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与治理方法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与治理方法

一、大力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

选择一些学术品德高尚的学者作为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对研究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培养他们遵守学术道德的自觉意识。高校应该加大学术道德以及尊重知识产权方面的宣传,让学生了解学术道德和尊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首先是在校园内普及学术道德的内涵,倡导诚实守信、严谨治学、献身学术的良好学风,要求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遵循科研规律,实事求是、诚实守信,遵守纪律,学风严谨,致力于创造原创性学术成果。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人格垂范、为人师表的重要作用。导师之“导”有双重含义,一是在专业知识上引导研究生向纵深方向发展;二是在人品、素养上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实施学术道德教育,导师既有重要的责任,又有潜在的权威。导师应从思想、言语、行动上对研究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教导研究生对自己的观点和行为负责,督促他们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敬业精神[7]。

二、继续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与惩治力度

当前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反映了高校学术规范和学术环节存在很大漏洞。针对这种严峻的科研形势,在高校当中设立专门的研究生学术监督机构已经迫在眉睫。研究生学术监督机构在国外的高校当中十分常见,并且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其存在的目的就是将学术不端行为扼杀在萌芽之中。国内高校应当充分借鉴国外高校现有的经验,安排专门人员,成立专门的学术监察机构,制定科学完善的监察制度,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践行监督和惩罚,形成威慑力,从而最大限度保护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学术成果的原创性[8]。除了成立专门的学术不端监察机构,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研究生的学术成果进行检查。高校都已引进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系统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检测。美中不足的是检测对象仅局限在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而没有推而广之。笔者认为,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应配备给各院系,将检测对象细化到期末论文、课程论文以及要发表的论文。这种有形的监督既强化了其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原创性,又削弱了研究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减少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9]。

三、建立健全研究生学术评价机制和长效诚信机制

当前国内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科研评价机制,往往都是以科研成果的多少来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价。科研成果数量的多少直接和研究生的奖学金挂钩,这种单一片面的科研评价机制给研究生科研带来了错误的导向,很多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而不惜铤而走险。以科学道德为导向,建立健全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和长效学术诚信机制,建立研究生诚信档案,将学术不端行为主体记入诚信档案,放入个人档案并终身跟随,为涉及研究生授予学位、奖学金、考评提供依据,使得记入档案的学术不端者受到多方面的排斥,甚至会影响到日后的就业[10]。

四、结语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既有当前社会环境和科研环境对研究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有研究生自身的原因。高校需要找到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的根本症结所在,借鉴国内外的可行性方案,从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与惩治力度,建立健全研究生学术评价机制和长效诚信机制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管理体系,防止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