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对人才的新需求

学术期刊对人才的新需求

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为新时代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和市场机遇。高校学术期刊作为知识创新、生产和发表的载体,是学者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其功能在于向社会传播学术新知识、传递学术研究新动态。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给传统出版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对学术期刊工作者素质的提升更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并抢占竞争优势,新媒体发展对高校学术期刊人才有哪些新的要求?高校学术期刊应如何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以适应新媒体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关于新媒体背景下期刊的融合发展、学术期刊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一些专家和学者已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张耀铭指出媒体融合已经进入关键时期,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的工作人员,虽然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很好的学术理念,却缺乏驾驭新媒体业务的技术素养,没有树立拓展新媒体业务的基本目标,更没有规划新媒体业务的长远战略。[1]郭飞等研究提出高校学术期刊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按需设置数字化人才队伍,培养编辑基本的数字化技能,优化人才引进和合作机制。[2]刘津等研究指出高校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存在人才与组织结构转型迟滞的困局,而破局之策则是坚定数字化出版和媒体融合的经营理念与人才观。[3]周煜认为新媒体时代的变革步伐加快,科技期刊需要提高编辑的政治素质,提升编辑岗位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编辑的业务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推动科技期刊健康良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4]由此可见,在新媒体背景下建立一支高质量、创新型的高校期刊人才队伍,对高校学术期刊的质量的提升和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理清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对人才的新需求,分析了高校学术期刊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校学术期刊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为高校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尽绵薄之力。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高校编辑部与互联网数据库有着深入连接,建立起了互联网投稿系统、高校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平台。可以说,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编辑方式,也使高校学术期刊对人才产生了新的需求。

一、具备良好的政治觉悟与道德素质

高校期刊编辑作为文化产业的传播者,其政治觉悟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高校期刊编辑工作者而言,思想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良好的政治觉悟、先进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法,期刊工作者在给读者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弘扬着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会无形中影响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而这些都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期刊工作者应时刻坚守职业道德,在组稿中把握方向,坚持质量第一;在编辑校对中认真细致,保持强烈的责任心;在期刊发展中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探索新渠道;在日常的工作中戒骄戒躁,淡泊名利,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办公方式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刊物的出版传播是新媒体时代与传统的编辑出版时代最大的区别。高校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如果无法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办公方式,也就无法利用新媒体资源对学术作品进行出版传播。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传统期刊工作者所进行的纸质化审阅与修编方式即将消失殆尽,与之相伴的是无纸化编辑出版方式的跟进。因此,高校学术期刊工作人员很有必要学会运用计算机、网络等软件技术,对各类信息进行处理、编排和设计,在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创新期刊编排和传播方式。

三、拥有不断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期刊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对期刊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具备专业素质的编辑者其显著特征就在于具备不断学习与创新的能力,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期刊编辑者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不断的学习是保证期刊不被时代淘汰的唯一方式,在数字化时代下,编辑工作者通过学习,除了要熟练掌握出版知识、把握自己所负责栏目的学科发展动态和学习现代化办公方式外,还需要增强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比如学习数字加工、网络传播技术等,将数字化的技术渗透到编辑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期刊工作者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创新能力,在新媒体发展中才不会被淘汰。

四、具备市场营销的思维方式

传统期刊给人们带来的感官感受单一,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期刊则不同,相对于传统媒体方式,新媒体将声音、图像、文字包容于一体,其传播的形式给人们带来的感官冲击更加丰富多样。新媒体技术的提升直接影响着期刊的编辑、生产、发行、营销、服务等环节。通过新媒体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会吸引更多读者,同时也给期刊编辑工作者带来了挑战,因为这意味着新时代的期刊队伍必须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思维能力。新媒体时代给数字媒体编辑工作者带来的好处之一是获得大数据,通过网络进行分析与调研,期刊工作者更能了解读者的需求,掌握出版行业发展和学术动态,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便利条件,为刊物的营销和刊物附加产品的开发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