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防范意识和能力培养方法

学术不端防范意识和能力培养方法

笔者初入期刊编辑部时,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仅停留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中,直到看到大量中国学者稿件被撤的消息,听到朱邦芬院士掷地有声地说“科研失去诚信,亡科学亡天下,维护科研诚信,科技期刊编辑义不容辞”,才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竟如此多样,惊叹自身对学术不端行为及其危害认知浅薄之际,有意加强了对学术不端行为表现和防范措施的学习。回顾个人一步步了解学术不端行为并应用到工作中的经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培养并增强科技期刊编辑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1入职培训,树立意识

学术不端行为不但破坏正常的科研出版活动,而且造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扼杀科研创新活力。如果等着靠编辑新人自己突然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再开始防范就为时已晚。防范意识通过一次培训即可建立,因此,对新入职的编辑进行系统的学术不端行为认知培训是树立防范意识的极佳时机,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期刊编辑部有必要帮助他们在工作起步时就树立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意识。

2定期宣传,强化意识

期刊应定期宣传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性,以防止编辑因职业倦怠而放松警惕,否则,懈怠稿件初审工作,就会使信息审查变成一种形式。不断强调编辑防范学术不端工作对科研出版活动秩序、科研进展、国家的富强乃至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引导、鼓舞编辑不应因工作只是“为人作嫁”而自苦。期刊应发挥宣传工作的核心价值,充分激发编辑的职业使命感,以促使编辑从被动工作到积极主动去研究学术不端,寻找对策,进而达到强化编辑防范学术不端意识的目的。

3注重传承,提高能力

期刊应重视期刊人应对学术不端的经验,归纳前人遇到的各种学术不端现象,组织编辑系统学习学术不端的特征、识别方法和应对策略,共同探讨,出谋划策,取精华弃糟粕,不断传承下去,以指导期刊编辑的工作。跟进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对出版问题的信息更新,不断研究学术不端新现象和防范对策,掌握应对变种学术不端行为先机,化被动为主动。要注重编辑专业知识的积累,鼓励编辑多参加学术会议、跟进学术进展、广泛阅读学术论文,提升对学术论文的判断能力,才能在排除学术不端行为中走得更远。期刊编辑部还可以适时分离科学编辑与技术编辑的工作内容,让科学编辑有更充足的时间审查稿件,履行防范学术不端的职责。

4建立问责机制

国内期刊刊出学术不端稿件被曝光后的动作通常只是撤掉该篇稿件,有些期刊会刊登一个撤稿声明,有的甚至连撤稿声明都没有。期刊照常出刊,既不被处罚,也无须整顿,基金资助一分不少,该是核心期刊还是核心期刊,学术不端稿件对期刊评价和期刊本身没有任何影响;因此,期刊对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不以为然,期刊无所谓的态度也是导致编辑防范意识薄弱的原因之一。期刊对一些学术不端稿件的刊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期刊评价机构应该建立期刊问责机制对期刊施加一定的压力。一旦某个期刊刊出的论文被人举报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经查证确凿无疑,期刊应受到一定的处罚。比如撤销期刊荣誉,从核心期刊目录中剔除数年以观后效,国家不予资助,科研单位、高校、科研发展规划单位数年内不认可在该刊发表的论文等。若如此,期刊自然而然不敢对学术不端行为掉以轻心,必然加强对编辑防范意识的培养,设立奖惩制度,促进编辑主动增强排除学术不端行为稿件的意识和能力。

5结束语

学术期刊有科研论文是否值得传播的决定权,也要承担挑选高质量、高水平科研成果,防范学术不端的责任。作为学术论文信息的审查者和挑选者,期刊编辑应该及早培养良好的防范学术不端的意识,提高自身的识别能力,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好科技期刊内容质量的审查关,为国家科学技术研究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