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

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

学术期刊是知识创新成果、推进学术信息交流和促进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国内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受到体制机制的制约,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在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的经营规模与国外大型期刊出版集团相比差距较大,其中办一种科技期刊的出版单位2253家,办两种的单位341家,办3种的单位111家。而国外知名出版商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转向数字化出版,经过1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海量文献数据库,并基于文献信息提供各种完善性的数据服务。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近3000种期刊,它是最早将纸版期刊做成电子版发行的出版商,其SpringerLink于1996年正式推出,是全球第一个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与这些大的国际出版商相比,我国期刊出版单位这种小、弱、散的不足阻碍我国学术期刊向集团化发展。本文提出我国学术期刊在目前生存环境中的发展方向和思路,进而为今后的集团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学术期刊支持。

传统的纸版印刷学术期刊,由于其学术定位的不同,致使读者群范围有限且相对固定,发行量受到很大的局限而难以提高,出版周期较长阻碍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这都不利于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满足不了信息社会的需求,因此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是必然趋势。数字化出版带来的全新技术、生产方式以及相应的理念,使传统学术期刊在载体与容量、内容与形式、撰稿与阅读、编辑过程与手段、出版传播方式与途径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包括管理的数字化、内容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我国数字化出版的发展已经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90%以上的学术期刊都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网站,具有网上投稿、采编、审稿、网站等功能,但在内容数字化方面,大多数学术期刊仅仅是把纸版的科技期刊的电子版原样照搬到网络上,和纸版无差异的内容,同时期刊出版者为了扩大期刊的传播而不得不以低廉的合作费用将期刊的电子版提供给大型数据库或网站,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这种简单的数字化出版不利于期刊自身的长远发展,无法将优质的期刊内容转化成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充分挖掘数字化出版的优势,和纸版期刊形成互补是当前期刊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1)从学术期刊制作成本上看,由于数字化期刊节省了印刷、纸张等基本费用,所以成本远低于纸版期刊。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科研成果图片除了一般的曲线图外,还大量增加了类似功率谱图、镜像图等彩色图片,这些图片能够更清晰地展示研究成果,方便读者了解更多信息,但对于办刊经费紧张的期刊,为了节省成本,仍然采用的是黑白印刷。数字化期刊可以帮助期刊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弥补纸版出版的不足,依赖数字化技术,图片还可以通过放大倍数,让读者更清晰地浏览图片,了解科研成果。

(2)从学术期刊内容展示形式上看,数字化期刊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集合显现出可视性、多样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全新的多媒体杂志已可以不再依赖数据库的销售,单本的品牌营销越来越突出。Nature提供了可让读者聆听和观看的杂志社及科学家对于科学动态和研究工作评论的播客;Cell网站提供Podcast,能随时收听下载至iPod的科研进展内容。国内学术期刊中,《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提供手术演示、视频专家讲座等内容。2011年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中国科协期刊数量增加至70种,论文质量得到了国际的广泛认可,而同年,对中国科协732种期刊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1种期刊在网站上提供了与论文相关的视频资料。在国内学术期刊以进入SCI为发展目标的情况下,期刊本身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数字化的今天,在严把期刊内容关的情况下,丰富内容的表现形式成为目前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数字化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由于刊登的论文研究方向比较广,导致某一方向的论文在一期中往往所占比例不大,容易给读者造成大而不精的感觉。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能够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将纸版期刊的内容分类,将其做成一本本的电子期刊,读者即可按照自己的专业方向购买不同本的期刊,而避免在众多论文中查找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论文。数字化期刊很好地弥补纸版的不足。

(2)优质的内容是期刊生存发展的主要内因,刊登的内容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验研究,既有仿真模拟也有数据处理。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比如采用视频技术将研究内容展现,视频可以包括实验环境、试验方法、实验设备等,作者可以提供程序代码或者软件使用心得与读者进行交流。这些都是对论文内容的深度挖掘,提高读者对信息的获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