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戏曲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深化改革,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戏曲发展正处于瓶颈期。而对戏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不仅是我国当今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戏曲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遗留最丰富、最具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之一,对丰富我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戏曲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在系统性原则下进行整体保护

中国戏曲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一代代相传中,吸收并整合了各种不同文化的因素,使其逐渐成为一门综合艺术。并且很多艺术形态对戏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而使其在艺术之林独树一帜[1]。在其它艺术的发展和刺激下,使中国戏曲不断的进行突破与变革,这些艺术形态对戏曲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不仅相互融合,也互相依存。因此,从中国戏曲艺术的本质体征与形态构成来看,对戏曲进行传承与保护的同时,也要对有关的艺术系统进行保护,并且要做到对音乐、舞蹈、演员等人才造就和培养。传统戏曲的生存发展不仅与相关艺术形态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与外部生态环境也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戏曲与外部环境休戚与共。外部生态环境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社会环境,另一种是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是戏曲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戏曲的生存发展。从人文环境来看,人文环境对戏曲的立足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地文化环境、人们的消费观、文化欣赏心态及接受程度,都对戏曲的立足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当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审美观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对传统文化逐渐疏离,而更偏向于新兴的文化的消费形式。例如,一些地区的本土文化流失,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尤其是使一些需要本土方言的地方戏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困境。可见,对中国戏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但要对戏曲本身进行保护,而且还要对其赖以存在的外部生态环境保护加以重视,特别是是戏曲所处的人文环境,更是要进行全面的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不仅包含着音乐、舞蹈还包括着竞技美术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这些与戏曲相关的非物质文化形态,要把它们作为一个联动的艺术系统进行整体的保护,这样更有利于戏曲保持鲜活的生命。另外,戏曲从创作到演出再到传承,要经过不同的环节和阶段才能实现,因此对各个环节进行调整和完善,才能使戏曲更顺利的发展和传承。

二、动员社会力量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机构

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中,并且对其保护的经费可以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2]。因此,在戏曲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中,首先,相关政府部门要提高对戏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度。其次,政府可以协调相关部门和高等院校,发挥高校的人才与学术优势,成立戏曲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委员会,并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定期开展戏曲文化保护的探讨会,加强对戏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例如,池州政府与安徽省宿州学院共同举办的泗州戏音乐人才的培养揭牌仪式,对四洲戏的保护与传承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扩大戏曲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播范围

(一)加强高等学校对戏曲教学的认识

在戏曲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传承中,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不断加强高等艺术学院的戏曲教学,对戏曲精神文化的流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戏曲教学中,授课内容主要是偏向戏曲的理论知识,例如,戏曲的历史、作家的生平经历、戏曲精神文化等,虽然在很大程上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但因缺乏实际的表演,使学生不能对戏曲的艺术形态透彻的理解,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戏曲文化的魅力。因此,在各艺术院校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也要高度重视戏曲的表演性。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让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戏曲,使学生能够切实的感受戏曲的精神思想及独特的魅力,这对戏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对戏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进行宣扬

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下,人们的娱乐方式更倾向于现代娱乐产品,例如经常观看一些电影、电视剧等,已经很少有人观看戏曲类的节目。针对这种局面,必须加强对戏曲的宣传力度,扩大戏曲的传播范围。对戏曲的的艺术形式进行突破与创新,使其能够与时俱进,进而让人们对戏曲艺术有更多的了解,在戏曲中能感受到戏曲的文化内涵,领略戏曲的精神,进而对戏曲更加关注,最终达到对戏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

四、在市场化体系进行动态保护

对戏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多人认为应该坚持“静态保护”的原则,使其能够以原汁原味的形态传承下去,但是在长期的流传中,就会使其逐渐失去活力,也会拉大与社会时代的距离,很容易变成一种凝固的艺术。每一种戏剧都是经过不断演化、创新进行发展的,使其在舞台上才能得以延续。例如,当昆曲在面临灭亡之时,一批昆曲家对昆曲进行创新,大胆实践,创作了《十五贯》,通过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进而使昆曲焕发新机。再如,越剧之所以能在上海立足,成为上海重要的剧种,也离不开对越剧的创新,为了适应上海市场,使越剧从笃班、小歌班到改良越剧最后到新越剧,不断的进行改进、创新和发展。最典型的是泗州戏《还牛记》,突破了泗州戏柳琴音乐的单一守旧的形式,融入了现代音乐,极大的丰富了人物内心情感,进而促进泗州戏向现代审美靠拢。可见,要保护戏曲文化遗产的原有形态是很难的,戏曲文化遗产本身的活态性就意味着戏曲是一种处在不断演变中的动态文化。因此,当今对社会中,要在市场体系下对戏曲文化遗产进行动态的保护。因此,对戏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是保持它的形态不变,而是让戏曲在新环境下有新的演变和发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利用中达到保护的目的。戏曲文化遗产不仅有存在的价值,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戏曲文化遗产的存在价值主要指它的物质价值及研究欣赏的价值,这也是戏曲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而戏曲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间接经济价值,另一种是直接经济价值,一般体现在对戏曲的开发和利用上。戏曲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还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市场是戏曲得以发展的载体和空间,立足于市场才能使其更好的生存发展。因此,在对戏曲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要对戏曲的文化遗产的商品属性加以重视[3]。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戏曲不仅历史悠久,内涵深厚,对丰富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我国现代经济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对戏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加以重视,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强对戏曲艺术的保护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促进我国当今文化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伟红,与禄娟.乡土戏曲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功能———以河北保定地区为例[J].戏剧文学,2014,(2):78.

[2]赵华.中国戏曲的引擎在哪[J].人文天下,2017,(12):92.

[3]李荣.安徽地方戏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泗州戏为例[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3,(23):85-87.

作者:刘艳敏 单位:宿州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