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的语言视域分析

中国当代文学的语言视域分析

摘要: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内涵,汉语文学作品在情感表达以及场景客观等方面存在着较为细腻的特征,利用汉语所创作的中国当代文学不论从何种角度分析都无疑都属于优秀的文化。在本文当中,笔者首先对文学中的汉语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再次基础之上分析中国当代文学中汉语所赋予的诗性特征,最后指出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语言缺陷与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语言;汉语

1引言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一种语言本质的存在物,由此可见语言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完全物质的存在。而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反应人类存在的产物,具有非常鲜明的语言性。同时文学的艺术性也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表达出来的。我国汉语是具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从汉语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解读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2文学中的汉语

汉语的内涵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的工具性方面,在文学当中也具有较为深刻的体现,虽然从目前国际范围来看,西方语言是在世界上具有较为广泛的传播,而汉语的传播基本上只局限于亚洲地区,但是在文学作品当中汉语却是最常用的语言,不仅催生了大量文学作品,同时也激发了更多的文学潜质。在文学作品当中,汉语在情感表达方面具有较高的色彩性。在实际的交流当中,汉语往往相对较为简单,但是在文学作品中的汉语则相对较为复杂,现阶段世界上共计有超过5000多种语言,其中大多数都没有文字,而有文字的语言大多数也相对较为简单,无法通过文字进行较为复杂的情感表达。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创造出了汉语,并推动了汉语的全面发展,通过汉语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当中充满了各种较为复杂的情感表达,尤其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当中,随着文字内涵以及文学理论的发展,其情感表达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凸显。其次,目前阶段汉语的使用人口位居世界前列,这就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输出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同时汉语本身内在的张力也促使中国当代文学具有多种属性。中国当代文学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使用白话文,也可以使用文言文,甚至还能利用方言进行创作。而在风格方面不仅可以使用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同时也可以使用西方文学的创作风格,不仅可以高贵典雅,同时还能做到通俗易懂。此外,由于汉语的这种属性,导致当前阶段大部分的世界语言都可以通过汉语有效的表述出来,从而促进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3中国当代文学中汉语的诗性特征

在中国当代文学当中汉语具有非常重要的种特征,即诗性特征。首先,在中国当代文学当中往往倾向于采用一种较为复杂的汉语描述方法。在汉语当中许多字与词往往都是多义的,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同时在使用时也相对较为灵活,这就必然导致汉语在具体的表达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着较为模糊的基本属性,甚至在某些时候还存在着较大的歧义,不同的读者对其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但是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来看,人的差异性必然导致其思想观念的差异,最终影响到其对具体信息的解读,汉语的这种模糊性就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解读带来一定的朦胧感,并赋予其内在的诗性特征。其次,汉语是一种极具创造力的语言,贾平凹说:“中国的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汉字的创造体现了东方人的思维和感觉以及独特的审美观。整体的、形象的、混沌的一种意象。”汉语本质上是一种人的思维的主动创造,这就使得中国当代文学的解读不仅可以从字面意思进行,同时也可以从具体的文化意境进行,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当代文学的朦胧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也更进一步彰显了其内在的诗性特征。最后,汉语往往具有较为独特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中国古代汉语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对汉语的发声与节奏进行了全面的完善,同时古代文学作品对于节奏感与韵律也给与了高度的强调,虽然在现代汉语当中这种节奏感与韵律感被逐渐减弱,但是其依然受到了古代汉语的强烈影响,并倾向于通过节奏与韵律来表达其内在的诗性。

4中国当代文学的语言缺陷

虽然汉语并不是国际通用语言,但是其却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因此,汉语言文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学体系。但是现阶段我国也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学虽然是记为强大的文学,但是并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文学。现阶段中国当代文学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文学创作体系,每年出版与发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数量也相当之大,但是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依然不够强烈。早在上个世纪中期老舍就曾经说过,影响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语言的影响,大部分作家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因为语言的影响导致影响力相对较低。这也充分说明现阶段为了促进中国当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要从汉语入手。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首先,汉语的丰富性要求,汉语发展需要从社会基层出发,充分吸收社会底层的语言。其次,随着文化融合的深入,还需要从其他国家与地区进行语言输入。最后,还需要从古典汉语当中吸收语言精华。

5结语

在本文当中笔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汉语进行了解读,并进一步指出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语言缺陷,旨在促进中国当代文学当中语言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力,并促进中国当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维敏.重建文学的主体性与诗性正义———解读《消费社会与当代小说的文化变奏:1990后的中国小说批评》[J].当代文坛,2015,(02):163-167.

[2]彭定安.文学“高地”上的“跋涉”和“跋涉”中的“高地”创获———评《跋涉于文学高地:李春林文集》[J].中国图书评论,2015,(01):108-115.

[3]周毅,谭五昌.现代主体困境的文化救赎———论巫春玉《假如庄子重返人间》中的古典审美经验[J].文艺争鸣,2013,(06):89-92.

[4]孙桂荣.性别视域下的“中国”与“西方”———对当代文学的一种性别政治解读[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57-63.

[5]马建智,张萱.论当代文学史的书写问题及其策略———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三十年(1978—2008)》为中心的批评与考察[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5):52-55+63.

作者:陈砚 单位: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