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水平提升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水平提升

在2012年11月29日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愿景,广大人民群众向着这个伟大的梦想不断努力奋斗着。文化作为这个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而群众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度最高、最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是将广大群众凝聚在一起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支撑点。我国的人口组成中,农民占了绝大部分,所以如何搞好农村的群众文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时期,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也应转变思路,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广泛调研,准确定位,开展在农村群众中认知度高、群众迫切需求的文化活动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经济发展、民俗习惯都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在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时,首先要做好调研工作,充分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准确定位,及时开展群众迫切需求的文化活动。譬如,在沿海地区,就要开展适合渔民生活的文化活动;在内陆地区,就要开展适应农耕生活的文化活动;在东北地区,则可以开展一些冰雪活动,如农民的雪雕比赛、冰灯制作等公益性活动;在一些南方地区,则可以开展有深厚群众基础的龙舟大赛,民歌培训等针对性强的群众文化活动。不能搞千篇一律的文化活动,到处都是广场舞大赛、书法大赛、摄影比赛,这样没有针对性,群众也会失去新鲜感,参与度降低。有些活动则脱离了农民的生活,曲高和寡,得不到农民的认同,活动最终只能成为少数人的活动,失去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

二、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凸显群众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如果将一场群众文化活动比喻为一场演出的话,那么政府只是这场演出的主办方,主要职责是把好关,克服群众文化活动中存在的缺点,负责演出的组织排练、宣传与推广工作。而演员与观众,则都是农民群众,他们才是这场演出的主体,要把舞台交给演员与观众。要改变传统的群众文化工作方式,不能仅满足于送一台演出到农村、组织广大农民去观看就完成了任务。那样,虽然一时热闹,但热闹之后却只能归于沉寂。笔者一直认为送演出不如搞培训,送文化不如种文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搞培训虽然不如演出影响大,但贵在坚持,自然会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现代社会中互联网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农民对互联网的利用大部分还局限于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等内容。如果我们的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举办开办网店等培训活动,帮助农民在网上售卖自己的农副产品,定会受到农民的欢迎。

三、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提高群众参加文化辅导的积极性

在实际的群众文化活动举办过程中,笔者发现,在群众中树立典型,发现文化能人,培养他们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群众文化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这种方法尤为有效。因为,我国的广大农村,经济水平不高。一些有某些特长的文化能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被农民所熟知,得到农民的认可。如果这些人能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就更容易形成偶像效应,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其次,要设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奖励机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征询农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对好的建议予以奖励,也可以对群众文化团体及其中的骨干分子进行奖励,以激发他们创作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虽然是广大农民,但作为组织者和推广者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才是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才会得到农民的信服,才会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所以,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切实提高群众文化工作水平,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