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民族文化教育继承和弘扬

大学生民族文化教育继承和弘扬

摘要:

处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少数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具有不同的宗教和语言文化,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地了解不够深入,而且传统文化教育中很容易忽视民族文化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族文化认同感降低。本文结合普洱市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文化教育状况,主要阐述了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入大学生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归纳总结了边疆民族地区普洱市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从而更好地指导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优秀民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近年来非常重视中华民族文化的建设工作,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以期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然而就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现状来看,其同优秀民族文化的整合度较差,致使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不够全面,不利于大学生和谐价值观念的形成。以普洱市为例,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显著地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使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和进一步发展。

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入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1.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质量

就当前普洱市边疆地区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状况来看,整体教学质量相对良好,然而在良好的教育形势下也隐藏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注重边疆优秀民族文化的教育和推广。在当前社会中,各种思潮和文化相互掺杂,再加上一些国外文化的入侵,对普洱市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阻力,甚至导致大学生思想扭曲,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产生质疑,摒弃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这将会严重影响边疆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改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质量,而对于普洱市大学生来说,中华传统文化如果能够同边疆地区的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融合起来,会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对学生正确思想理念的塑造大有裨益。①将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改善普洱市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质量,为边疆地区大学生三观的树立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大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将边疆民族文化精神发扬光大。

2.使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得到提升

根据国家党中央的会议决策,边疆民族地区要积极开展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不断推进我国文化建设进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然而针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还要考虑到普洱市地区的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不能抛弃珍贵的边疆民族文化,否则会影响大学生正确文化观念的形成。从整体角度来看,中华传统文化涵盖了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下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普洱市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入优秀民族文化能够使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得到大幅度提升。②大学生在充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优秀民族文化的精髓也体现出来,为不同文化的融合提供有利的条件,便于大学生将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并对民族文化进行创新,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贡献。

3.激发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我国是由不同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汇聚了多个民族的文化精髓,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文化的过程中,还需要不同民族共同努力。在对普洱市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合理地融入边疆优秀民族文化,这不仅能够体现出民族和谐的本质,而且还可以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的功效。③精神文化在提高民族团结性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经济手段、政策体制等方式存在本质的区别。精神文化能够从本质上拉近不同民族间的距离,消除不同民族间的歧视,从而正确地看待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然而在普洱市大学在民族文化教育方面,普遍将关注点放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上,对边疆民族地区优秀民族文化地宣传和推广力度欠缺,大学生在不了解边疆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很难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教育中。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边疆优秀民族文化进行整合,能够激发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消除大学生内心的文化矛盾,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处理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高效地解决文化冲突问题,为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

4.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

对普洱市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④但是仅仅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普洱市大学生来说远远不够,还需要将边疆地区的优秀民族文化融入到教育过程中,这样才能够完善和丰富传统文化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职责,努力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任务。普洱市大学生在认真学习边疆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以身作则,根据道德标准严格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效果。在中华传统文化和边疆优秀传统文化的联合教育模式下,使普洱市大学生能够摒弃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坚守自身的道德品质,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普洱市大学生在深刻意识到边疆优秀民族文化的宝贵之处后,才会积极弘扬和发展边疆优秀民族文化,使边疆民族精神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二、边疆民族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边疆民族大学同汉族院校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普洱市高校在针对大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进行区别性的对待,对边疆地区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和研究,采取融合中华传统文化、边疆优秀民族的途径。在全新的、融合性的文化教育模式下,有目的、有目标的开展大学生文化教育工作,使普洱市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得到改善,培养出道德文化修养较高的人才。

1.基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大力开展优秀民族文化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各个民族均具有其特殊的民族文化,对于边疆民族地区来说,传统文化在割裂边疆民族文化后,并不是完整的整体。所以普洱市大学生一方面要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边疆地区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进行有机融合。⑤在尊重民族文化差异的前期下,肯定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借助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开展一系列融合性文化教育活动,以此来激发普洱市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并形成较强的民族凝聚力,提高普洱市高校文化教育工作的质量。普洱市大学生在认同中华民族文化与边疆优秀民族文化的不同后,会更加尊重和肯定边疆民族文化,端正自身的民族价值取向,更加主动地传承边疆优秀民族文化,这对边疆地区和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渠道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普洱市大学生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联合边疆优秀民族文化教育工作时,可以通过已经构成的文化教育渠道,逐步渗透边疆优秀民族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中,应从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状况出发,结合实际的社会热点话题,潜移默化地将边疆优秀民族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整合起来,让大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和边疆民族文化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和塑造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⑥此外,普洱市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中,要合理、恰当地穿插一些边疆地区民族文化,使二者有效地衔接起来。教师可以结合文化教学课程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手段和措施,便于普洱市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边疆民族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并将此作为思考和行为的准则,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水平,树立良好的民族使命感。

3.利用先进网络技术实施中华传统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的融合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在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华传统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的融合教育工作也必然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和作用。高校网络普及程度逐渐提升,这就为传统文化和边疆民族文化的融合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普洱市高校可以为大学生构建一个开放性的文化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全面化的传统文化融合边疆民族文化教育的知识信息。⑦考虑到普洱市大学生的特殊性,高校文化教育平台的打造要尽量迎合大学生的需求,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开展文化思想教育工作,使边疆地区民族文化能够实现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教育质量和效率,激发大学生学习边疆民族文化的主观能动性。依靠优秀传统文化网站,普洱市大学生能够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深刻地理解边疆优秀民族文化所占的比重,体会优秀民族文化散发的魅力,进一步致力于创新传统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融合网络教育模式,保护好边疆优秀民族文化,使大学生为边疆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不断奋斗。

4.依托传统节日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的融合教育

普洱市大学生的生长环境导致其对边疆文化有着充分的了解,在把边疆地区优秀民族文化融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一定要利用好传统节日这一机会,有效地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普洱市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可以选取边疆地区的几个典型传统节日,以此为契机来分析节日中所体现的中华优秀文化,并向大学生普及边疆传统节日的发展、意义,让大学生更加尊重优秀民族文化。⑧还可以将汉族传统节日与边疆民族地区的节日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中华传统文化与边疆民族地区文化的相同点,研究节日寄托的思想和情怀,消除民族间的距离,提高大学生对边疆民族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经过不断发展和积累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而且还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推进国家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同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融合。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文化教育进行融合,是当前时展的必然趋势,是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增强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从传统文化教育渠道、先进网络文化教育技术、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和边疆民族地区传统节日等角度入手,让大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魅力,提高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边疆优秀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杨维杰 李?华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引文注释

①杨晓婉.普通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机制研究——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为例[J].商,2015(07).

②卫军帅.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③于静,刘世强.活化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7(02).

④蔡英谦.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⑤周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8).

⑥黄昕,姚婕.文化多元背景下构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体系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8).

⑦马菊霞.关于在大学生中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34)丁群安.

⑧陈俊.贵州省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6).

【基金项目】

2014年度云南省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课题项目:把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普洱市为例(编号:14YNYB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