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影响

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影响

一、网络文化的起源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

马克思曾指出,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了人类的各项实践活动、人类的内心活动和人类的语言、感情和思维等等。因此,从这个概念来理解,网络文化广义上指的是人类在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络等信息技术过程中,所创造出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而从侠义角度来看,网络文化是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发展而出现的特定产物,它诞生于网络环境,但却广泛地存在于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具体而言,网络文化包括了网上生活、网上消费、网上学习、线上线下交流以及网络用语等等。从其性质来讲,网络文化有着与传统文化所不同的结构和特征,它依托于计算机和互联网,逐渐形成了一种以连接和共享信息为特征的网络精神,并在这一精神的影响下,改变着人们在网络中的行为习惯和现实中的行为习惯。

(二)网络文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网络发展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建设,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拥有网民最多、互联网覆盖面最广的国家。在这二十多年间,网络从开始的陌生,到如今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其所形成的网络文化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着。早先网络在我国出现时,我国的网民主要利用网络来获取新闻资讯,网络生活也相对单一。随后几年中,网络论坛、网络购物、网络社交等事物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应运而生,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在网络交流中创造出了多种热门网络词汇,并逐渐发展成为了网络语言,这些语言从网络世界进入到了现实世界,并为人们广泛使用。与此同时,人们的许多行为,如消费行为、社交行为、语言方式、娱乐方式等等也发生了改变,对现实世界中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影响,呈现出了文化融合发展的态势。

二、网络文化现状分析

(一)网络文化形态多样化,发展势头强劲

网络给世界不同国家、地区创建了一个便利的信息高速通道,使得不同民族的文化得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冲撞、交流、融合,在意识形态领域迎来了最为激烈的碰撞,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等在网络中都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发出声音。同时,网络的自由和开放则恰恰为不同文化形态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使得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以及宗教等文化都存在于网络这个大熔炉中,并实现着多样化的发展。

(二)网络文化功能多样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网络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革新,使得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借助移动网络终端来访问网络,同时,电子制造业的发展,也使得互联网的使用实现了便捷化、随身化。如今,人们可以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工具来传播信息、学习交流和娱乐消遣等等,由此,也使得网络文化功能实现了多样化的发展,形成了以“信息传递、交换、共享”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正能量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功能、民意获取和社会动员功能、政府信息公开功能等等,这些多样化的网络文化功能在不同程度上都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引领着人们的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都朝着正向、积极的方向前进。

(三)网络文化种类多样化,带来困难和挑战

网络文化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播,相比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信息传播的单向性和直线性,网络文化有着双向性和扩散性传播的特点。这一方面使得网络中的每一个人具有相等的发言权和信息传播权,另一方面也使得不同民族的文化打破国界,进而由一个点实现向面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网络给文化赋予了更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由此也给一些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的势力团伙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借助网络肆意传播腐朽思想和观念、对我国的网民、特别是涉世未深和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未成熟的未成年群体进行“灌输”,给我国的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同时也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

三、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思想的利弊影响

(一)网络文化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形成开放的思想观念

网络自诞生之日起,就秉承着资源共享的理念,为网络的使用者提供着来自各个领域的信息。正如上文所述,网络的这一共享、开放的特性,使得使用它的青少年从小就可以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来吸取来自全球各地的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网络信息,通过图片、文字、语音和视频等方式,给未成年人带来了新颖的视听感受,使得他们往往会以较高的热情去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资讯,如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思想道德的知识、人际交往的经验、名人的事迹、伟人的故事、创业的故事、成功与失败的体悟等等。久而久之,在这种开放信息环境的影响下,有利于未成年形成开放的思想观念,并且有助于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培养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二)网络文化的虚拟性,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识

在当前的网络发展阶段,人们的网络生活仍然是通过虚拟昵称、虚拟账号等方式进行的。虽然我国在网络使用实名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未成年使用较多的移动网络方面,还存在较大的虚拟性上网特征。这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正确地对待网络,但从长远来看,一定范围内的虚拟性的存在,更有利于未成年人发出真实的内心声音。一方面,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未成年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的安全性,对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等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这就使得他们在开展网络社交、网上学习、网上购物等活动时更加的安全。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使得未成年可以在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中,发表自己对于社会问题、时政问题以及与自己利益相关的身边问题的看法、观念等,通过与同学和网友的讨论,激发自身思考,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形成对事物更加深层的认识。

(三)网络文化的侵略性,弱化了未成年人的民族意识

如上文所述,网络是一个文化大熔炉,然而,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网络建设起步较早,相应的网络设施条件等也大多属于领先地位,特别是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发达国家,在互联网中,仍然处于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控制的强势方,一些境外反动组织在某些国际资金的支持下,利用网络向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冲击和扰乱,倡导西化和资本主义化,这些侵略性的文化往往会对未成年造成深刻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未成年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甚至使未成年人的爱国意识淡化。这些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强有力的阻击。

(四)网络文化的不良性,导致未成年人传统的伦理道德丢失

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了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也充斥着许多虚假信息和负面舆论。近些年来,一些现实中发生的个案,诸如“老人扶不扶”、“高跟鞋虐猫”、“炫富攀比”、“我爸是李刚“等现象,经过互联网的无限放大,形成了广泛的网络舆论,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网络评论。未成年在上网的过程中,极易受到这些负面消极舆论的影响,一些意志薄弱的未成年甚至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出现逃课、偷盗、打架等不良甚至违法的行为,在心理上出现了漠视社会、伦理道德丧失的现象,沉迷在网络中寻找暴力发泄口。

四、引导网络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措施

(一)完善网络文化法律法规

法制是现代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网络文化要实现健康的发展,必须要将完善网络文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前提条件。这是网络自身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和谐有序的客观需求。为此,一方面,要不断明确和量化对于网络使用行为的规范和惩罚办法,从立法的高度加以完善,对违法虚假的网络信息,从源头进行惩罚和制止,切实保障每一个网络使用者的利益。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未成年使用网络权益的立法保护,对那些肆意向未成年宣传恶意网络信息和利用未成年开展违法网络活动的对象严格惩罚,通过严格的法律,来为未成年净化出一片健康的网络环境。

(二)全方位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管力度

在对网络文化的监督管理方面,政府、互联网企业,以及各个学校都应当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全方位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管力度,保障未成年接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为此,政府方面应当采取齐抓共管的方式,联合公安部门、工商部门和各个互联网协会,定期开展网络整治行动,要对学校周边的网吧等场所进行定期审查,杜绝网吧电脑提供非法、不良信息资源,并严禁经营性网吧向未成年开放。同时,互联网企业也应当承担起自我监管的责任,从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加强自身信息净化两个方面,不断创新自身的监督软件开发、网址安全保护和不良信息过滤等技术,保障未成年在网络中不会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此外,各个学校也应当加强对未成年网络使用的监管,设置专人专岗来审查学生们常使用的网站、社交软件等,并不断更新学校网络的防火墙,进而实现整个校园的网络安全保障。

(三)加强技术创新,研发自己的网络系统

网络为我们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应当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会,加强技术创新,以网络德育为核心,建设系统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为此,一方面,要积极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创建权威的网上教育系统,如学校应当投入教师资源,录制网上视频课程;文化公司应加大投入,编排一系列的网上文化教育短片;各级党组织应利用影音资料制作党的知识宣传片等等。通过这样多样化的途径,来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力度研发出适合我国网络文化发展和广大未成年使用的网络系统。要坚持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方向,基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从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加强创新,努力将我国自由的网络系统和电脑操作系统加以普及,进而从根源上保障我国网络的安全和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文化活动

对于未成年来说,定期参与积极的网络文化活动,将有助于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应当基于校园文化积极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文化活动。具体来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利用网络优势开办网上课堂,如课程教育类和知识普及类课堂,为学生开设百科探秘、名著导读以及网上团校等等网上教育模块,为学生们创造出一个充满红色资源的线上课堂。二是开展丰富的网络竞赛活动,如举办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网上科学小发明等活动,帮助学生们提高创新、创造能力。三是要以激发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展网络实践活动,如引导学生们创办网络电视台、网络校园交流贴吧等等,赋予学生们自我管理的权力,使学生们在网络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应对不良网络文化的抵抗力,以健康的心态建设属于自己的网络世界。

作者:程鑫 单位: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