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络旅游文化问题分析

青年网络旅游文化问题分析

一、青年网络集群行为的基本特征

(一)触发的偶然性与扩散的必然性。

网络集群行为主体的聚集行为既具有偶然性,同时又有一定的必然性。互联网伴随着信息海量化的内容与碎片化的存储方式,网络媒体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即时性、交互性特征。凭借新媒体的上述特征,某个通过BBS、社区、论坛的热点,一旦得到青年群体的关注,就易于通过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电子报刊在内的多元媒体形态形成意见聚集。这种网络上的意见聚集开始是自发的,在话题发展过程中与其他的青年群体形成良性互动多元发展的态势。

(二)感染性与从众化并存。

社会学家勒庞指出,集群行为参与个体的有意识人格逐渐消匿,无意识人格凸显。这一论断在一定程度上点明了集群行为的感染性特征。尽管互联网传播强调了个体的个性化发展路向,网络集群参与者借助技术优势迎合不同群体与个体在需求方面的多样性,实现了个性特征需求应答的精准到位。此过程中,个体借助互联网强大交互功能也逐渐显现出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多样特征,网络群体变得易于接受并模仿他人行为,从而产生从众心理。

(三)群体规范凸显与自主意识淡漠。

网络集群参与者多针对现实问题诱发大规模聚集行为,后者促使现实与虚拟网络实现互动。从技术特征而言,他们是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土著,他们极为擅长利用网络技术、手机技术等相关的技术优势获取自身知识的充实和能力的提升。而且他们对于新兴技术的适应性较强,能够紧跟时代甚至引领时代潮流的发展。然而,在上述互动过程中,青年群体并未呈现出信息时代体验者与潮流引领者的特征,相反,个性特征和自主意识被群体的规范和集体无意识所取代。

二、基于旅游文化的青年网络集群处置路径

(一)健全经验转化机制,控制负面情绪唤醒。

一方面,成功的经验能够制止其参与不理智的群体网络集群行为,失败的教育经验则对其网络集群行为起到消极作用。通过建立旅游文化的社会机制,健全青年旅游文化的途径,是完善青年网络集群行为的重要路径之一。另一方面,网络集群是一种集体情绪的不正当发泄途径。而情绪既然是对客观事物态度的集中体验,情绪唤醒是生理或者心理上被外部事件引发反应,是青年参与网络集群行为活动时的生理反应,对于完善我们对于外部事件判定、抵制不理性的青年网络集群行为具有重要信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政治效能度,防止唤醒其消极情绪,用积极正能量引导其不断进步的意义凸显出来。

(二)强化理念培养,跟紧互联网相关技术发展的步伐。

一是认同并接受互联网给大青年生活带来的积极的影响,正视网络集群行为下旅游文化对于媒体样式过度依赖的困境,从思想上提高认知的深度、广度。不断增强旅游文化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提高信息传播的到达率。二是对于新媒介诱发的青年包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在内的诸多新变化、新气象要积极甄别,并切实寻找相应的疏导途径。三是接受并善于利用互联网层次性传播等相关技巧,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让教育的空间更为开放、时间链条拉长,丰富和完善教育的内容,不断更新新兴业态下旅游文化的新路径、新方法。

(三)提高媒介素质,完善互联网相关技术运用能力。

一是提高旅游文化工作者理论水平,把握当前媒体运作与促进传播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并积极地运用媒体的各种新型的着力点,增强正向信息传播的到达率和准确性。二是重新审视既往的旅游文化把关人的角色定位,完善新型的把关模式。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将相对封闭的教育空间开放化,增强海量信息指数级传播的速度、强度、效力。三是完善互联网的运用能力,进一步形成把关合力。要依靠媒介与政府平台搭建旅游文化的大环境,在技术攻关的基础上,把控关键环节,控制相对松散的网络环境。

作者:孙鹤文 单位:东莞市技师学院管理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