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人居文化研究综述

传统村落人居文化研究综述

摘要: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百姓生活品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在维吾尔传统人居文化研究方面,更需要从课题研究的高度来重视,通过把握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基本观点、基本内容、创新价值等环节逐一实现。以便更好地对维吾尔传统人居文化和优秀的地方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这既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在文化传承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又是对村落传统建筑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或遗存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

维吾尔传统村落;人居文化;研究综述

多年以来,学界对新疆维吾尔族建筑、民居以及装饰艺术进行了大量研究,成果卓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前的研究已不能完全适应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对维吾尔传统村落的传承与更新需要借助于由多元因素构成的人居文化理论进行研究,以便于更科学合理,宜人宜居。

一、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评述

当前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个城乡巨变的过程,城镇化问题也逐渐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中国城镇化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不少学者从社会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学者们开始对中国的城镇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如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影响(Kirkby,1985),又如从经济的角度去研究中国城镇化的发展(Marton,2000;Cook,2007)。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村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人类学、社会学界遂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背景,试图概括和总结中国传统村落变迁的规律和模式。美国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RobertRedfield)在《农村社会与文化》(1956年)一书中提出在现代文明中,城市是“大传统”,农村是“小传统”,并且随着文明的发展,农村会不可避免地被城市所蚕食和同化。之后保罗•奥利弗(PaulOliver)在著作《房屋与社会》(1960年)中提出了被人忽视的乡土建筑不仅是当地而且还是其他地区建筑设计者创作灵感的源泉。可以看出从麦吉的城乡一体化概念,到雷氏的地区性人居建筑文化研究,以及保罗的乡土建筑与文化等,都是尊重不同地区文化而进行比较研究,注重对地区性整体共性特征的分析,重视乡村人居环境中建筑的地位和价值。国内著名学者刘沛林(1998年)提出了建立系统的人居文化学的构想,认为真正的舒适宜人而又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建设,必须有相应的人居文化思想作指导。院士王小东与其博士生宋辉(2013年)通过对新疆喀什老城改造与更新策略的回顾,发现在改造和更新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现状环境和人文变迁,要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保留和重构城市整体风貌,使特色得以传承,风貌得以重塑。新疆师范大学李群、李文浩等(2010年)在进行鄯善县麻扎阿勒迪村规划设计实践时,认为生土民族建筑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建筑,代表着新疆典型的土性文化,承载着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统文脉。闫飞(2012年)认为当前维吾尔族人居聚落"空间"模式已跨越了单纯的建筑功能划分,呈现出当地民族人居文化的演进,是区域性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各类因子的综合体现。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学者们开始从百姓人居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研究农村现代化的问题,但多数学者都只是从国家宏观的角度来研究,并未重点关注现代化过程中村落人居文化变迁的问题。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以在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要注重对百姓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居文化等方面的考察和研究。基于此,本项目将以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为基础,通过对维吾尔传统村落的田野调查,深入剖析现代化进程中百姓在劳作模式、生活方式、精神需求等人居文化生活方面的变迁,最终提出符合现代化新疆建设的政策建议。

二、选题的意义

本选题从新时期维吾尔传统村落变迁视角入手,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田野研究来进一步加强对维吾尔传统村落人居文化的了解,进而增加对新疆乡土社会结构和地域文化的理解。虽然在城镇化背景下关于古村落的保护和民俗生活方式有了不少研究,但有关现代化建设与维吾尔传统村落人居文化的研究甚少,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在现代化与传统村落人居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这也会为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制定和实施新时期建设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三、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观点

(一)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铺垫性研究。主要陈述研究的背景、基本概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田野调查概述等。

第二部分:维吾尔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变迁。通过各个角度考察在现代生活中维吾尔传统村落百姓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变迁,其中主要包括在家务农、进程务工、农村帮工和换工习俗的变迁等问题的分析。

第三部分:维吾尔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方式变迁。主要是通过田野调查资料来展示,维吾尔传统村落所处的环境、民居建筑材料、建筑形态、装饰艺术特色、营造方式、民俗文化等的变迁等等。主要目的在于探讨新时期维吾尔传统村落人居文化的变迁的原因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为充分了解村落人居文化变迁对于现代化建设的意义,需要以多个维吾尔传统村落为“点”,勾连成“面”来考察更广泛的区域,从而在更为全面而深入的个案研究基础上形成科学理论。

第四部分:新时期人居环境建设中精神需求的变迁。通过对维吾尔传统村落里民间游戏娱乐习俗和宗教信仰习俗的田野调查,分析新时期人居环境建设对百姓精神需求和文化认同的影响,并提出对策。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主要以新时期维吾尔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需要在田野作业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成果进行理论思考,与原有研究结论进行对话。从问题导向、理论与实践发展导向入手,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界定出维吾尔族村落人居文化概念及内涵;从目标导向和人居文化要素把握入手,对维吾尔族传统村落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法,结合国内外人居文化相关理论进行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著作研读和文献检索,查阅并认识己有的相关理论和历史文献资料,对其进行系统性梳理,从而明确合理地界定概念,解析其内涵,把握课题研究整体性,保证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2.调查研究。采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及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参与考察、背景分析等方法,研究各地村民的行为模式,重点分析传统村落形成背景、形式、特征,传统民居文化及其本质。明确维吾尔传统村落人居文化变迁的内外因素及趋势。

3.多科学交叉综合分析。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从多学科,多角度分析村落发展现状,以研究目标导向和人居环境要素把握入手,运用社会学、民族学、设计学、建筑学等进行交叉综合研究,对维吾尔传统村落人居文化变迁进行理论探讨,科学合理地提出建议和对策。

(四)主要观点

1.维吾尔传统村落在其生产生活方式上具有一定的民俗规约性和社会秩序,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在实行租赁、承包等方式不断进行流转,因此百姓的劳作模式发生了巨变,百姓在失去土地之后,通过打工和制作手工艺品维持生活,传统村落里百姓之间的帮工和换工习俗也逐渐被物质化了。

2.新型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多学科交叉综合分析与研究,使方法更科学,成果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创新性,为建设稳定、和谐、繁荣的现代化新疆做出应有贡献。

四、预期价值: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应用价值

(一)理论创新

1.对维吾尔传统村落人居文化现状进行实地调研,运用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法对深层原因进行剖析,判断未来发展趋势,探讨推动新时期维吾尔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发展的实施策略与建议。

2.拓展学术研究的空间,为新疆建设具有现代地域民族特色的人居环境提供创新性理论基础。

(二)应用价值

1.以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现代化建设中的比较有特点的维吾尔传统村落进行实证研究,探索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2.为避免维吾尔传统村落人居文化生态破坏、发展趋同、场所精神缺失现象提供参考解决方案。

总之,对维吾尔传统村落人居文化的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需要研究工作者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学院南疆住村工作组同志两年多以来的工作、生活、调研等对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客观、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保障。

作者:王小冬 单位:昌吉学院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美)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01.

[3]陈震东.新疆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美)阿莫斯•拉普波特.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秦红增.乡土变迁与重塑[M].商务印书馆,2012.

[6]杨公卫.村落终结与乡土重建[M].民族出版社,2012.

[7]左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M].华夏出版社,2002.

[8]折晓叶.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9]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M].三联书店,1997.

[10]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11]李安宁.新疆民族民间美术[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12]李群.新疆生土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13]周庆华.黄土高原河•谷中的聚落[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4]新疆新型城镇化专题调研组.牛汝极.新疆“环塔”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挑战与出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0(12).

[15]安瓦尔•买买提明.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探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3(11).

[16]李群.土性文化——新疆鄯善县麻扎村生土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解析[J].装饰,2010(03).

[17]闫飞.新疆维吾尔族传统聚落地域性人文价值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3(03).

[18]李晓霞.新疆南部维吾尔族聚居乡村汉族居民的适应性分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