支柱)产业计划项目专业,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各1个,电力类专业与地铁公司订单培养员工,动力类专业与发电企业深度校企合作;建成覆盖调控运行、变电站运维、继电保护及自控装置运维、电力营销、信息通信运维、配电运维、电厂集控运行等电网主营专业核心工种及人员终身培训体系框架;形成由湖北省电力公司职能部室、学院、地市公司及5个分中心共同参与的“大培训”格局,成为湖北省电力公司和国家电网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及智囊。

2.学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培养高职校园的精神文化

高职院校精神层校园文化建设重在要形成高职院校自身独特的校企融合的文化体系,包括形成自身独特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质量价值观、教风、学风、工作作风、道德风貌,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企业产生积极认同感,高职院校会邀请企业管理精英、技术精英、营销精英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引进企业文化元素,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内涵。[1]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于公元1953年建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毗邻珞珈山和中国光谷,校园环境优雅,文化浓郁,其前身是“中南水利发电工程学校”。秉承“勤奋执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提出了“立德为先、慎思笃行、格物致知、志高存远”的校风,提出了“德正、学高、敬业、善导”的教风;提出了“诚信、自律、勤学、反思”的学风,在打造学院精神过程中,将“严谨、求实、创新、奉献”的校训贯穿于办学指导思想、质量方针、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学生素质培养等各方面。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学院有特殊使命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合格,更重要的是行业文化素养合格。学院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分批到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教师在教学中将行业文化精髓与学院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进行深度融合,学生可在校园接受企业的文化熏陶,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价值观。

3.深化企业文化的实践,营造高职校园的环境文化

重视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校企文化融合。高职院校应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环境,校园内各种设施、实训基地建设都应渗透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比如加强实习实训场地建设,尝试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融教室、实训、实验、技术与服务为一体,满足在校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满足职院教师技术技能培训的需要,满足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满足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的需要,大力提高了学生、教师、员工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4]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重视实习、实训实践教学环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共同探讨、相互渗透,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影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学院现有校内实训基地25个,其中2个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国家电网公司专业实训基地和7个湖北省电力公司实训基地,技术先进超前,职业工种覆盖宽,与生产现场紧密结合,缩小学生实践环境与将来工作环境的差别。2016年学院成功获得国网级特高压交流带电作业实训基地(全国唯一)和省级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实训基地资源,填补了湖北省带电作业培训领域的空白。深化企业文化实践,提升学院品牌形象。积极推进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企业文化在学院落地,制定和实施了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改造校内文化景观设施,建好校园文化长廊,争创国家电网公司“百佳文化长廊”,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会贯通。[5]学院网站承载着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使命,展示课程建设成果,各种信息,链接各企业的历史发展与管理制度,传播先进企业文化。我院通过校园微博、微信服务号创新宣传手段,用互联网+的思路向社会推介“国网湖北省技术培训中心”形象,加强特色院校建设,深化了教育培训互举的特色品牌建设。

作者:黄婕 袁黎明 单位: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蔡泽寰.论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09).

[2]葛树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策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

[3]王铁街.打基础管长远上水平全面开启“十三五”发展新篇章[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

[4]孙炎,谭雪梅,何适.现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优化研究[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5]戴长军.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和任务[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第三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

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基于“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既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增长点,更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最终点。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助推器,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着手,首先论述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层次,其次阐释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校园文化的指导思想,最后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的“五个共同体”,以此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前进。

关键词:

校园文化;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

于2016年12月8日出席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讲话,指出高校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由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既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增长点,更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最终点。这就体现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要求。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助推器,校园文化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和有益途径,也是实现教育梦的文化凝聚力。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发展关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层次

(一)校园诠释

“校”,从木从交,意为树木与树木交互葱茏,形成茂密高大的树林。作为教育场所的名称,则比喻通过教育教学达成人才辈出、交相辉映的高校阵地。“园”,从口从元,意为精神之元气汇聚于天地四方,用于教育场所,则延伸为培养学生内在精神品格的所在之处。因此,“校园”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空间,而更是一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思想精神领地。

(二)文化释义

《易•贲卦•象传》有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102”。因此,文化是人们对外部自然发展变化的与时俱进的洞察,也是对人类自身文明进程的内部化成。

(三)校园文化建设层次新解

校园文化建设涉及面广泛,当前形成的共识,首先是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这是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树立的核心意识。制度是行为之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校园文化的各项建设工作方能确保方向正确。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指的是宏观上需要遵循国家、省市的教育思想方针政策,微观上要制定符合学校特点的全面的、完善的规章制度等。比如: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连职院)以及各个高校制定的适应于学校发展的高校章程、各时期建设规划、校院二级各级各类管理制度等等。其次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以环境为中心的物质载体的建设。通过学校的建筑物、装饰物等一系列环境的美化优化,实现高校校院文化的优良空间氛围。“只要你看得见!”的一切物质要素,都构成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对象。比如连云港职业连职院图书馆广场中间的巨石,如果简单陈列在那里就仅仅是块巨石,但在巨石上面镌刻了校风“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之后,这块巨石也就承载了一层校园物质文化的深刻意义。再次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中心内容。比如连职院的精神文明活动月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落在了教育教学全过程,校史馆体现了连职院的精神传承,“五色花育人体系”展现了连职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全方位,中国传统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则将中国文化精神引入校园。最后是校园行为文化建设,高职院校的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应该围绕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展开,除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之外,更要注重以创业创新活动为目标,以“大国工匠”为榜样,通过专业技能大赛培养校园的专业“能工巧匠”。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创新理念,培育创新文化,成为重中之重。[2]1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方能余音绕梁而绵延,生生不息。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旨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中国梦的关键要义与精神旨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武器。2016年江苏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要做到循循善诱、注重养成,避免照本宣科,方法简单粗暴,这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方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现状是思想简单懈怠,易被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能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有抵触情绪,这就更加要求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工作时候,要注意因人而异,因势而为,以情动人,以德化人。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上,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这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战术。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是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持久战。当前江苏省的高职院校注册生源不断增加,连职院的学生更是以注册生源为主。这类生源群体学习积极性偏弱,思想觉悟性偏低,但行为随意性却很强,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性,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知难而上,坚持不懈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教学工作,做到双线并进,相辅相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魂

指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3]”。这就要求,必须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宗旨作用,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作用,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化作用,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的文化自强。在连职院近几年“十大工程”的实施方案中不难发现,党建引领工程(第四工程第四条)提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形成了学校、部门、二级学院上下联动的良好机制。和谐创建工程(第七工程第三条)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保障。尤其是在文化育人工程(第八工程第一条)明确规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通过举办“读者节”系列活动形成书香校园的氛围;通过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升华师生思想文化的高度与纯度。此外,在《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6-2018年)》文件中,于第五项提出实施学校“文化育人创新行动”,凝练学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具备山海精神的核心校园文化气质。推进中国优秀文化深入校园,同时将校园品牌文化推向社会,形成“没有围墙”的连职院校园文化。

三、构建校园文化“五个共同体”,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提出的总体要求中,明确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内容,把转变作风作为重要保证”[4],这为高等教育明确了工作方针,也为构建什么样的当代大学生指清了方向,立德树人是中心环节。思想,是有政治方向的思想;政治,是有思想高度的政治。提出的一个新观点是“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非常振奋人心。当前连职院在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应该着重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五个共同体”。所谓共同体,是指高校全体师生形成“荣辱与共、同心同德、身体力行”的向心力。

(一)“学校+家庭”共同体

对于学生而言,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学校是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这两个课堂不应该是各自为阵的,而应该形成教育教学的共同体。连职院提出的“爱校如家”是这个共同体的表征之一。同样,对于教师而言,“家”是自己孩子的第一学校,也是教师自己的第二学校。教师会把许许多多工作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去完成。在2016年12月12日《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讲话中,提到了“家国情怀”,这一理论的教育教学延伸就是“家校情怀”,也是构建“学校+家庭”共同体的理论依据。构建“学校+家庭”共同体的目的,就是将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两个学生成长的空间,做到思想政治工作无处不在。

(二)“教师+学生”共同体

孔子有言“教学相长”,意为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关系。韩愈也说过,“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精神要领,也应该构建“教师+学生”共同体。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师的师德师风教风建设也应该与学生的学风建设相互依存。提出的“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拓展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与“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紧密相关的,也是与“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紧密相关的。教师则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神圣使命。教师应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才能明道、信道、传道,才能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还指出,教师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3]这正是构建“教师+学生”共同体的指导思想。连职院目前外省生源较多,尤其少数民族学生近年增速较快,一些西藏、云南偏远省份学生家境贫困,寒假将滞留在校,连职院公共管理学院为此发起了“带一个学生回家过年”的倡议活动,这一活动便是构建“教师+学生”共同体的有益尝试。

(三)“学校+政行企”共同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少先队和学生会建设,积极发展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优化、美化、绿化校园环境,引导高校凝练和培育大学精神。在高等学校加强崇尚诚信、科学、创新、贡献的学术文化建设,在职业院校推动现代工业文明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5]高职院校的特点在于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构建“学校+政行企”共同体,做到多元主体办学。一方面要利用好学校教育的阵地,正如所言,“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好政府、行业、企业的教育阵地,共同育人。走出校园的篱墙,走向社会的海洋。真正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方位育人效果。正如所言,“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3]这样,才能做到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无缝对接。

(四)“德才+知行”共同体

高职院校注重理实结合、工学结合、产学研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换句话来说,就是要做到品德与才能的结合,知识与行动的结合,所谓觉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构建“德才+知行”共同体是高职院校育人的内涵发展之路。连职院“中国传统文化大讲堂”等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将道德、思想、精神的积极性教育融入技术技能、创业就业的专业性教学之中,扭转了过去仅仅重视“够用维度”的专业教学理念,有效扩展到全方位育人的“全面维度”。

(五)“全程+全面”共同体

“道”,从首从走,意味着知行合一,意味着“思想永远在路上”,意味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还要构建“全程+全面”共同体。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时间上是绵延不绝的,在空间上是无所不在的,在内容上是兼容并蓄的,其核心范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在2016年6月17日下午考察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时所提到的:“希望同学们立志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境界,学到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6]。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方式方法,从口传身授革新到通过新媒体的现代化手段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漫山红遍”。

四、结语

强调,高校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3]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一种文化资本。高职院校应该培养情操高尚、情趣高雅、情感高远、情绪高兴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最终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赵子昂 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易[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3.

[2]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3].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8)[2016-12-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EB/OL].(2013-01-23)[2016-12-15]

[5]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3-01(05).

[6].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在贵州调研时的讲话)[EB/OL].(2016-12-08)[2016-12-15]

第四篇:高职院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

档案资料记录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体现了深厚的校园文化,承载着师生的梦想与希望。笔者从档案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开始探讨,进而提出高职院校利用档案建设校园文化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

校园文化;档案;高职院校

一、引言

基于中专学校发展成立起来的高职院校,其历史之悠久、文化之深厚,是很多知名本科大学都无法比拟的,高职院校档案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它不仅是各时期院校发展史的真实记录,更是院校自办学以来,长期积累、沉淀的文化精神的体现。从这个角度讲,档案资料肩负着传承高职学校校园文化的重任。

二、相辅相成——院校档案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概述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而学校的档案资料同样属于社会文化。笔者认为,虽然两者都在一个范畴之内,但是也存在些许差异。档案主要来自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在伴随高职院校发展过程的活动中产生的值得保存、参考的资料,然后被记录成文字、照片、图片、表格、声音、影像等,从而形成宝贵的历史文献,历经时间的沉淀,最终成为高职院校独有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而校园文化则更倾向于校园的学习氛围、教育理念、学生的道德情操、专业文化知识等。校园是文化的载体,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在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接受科学的教育,在学习和生活中陶冶了情操,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建设校园文化需要多方面的资源支持,其中最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就是高职院校的档案。可见,它们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宝贵的档案资料,而这些得以保存至今的档案又会丰富校园文化。

三、开发档案宝库,建设校园文化

第一,负责档案管理的工作者以主动的态度,积极参与院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置身于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自身体验,用最快的速度获得新鲜的资料,第一时间整理归档,加大档案储备量。根据各类活动的特点和形式,选择恰当的资料收集方法,提高档案的保存效率与质量,提升文化底蕴。第二,各大高职院校通常设有档案陈列室,把具有重要价值和特殊意义的证书、奖牌、纪念品、奖杯等充满荣誉感的历史档案在陈列室中展示,统一组织学生参观,激发学生对院校的自豪感,从中获得正能量。长久以来,档案陈列室的布局较为呆板沉闷,缺少生机,学生没有参观的兴趣。对此,相关人员应该创新档案的展示方式,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从而引起学生共鸣。第三,加大对高职院校档案的宣传力度,学校通过黑板报、广播、网站、电视台等各种载体和平台,提高历史档案的影响力,让学生在校园生活、学习中随时随地都能受到档案文化的熏陶,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档案。比如:在每期的校报中专门给档案开一个专栏,连载学校发展史,也可以定期通过校园广播电台做简要报道,还可以选取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做成专访、专题报道。把本院校的教学成果、科研技术、发展历史、优秀教师等杰出的人物事件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传播和分享,加深学生对自己学校的了解,使他们在校园生活中获得归属感、存在感以及使命感,这对于丰富和建设校园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第四,据笔者了解,如今的高职院校档案都能保存得相对完整,也有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档案资料,也仅限于收集、整理、归档和保存,更多的作用是供人翻看和查阅,而且使用者通常是在学习、工作需要的情况下才会查询相关的档案资料,其它与自身学习工作无关的档案几乎无人问津,也很少有人因为兴趣去阅读档案。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档案工作,不应仅局限于整理和归档,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档案的编写、补充和总汇,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让使用者在查找、阅读时更加方便。其次,这也是一种对原始资料的保护措施,提高了档案原件的安全性,不会在使用中轻易丢失。档案的汇编需要工作人员创新思路和方式,除了对院校发展中重大事件的汇编,另有一些招生情况、学生的就业、择业情况、科学研究项目、历年来院校校长的工作简介,以及杰出的校友录等许多资料和信息都可以加以汇编,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多姿多彩的档案资料。最后,校方要提高档案的更新速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手段丰富校园文化形式,启发学生通过档案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创新学习方法。

四、结束语

当前高职院校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只能翻看查阅,不能有效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利用率太低。因此,我们应该让档案“活”起来,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更大的帮助,充分体现历史档案的价值,实现两者的同步发展。作者单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作者:昝艳芳 单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祝彩凤.试述高职院校档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办公室业务,2016(4):157-157,161.

[2]李银亭.高职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与企业,2015(4):59-59.

[3]邓秀琼,邵红梅,张寒露等.基于传承行业文化的高职院校档案文化建设思考——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档案室为例[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0(1):87-89.

第五篇: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

摘要:

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文化的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逐渐明显,校园文化活动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文化活动创新过程中,有的院校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

关键词:

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

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熟,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融合,构成校园文化的最主要的三个要素有校园文化环境、活动及校园精神。在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是对日常教学的拓展,是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进行文化传承的基础,也是提高大学生能力水平及素质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未来的职业观,为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1目前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

目前高校的文化活动的管理职逐渐提升了对校园文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并且在高职高专院校呈现动态发展的势头,优势逐渐显现,对学生的教育有显著的教育导向作用;有利于高职高专院校继承和传播更多的优秀文化;增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社会使命感,提高责任感;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在结合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特征,办学目标等方面的基础上形成了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第一,专业特色明显,但是活动的形式过于简单。很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事,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专业,突出办学特征,例如,有的设计类的高职院校开展设计大赛,外贸类的高职院校开展商务英语口语大赛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得到实践训练的机会,但是往往形式单一。第二,寓教于活动中,但是观念缺乏创新。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该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基础情况及知识面,不能一味追求高水平,精英型的活动,更没必要和高层次的院校进行文化活动竞赛或者比较,应该从本校学生特点出发,开办易于参与的活动,例如,基本的技能比赛等、第三,校园文化活动缺乏阵地。这个问题在很多的高职高专院校中都存在,受到资金、设备及场地的限制,在校园文化开展时,活动规模及层次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开拓思路,利用校园网路、校刊等形式或者寻找赞助的企业等,积极为校园文化活动创造条件。[2]

2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在传承中创新的原则

第一,多元并存,突出主导。通常,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其校园文化基本独具特色,任何学校很难彻底摈弃或者改变传统积淀的校园历史文化。学校经过不断的发展,以及向别的学校的学习,互相融合和吸收,形成了文化的多元化。在创新的过程中坚持多元化,突出文化主导的原则,经过不断的提炼,对校园文化进行提升、整理逐渐形成系统。[1]第二,兼顾民族,凸显地域。不同地区的高职高专院校都有差异性,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不同的特征,高职高专院校是各地学生集聚的地方,必然存在文化差异,其办学的主要目标是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所以,校园文化活动要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在兼顾民族性,彰显地域性的基础上立足当地发展的实际,走出高职高专特色校园文化之路。

3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活动创新路径

第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所以,要充分了解高职高专学校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寻找引导的途径。首先,高职高专学生一般从入学开始就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规划,所学的相关的技术的专业就是未来工作的方向,比起综合类院校的学生,他们比较注重实践,学生的思维状态比较散,渴望统一的校园文化活动。其次,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学生的主动性弱,组织性不强,他们的个性突出,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一般没有约束感,我行我素,虽然渴望丰富的文化活动,但是过于散漫、懒惰经常被牵着鼻子走。所以在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如何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总结、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从最初的活动形式的选择到组织策划,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学校负责引导文化活动的总原则和方向。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新和责任意识,同时,也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3]第二,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活动在形式上要创新。一般高职高专院校传统的文化活动的形式包括文艺汇演、爱心资助、讲座等等,有的时候偏离职业教育的轨道,很多学生都是根据个人的特长和爱好选择所参加的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高职高专院校可以更多的结合学生的职业目标的规划,融合不同专业的特色,让学生能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更多的了解本专业的特征、了解热爱本专业,提高就业的自信心。例如,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得到校方的许可基础上,举办汽车清洗月活动,本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组织宣传,在对汽车进行保养的同时,了解不同品牌汽车的构件及性能。专业课程的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技能水平。[4]第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融进职业文化因素。高职高专院校在本质上来说属于高等教育,其职业教育的特征要求校园文化活动需要彰显职业特色,将高等教育文化和职业文化相结合。高等职业教育注重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多元化要求。所以,其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要坚持就业的指导方针,尽量和企业文化对接。首先,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改革教材,加强实验室及实训室的建设,让学生有机会在逼真的模拟就业的环境下感受企业文化和氛围。其次,运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方式,鼓励学生和专业教师到企业的相关专业实训,参与到企业一线生产经营,此外,也可以选拔优秀的一线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实训教学,宣传文化,加强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交流,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便于毕业后尽快转变角色。[5]第四,突出人文,注重品位。高职高专院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可以设置传统文化教育或者文史课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真善美的品德,有利于高职高专院校文化活动的创新。此外,院校可以在校园文化设施方面下功夫,让学校的石砖都成为文化载体,注上校训及校风,规划建设修身养德的花园,增强学生的文化感受。在育人方面,要尊重理解学生,通过征求学生的建议,提高教育管理的人文性,将校园的制度转化问学生的内在的行动。[6]

4结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职高专院校对培养能力、素质相结合的技能型人才方面负有责任,需要转变传统的封闭、单一的教育模式,开拓思维,运用开放型的教育方式,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坚持文化创新的原则,多元并存,凸显地域,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建设中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作者:姚雯 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工会

参考文献:

[1]刘居富,肖斌.现代学校管理研究[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2]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务实动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6.

[3]叶宗波.提高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文化自觉[A].广西区教育厅.广西高校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论文集[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殷树娟.浅谈当代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对学习质量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

[5]张兵.大学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实现途径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07(4).

[6]付子顺.推进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3).

第六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摘要】

校园文化承担着文化育人的重要任务,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够为高职院校积累重要的精神财富。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立足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职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继承和发扬普通高等学校的传统和优点的基础上,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他人为目标,把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教学基础,围绕职业素养开展教学。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高校校园文化内涵的共性,并且是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应为: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全体师生共同开展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娱乐以及其他活动,以及从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行为文化的总和。它以企业和社会作为依托,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和科学、实用的价值理念,使全体师生的文化形态、技能状态相互和谐,进而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发展。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使高职类院校的社会地位逐年提升,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如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改善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许多高职院校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为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学习提供了好的物质基础;高职院校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这些活动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及文化素养;对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加大,许多高职院校明确规定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细化各相关机构的管理规章制度,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在取得进步的同时,高职类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整体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重技能教育,轻文化培养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下,多数高职院校的招生率逐年上升,因此也面临提高就业率等相应问题。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引进新生便把高的就业率作为筹码,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是尽可能以就业为中心来满足企业对人才技能等方面的需求,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以吸引新的生源,甚至一些学校在培养学生时仅仅注重就业方面的工作而不重视文化教育。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的根本,违背的办学的理念,没有做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培养方案之下,会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只有职业技能而没有才能,缺乏学习的能力。长此以往,学校不仅不能为国家培养综合型精英,甚至将不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在毁坏自身形象的同时也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2重内部建设,轻外部整合

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校园文化的整体认知存在偏差,错误的把建设校园文化等同于校园的内部建设,忽略了文化的开放性和引导性,甚至把社会、企业、行业的切实需要对校园文化的意义抛诸脑后,盲目的追随他人去建设校园文化,“造成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平淡无奇,还有复制普通高校校园文化模板和内容的表现,严重脱离了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其文化精神和理念缺乏独特性。[1]”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不能进一步剖析校园文化结构和功能,没能使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个别学校的校园文化逐渐发展为近乎流行甚至网络文化,造成校园文化建设无序甚至混乱的状态。

2.3重物质形式,轻精神内涵

许多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中专院校或由几个学校合并而成的院校,起步较晚,所以急需建设自身的校园校舍等设施设备,在发展的过程中又面临招生和就业的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强化完善了对基础设施的配备,使之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关键点,而不够重视对学校价值观、文化和政策等方面的建设,忽略了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造成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趋同现象。[2]”导致一些院校出现校园的内在氛围、整体风气与校园的外观形象、新颖的建筑不相称的现象,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没有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不能深入全体师生的内心,更不能引导师生的行为。

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3.1进行技能教育的同时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

尽管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要以企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整体技能为宗旨,但是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应注重文化教育对学生自身乃至于全校校风发展的重要性。高职学院在坚持自己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的同时,要坚持重视对学生的文化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仅学到专业技能,更多的学到文化知识,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更好的适应企业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能力。

3.2内部建设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当前的大学生更加注重“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有些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会把传统文化当成是“旧的”、“过去的”东西弃之不用。这种培养模式长期发展,会使学生出现焦躁不安、急功近利的情绪,面对现实困境时感到迷惘。因此,高职院校在注重自身内部建设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我们必须坚持传统道德规范来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更好的适应社会、企业的需要。

3.3物质建设的同时注重校园风气的培养

校风是学校的整体风气,是全校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和生活中形成的精神风貌,校风的状况将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校总体培养目标的实现,也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3]。良好的校风能够更好的体现校园精神,校风一旦形成,便会在广大师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使得自身的行为标准符合校园的风气。因此,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应注重校园风气的培养,使得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得益彰。

作者:赵畅 单位: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靳润奇,邓晓红.高职院校行为文化建设当议[J].教育探索,2007(8):29~30.

[2]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3]杨继学.高校校风建设刍议[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