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活动人才培养实践

校园文化活动人才培养实践

摘要: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校园文化活动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文章论述了当前普通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着重阐释了校园文化活动视域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目标.

关键词:

校园文化活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随着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及发展规划,职业化教育普及,应用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加大,面临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加大的新形势,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充实学校办学理念及内涵,更能通过活动平台和载体提高学生学习、思维判断、组织协调、创新、语言、审美、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自我人格完善,因而,校园文化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及适应社会能力,培养社会及企业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及意义

校园文化是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精神、环境、行为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共同建设校园精神文明的群体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精神文明就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台,以潜移品性、陶冶情操、塑造灵魂、娱乐身心为主要目标,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也体现着高校精神、大学文化和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校园文化依托各类文艺体育、学术竞赛、科技创新、军训锻炼、素质拓展、理论探讨、讲座报告、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活动等为载体和平台,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对培养团队精神、协作意识、拼搏精神、增强体质等均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教育性、广泛性、娱乐性、自主性、创新性、实践性及情感性等特征,不同的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和形式能够全面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才华施展,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及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1].

2校园文化活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

2.1人文素养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核心之所在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曾表示,衡量现代人才的标准是“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人文能力”[2].应用型人才首先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方向,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有正确的道德评判和道德践行能力.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参与提升同学们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形成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容随和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高雅的审美鉴赏能力等.坚决抵制和杜绝迟到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违规行为,考场舞弊、弄虚作假等不诚信行为,乱丢垃圾、不守秩序等不文明行为,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载体和教育途径.通过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将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思想意识与现实生活很好的融合起来,使大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判断,形成良好道德情操,提升思想觉悟、净化心灵、拓宽视野,学会学以致用,优化知识体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提升自身人文素养[3].

2.2实践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立业之根本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技术,面向的基层岗位或技术应用类职业,主要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实践及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校园文化活动从活动策划、前期筹备到组织实施再到活动完成与总结等,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最大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智能,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是锻炼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重要举措.素质拓展及公益志愿等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嗯呢管理[4].校园文化活动主要依托于各类活动为平台和载体,在活动组织、策划及实施过程中,均体现了实践的重要作用,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活动开展能够将理论紧密结合实际,增强同学们对社会的了解,对具体事务活动开展的现实了解,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参与组织实施活动、相关培训、参与事务处理,让广大学生进一步学习成长,达到长知识、增才干、强能力的目的.

2.3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涉世之基础

高校大学生面临由在校大学生向社会职业人转变的过程,尤其在毕业前夕实习就业过程中,面临角色的转变及社会适应及工作单位岗位等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将校园文化活动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为导向,以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以学生顺利就业为方向.在实习就业过程中,对于初步踏入社会的同学,面临企业的规章制度、新环境的适应、工作业务的熟悉、综合能力的提升、工作任务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角色转变等各类问题,如何提升自身适应能力尤为重要.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培养大学生规矩意识、团队意识及应变能力,通过各类活动组织实施使大学生能够灵活自如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能够较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问题,以及应对突发状况和事件.

2.4心理健康及抗压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谋事之前提

当今在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较大的比例,在父母的精心照料和呵护下,成长道路都比较顺畅,成长过程中较少遇到大的挫折和困难,致使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生活和学习中稍遇挫折和困难,便难以承受,甚至走极端.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及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泄不良情绪,具有缓解压力,调节学生的心情和心理的作用.研究表明,适当的情绪发泄能有效的缓解大学生焦虑、悲伤等心理状况[5].实践性强的集体活动可以提供学生团队实践机会,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及协作,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和环境,学生会变得乐观开朗,增强抗压和受打击能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困难和障碍,主要源于自己内心存在恐惧、紧张、自卑和挫败等心理,经常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能使学生变得更加勇敢和自信,能够勇于直面困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扩大心理承受空间.研究表明,经常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同学普遍比其他学生耐挫能力更强,心理承受能力更强,更加积极和乐观,勇于拼搏,迎难而上.

2.5组织管理及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之要素

当下不少大学生都缺乏应有的人际交往能力,存在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差,感恩观念弱等个体特征[6].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培养大学生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及人际交往能力.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本来就需要学生自行组织管理实施,需要相互间沟通协调,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所必须遵循的规范、礼仪、风俗、习惯,还包括沟通的技巧及谈话艺术等能力.在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实施中锻炼自己应对困难和问题,以及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良好的组织管理及沟通协调能力将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及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6团队精神与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建功之关键

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及实施,既需要学生间分工细致,责任明确,又要有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凝聚学生工作动机、工作目的与工作思想,形成学生间团结、友爱、互助、高效、创新的良好氛围,学生在活动中团结一心、积极进取、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及合作意识,为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很好融入团队更加高效的完成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团队意识、较强的责任心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应用型人才在实践工作中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

2.7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成功之核心

学术科技及社会实践类活动的自主性有利于提高其创新能力.校园文化活动可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习惯、以及创新意识和观念,引导大学生积极拓展活动平台和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创新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素养为目标.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从组织行为学上看,创新是一个优秀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保持长久兴盛的源动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问题能力、分析谋划能力、实现能力、反思能力.

3结语

校园文化活动的独特优势和自主性特征能够有效弥补专业知识教育途径的不足,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及迈入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学是一个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关键阶段,面对高等教育改革、高等院校转型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校园文化活动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的平台和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这个平台将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较强的活力和内涵,同时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促其健康全面成长为社会所需的有用之才.

作者:苏铁柱 单位:商洛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侯丹丹.浅析高校校园文化活动[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2〕张阳.校园文化活动视阈下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的提升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2-44.

〔3〕王雪燕,张绍旭.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J].人力资源管理,2010(2).

〔4〕胡先学.素质拓展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J].湖南社会科学,2014(2):73-74.

〔5〕桂署钦.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09(11).

〔6〕沙风.人文技能修炼与职场核心竞争力[J].人民论坛,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