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中大学生教育构建(3篇)

网络文化中大学生教育构建(3篇)

第一篇:网络文化传播大学生思想教育构建

【摘要】

当今世界网络文化发展迅速,多种文化在网络环境中相互碰撞,并相互影响并融合。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所以在这样的网络文化背景下,对于大学生进行有关于网络的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当今网络文化快速发展中,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大学生更应该着眼于中国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面对网络文化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吸收健康,先进的文化,在网络文化传播中使大学生完成思想教育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

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教育机制;传播

21世纪,全球都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也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方各面,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化的发展。

一、网络文化在高校的传播

现如今的网络,已经不再单单是一种使用工具,更是人们所生活的一种环境,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更是必不可少的。现如今,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向老师请教问题,搜索有用的资料,增大社交范围,了解时事,处理学业内容等,其中通过互联网及性格中交流对于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固网互联网交流。

互联网大大拓宽了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同时也增强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动性。大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在网络上及时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且信息量是巨大的,大学生可以多方面,多角度的获取信息,并筛选出对自己来说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而不再受到传统信息获取方式的限制。

(二)移动互联网交流。

随着现在移动网络的发展,3G已经实现了普及,现如今4G也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使用手机上网。对于大学生来说,移动网络更是必不可少的,现如今许多信息都依靠于移动网络获得。

(三)微博等社交网络交流。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络融入大学生们的生活,微博、微信、QQ、人人网等。大学生依靠社交软件实现和同学,朋友,老师的交流。微博更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社交网络,在微博上可以看到许多娱乐新闻,同时也能看到国际国内发生的一些时事。在这样并非实名制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可以以虚拟的身份发表自己意见和见解,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有线电视媒体交流。

随着数字电视在我国的广泛推广,几乎每家每户都可以使用数字电视来观看电视节目,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有线电视媒体交流更是十分熟悉。有线电视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节目,娱乐,新闻,体育,科学等,现今这些栏目更是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丰富人们的生活,大学生可以更好地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进行选择,以获取对于自己来说的有用信息。

二、思想教育的挑战

网络中融合着各色文化,严格意义上的筛选还不能够完全做到,对于大学生来说,正处于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阶段,思想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并且在很多时候不能分辨是非。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机制的构建十分重要。

(一)价值取向多元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提出挑战。

大学生正处于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网络上各种信息混杂,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观点和理论,大学生的思维观念还不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其他思想的干扰。

(二)西方国家信息侵略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提出挑战。

在网络文化传播的空间里,西方国家通过对政治、文化、教育资源的垄断,利用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向其他国家输入一些价值观,其中不乏一些有毒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

(三)工作手段滞后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提出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通过书面文字,讲座,面对面交流等形式进行,这样的形式可以起到很有效的作用,但同时,在现今信息时代,工作速度缓慢也是很大的弊端,这样的工作手段滞后,不能十分快速地对大学生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三、网络文化传播中大学生思想教育机制的构建

(一)建立网络文化传播的教育机制。

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获取许多对于大学生来说十分有用信息,帮助大学的发展。再这样的网络环境中,学校、政府都应该基于大学生适当的给予,通过开展一些讲座等,推荐给大学生一些健康良好的途径或许有用信息,帮助大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

(二)建立网络文化传播的滤选机制。

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中,国家应当建立适当的过滤选择的机制,筛选出适合大学生浏览的网站,使大学生免于有毒文化垃圾文化对于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对网络环境的安全健康都进行限制。

(三)建立网络文化传播的活动机制。

任何文化精神的传播都必须要找到相应的媒介形式才能够真正实现。不论这种媒介是什么,不论这种活动的方式是什么,简单来说,文化精神必须借助于特定的形式才能够进行。网络文化也是一样,可以自网络上举办有意义、适合于大学生的活动,使大学生可以正确的使用网络,得到自身的发展。

(四)建立网络文化传播的保障机制。

在现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拥有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十分重要,这需要建立较为成熟的网络文化传播的保障机制。在大学生使用网络时,首先要保证言论的自由和人身的安全,使大学正确使用网络的同时,不会受到网络暴力的攻击,给予大学生真正适合于大学生的保障机制。

小结

当今社会网络文化发展迅速,大学生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网络。对于大学生来说,思想教育体制的建设是正确使用网络的前提,有了良好的思想教育,大学生可以快捷的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得以发展,又避免获取垃圾信息有毒文化。

作者:王涵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第二版)[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期.

[2]王文?,黄长军.网络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9期.

[3]王邦虎.校园文化论[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6期.

第二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影响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了当今校园文化重要的一部分。网络文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它给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发展契机,也带来的严峻挑战。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把握好网络文化的趋势,结合网络文化本身的优点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扬长避短,合理创新。使得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顺利进行,为新时期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关键词:

网络文化;契机;挑战;创新

随互联网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和信息平台,对于信息的传播具有快(时效性强、内容更新快)、广(传播范围广)、多(多媒体化,文本丰富)、活(灵活性)等特点。因此,互联网也成为了当代高校大学生获得信息、知识和资源的最佳路径和渠道。网络文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利用其机遇,成功应对其挑战,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回避,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邂逅网络文化:把握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

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平台的广泛运用,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耐性越来越强。网络文化,已经逐渐演变成了当今校园文化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多元文化,网络文化的出现也是时代特征的体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要想迎合时代的发展,就需要把握好网络文化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契机。迎合机遇,把握契机,首先要做到的是准确掌握网络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特性。网络文化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相互交融

网络世界是以TCP/IP等网络协定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技术层面构建的一个虚拟环境空间。网络世界虽然本身是虚拟的,但通过它却能反映出一个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世界。人们更多的只意识到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却忽略了它的现实性。网络文化的现实是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交融。网络文化是建立在虚拟世界之上的真实文化。如果说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那么网络文化则是一个真实的文化。

2.时代性和自由性的体现

相对于传统文化,网络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性是在时空界限上的突破。这也是网络文化一种时代性的特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维度去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的进步,是为了摆脱原来世界对人类自由的限制。网络文化突破了时空的禁锢,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能利用网络获得大量的有效信息。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对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把握和传播范围的广泛性已将世界整合为一个地球村。人类通过网络交流互动更加的自由。

3.平等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网络能够以快捷便利的方式为人们进行平等的双向交流架起桥梁。网络空间是向所有人开放的,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人们的身份意识被淡化,消除了世俗的等级障碍。网络文化,是一种平等与开放的文化,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参与交流互动,每个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身份地位都是一样的。网络之中没有阶级的划分。网络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体现了平等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在网络文化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要合理利用网络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网络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契机。微博、微信、天涯论坛、百度贴吧等公众平台的开设,可以更好地让高校教育者对大学生思想状况以及当前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得以了解掌控。通过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开放性和平等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更好地开展双向互动。网络同时也是无限沟通的大平台,它的自由性可以使这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这个平台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以全方位的扩展。通过网络文化自身的特性,有效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这是时代给予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契机。

二、正视网络文化:迎接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网络文化具有双重功能。它既能带来契机,又能带来挑战。首先,网络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复杂性。不可忽视网络文化有开放性和平等性的一面,但这里面也内藏了一种隐蔽性。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进行交流,但时代的代沟,地域的差异,以及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程度都不相同。这些势必会导致网上交流信息不对和网上交流冲突。而且互联网上鱼龙混杂,一些不健康的,低级趣味,传销洗脑的垃圾信息例如涉黄、涉暴、甚至涉及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反动信息也会钻进网络平台的空子,对大家造成煽动蛊惑。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耐性比较强,这些不健康的信息严重影响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种网络文化的复杂性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其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利用网络这个大平台,看似多了一种可以更好地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新途径。但是新途径也会遇到新的问题。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都带来了新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方法,内容,特别是单向的灌输式、封闭说教式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应时展的要求。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改变过去略显陈旧的教育方式,更多的去充实自身,紧跟时代的节奏,掌握合理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不断学习和更新高效实用的教育方法。网络文化的融入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总而言之,网络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生了改变。由简单转向复杂,单向变为双向甚至多向。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切都要紧随时代步伐,不仅要在过去的传统上做到合理扬弃,同时要在复杂的网络文化环境中做到有效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因影响而动摇,更需要认真迎接挑战。

三、迎合网络文化:创新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途径

当今高校大学生群体具有喜欢追求新奇和个性化的特点。网络文化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特点和当前网络文化的时代特征,迎合网络文化,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准确及时的把握有效信息,将网络传播的特点与高校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相结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途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当代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最终发展为新时期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创新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路径,必须牢固把握好网络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好网络文化传递的政治导向,网络文化舆情导向,网络文化所传递的社会思潮导向,有效掌控网络技术,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控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迎合网络文化,要敢于打破以往陈旧的教育模式,网络可以打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利用网络平台,教育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内容丰富性也给以往传统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带来活力。这样也可以调动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积极性。除了在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上创新之外,还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层面上做到创新。熟练运用网络技术,例如利用新媒体平台,云分析,大数据库等,作用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合理,对不足之处进行有效改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算创新,创新培养途径,需要更多的去掌握现有的网络知识技术。

四、结论

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带来契机,又能带来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好网络文化的趋势,结合网络文化本身的优点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扬长避短,合理创新。使得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顺利进行,为新时期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作者:蒋雷 陈朋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荷花.新媒体的负面影响与控制措施——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例[J].今传媒.2011.(2):94

[2]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3]罗斌.网络传播中的自媒体研究[J].新闻世界.2009.(2)

[4]魏超.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负面功能探析[J].科技传播.2010.(2):77-78

第三篇:网络文化大学生教育管理影响研究

摘要:

网络文化正以全新的方式影响着现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网络文化的独有特点,对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既产生了促进作用,也产生了负面作用。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就网络文化对当今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文化影响下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网络文化;教育管理工作;SWOT分析法

一、引言

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也随之诞生,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这种新兴文化以其快捷性、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隐匿性等特点,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价值取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优势,使网络文化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对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网络文化影响下的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进行了分析。大学生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数据显示,大学生上网率高达94.15%,其中男生上网人数占65.17%,女生为34.83%。另外,根据一项针对大学生上网的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主要集中在1小时~3小时的范围内,约占被调查对象的65.52%,而不上网的同学仅占全部人数的5.83%。大学生上网目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现代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已由以前单一的“学习知识、了解信息”逐渐呈现出集学习、娱乐、社交等于一体的新形态。大学生上网目的的排名依次为了解信息(41%)、休闲娱乐(27%)、学习知识(21%)、人际关系(13%)、其他(7%)。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

二、基于SWOT分析法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

SWOT分析法是有肯尼斯•安德鲁斯于1971年提出的一个战略分析框架。其中的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其中,优势和劣势是内在要素,机会与威胁则是外在要素。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内部优势(S)。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网站、网页,有的高校还建立了官方微博、微信。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学校的相关动态。随着博客、QQ、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以及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表达思想的重要渠道,成为高校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90后”大学生更加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正好迎合他们的价值取向,故而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更具有倾向性。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经常与学生接触,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授课中也会偶尔使用一些网络用语以拉近同学生的距离。

2.内部劣势(W)。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许多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他们对于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但又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而在形成期受到的这种侵蚀,其影响更加长远。另一方面,网络中,英语内容占90%,到处充斥着“西方”的精神文化产品。大学生由于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削弱民族认同感,认为“西方”的一切东西都是好的,动摇了既有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

3.外部机会(O)。网络文化极大的拓展了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外延,丰富了教育资源。网络文化也改变了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模式。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在论坛上发表言论、撰写博客等方式表达自己真实思想,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学习者转变,发挥其自身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热情,促进师生之间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向平等对话的关系转变;另一方面,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邮件、QQ、微信等通讯、聊天工具对某些问题进行个性化探讨,做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网络文化影响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正向一种更加平等、开放的模式转变。

4.外部威胁(T)。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未经筛选的不健康信息,甚至还有敌对分子散步的反动内容,而网络在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加速了不良信息的传播。这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产生极大影响。更有极少数大学生过度痴迷于网络,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中,通过网络发泄自身的不满,有的已经超出了抱怨的限度,甚至升级到了粗俗的谩骂和诋毁他人的地步。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表现出的一系列失准行为,暴露了当今社会的一种精神病态,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网络文化影响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策略思考

1.实施SO战略——发挥优势、利用机会。发挥网络文化宣传、教育、引导的作用,以正确、积极、健康的交互信息,建设高校网络教育阵地。但应注意的是,网站栏目和网页设计要新颖,内容要及时更新,紧贴时事和学生生活,对学生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作出反映,进行积极引导。另外,通过博客、微博、QQ、微信等各种通讯工具,大力开发深受师生欢迎、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

2.实施ST战略——扩大优势、消除威胁。面对大学生受到不良网站的冲击,应完善网络文化的监控与检测。培养一支政治意识强、熟悉教育管理工作规律、熟悉网络技术、有一定外语水平、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

3.实施WO战略——利用机会、克服劣势。面对网络文化发展的不可逆趋势,要增强大学生抵抗不良信息的能力。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目的,再也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接受几条道德规范,而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使他们学会正确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以批判的精神对待各种网络信息。

4.实施WT战略——改变劣势、防范威胁。教师应当摒除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而充分利用网络这种交互式的沟通方式,同学生进行真正的沟通与交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真是所需,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现实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温暖的世界,而网络世界只是虚幻的空中楼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主动性、实时性和服务性。网络延伸了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间和空间,拓展了教育的渠道,但仅仅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都应当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管理工作氛围,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

作者:徐森 单位:陕西省建筑职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坤.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2008,湖南大学.

[2]谢丽萍.网络文化与高校学生精神诉求[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1):73.

[3]王小龙.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及其发展战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