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视角下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研究

参与视角下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研究

一、参与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一)参与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内涵

参与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是指在开展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创造条件并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廉政文化教育,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参与和接受,尤其强调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二)参与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意义

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中,大学生的有序参与是有效贯彻落实我们党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和廉政文化教育决定的体现,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廉政意识和提高大学生的廉政素养,最终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另外,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层次人才和党政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大学生开展廉政教育是对祖国的未来担负责任,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有着重大而长远的影响,具有战略性。

二、高校廉政文化教育中学生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大都是“自上而下”的灌输教育,忽略了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廉政教育的实效,甚至造成教育者苦感,受教育者反感的现象。

(一)学生参与的意愿不足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学生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相对于其他校园文化活动显得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参与意愿。此外,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使得大学生普遍认为廉政教育的对象仅是权力阶层和党政干部,从而在大学生中形成了一种对廉政文化教育“与己无关”的漠然。再者,高校的廉政文化教育往往缺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系统的组织管理体系,缺乏激励机制,加上教育方法简单被动,造成了鲜有学生乐意参与廉政文化教育的现状。

(二)学生参与的形式落后

廉政文化教育能否取得理想实效,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把教育内容内化为其自发的意识信仰和行为举止。目前,单方面灌输式的说教和书面讲解是主要方式廉政教育方式,通过“上大课、作报告、树典型”的教育形式,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内动力。此外,在大学生廉政心理教育方式上,缺乏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廉政人格训练,尤其是这方面的实践训练,只侧重于理论的说教和案例的展示,难以使大学生的意志水平和理性认识足以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三)学生参与的能力欠缺

基础知识的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导致学生参与廉政文化教育能力的欠缺,主要表现为学生无法较好地策划组织廉政主题系列活动,学生难以撰写出领悟深刻,见解独到的廉政主题文章,学生难以完成廉政主题调研活动,学生难以正确地看待和处理身边违背廉政精神和要求的现象,学生难以达到廉政主题实践基地的要求等等。

(四)学生参与的途径有限

对高校廉政文化教育认识不全面,机制不健全,内容不充实,形式不丰富是当前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普遍困境。大学生作为高校廉政文化的受教育者,其在高校廉政文化教育中的参与性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主动参与的学生难以找到渠道,而被动参与的学生又带着抵触情绪勉强应付的困境下更应如此。很多高校都缺乏学生参与廉政文化教育的机制和保障,学生的参与得不到重视,高校学生廉政文化教育成为相关部门的“独家表演秀”,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难以亲身践行廉政文化教育,被动地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内容的灌输已成为常态。

三、高校廉政文化教育中学生参与不足的原因

(一)思想观念的落伍

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一方面对社会热点,尤其是对腐败现象和有失公平公正的社会现象非常关注;另一方面又对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不正之风、不良风气见怪不怪,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只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忽视对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觉得廉政文化教育离自己很远,进而不闻不问,敷衍了事。少数学生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诸如拉关系,找靠山等的影响,则认为接受廉政文化教育毫无用处,不能理解甚至曲解廉政文化教育的意义,进而采取冷漠、抗拒的态度。

(二)宣传效果的低效

高校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宣传手段单一,宣传形式落后,宣传效果低效,从而导致高校学生参与廉政文化教育的意愿不足。高校在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宣传中,一般只是借助校园内的宣传橱窗进行粘贴相关内容进行展示宣传;再者是利用重要节日进行主题教育;这两种传统的宣传方式的宣传效果往往是低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虽有涉及廉政文化教育的内容,但是宣传效果也往往极其有限,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廉政文化教育的意愿,无法向学生有效地传播与时俱进、贴近实际的廉政文化教育内容。

(三)理论知识的匮乏

高校大部分学生日常大都沉浸于专业学习和各种校园活动,很少主动去了解和学习廉政文化教育的理论知识;廉政文化教育思想观念的落后,宣传效果的低效,机制的不健全等原因导致高校学生难以掌握廉政文化教育的理论知识,缺乏参与高校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意愿和理论支撑,这就造成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廉政文化教育的理论指导而不能很好的理解高校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能较好地把握高校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内涵和内容,不能较好地在人生中践行廉政文化教育理念,更不可能有效实现高校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目的。

(四)实践方式的局限

在高校学生廉政文化教育中,学生参与的途径往往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被动灌输,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专题教育,廉政主题讲座的宣讲,廉政主题宣传栏的展示等等,参与形式诸如要求学生观看主题相关的视频录像和图文资料,聆听相关的主题报告,然后撰写观后感和读后感,这类心得体会往往泛泛而谈,空洞乏味,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反而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和抵触。这种教育实践方式的局限还表现在学生的参与感不足,自始至终都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廉政教育,没有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廉政文化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注重学生全程参与实践对高校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实效的意义,进而阻碍了学生参与廉政文化教育多种途径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四、参与视角下创新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对策

(一)营造参与氛围,增强主体参与意识

校园环境是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切实加强廉政文化氛围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廉政环境。一是把廉政教育和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实践活动、基础文明建设活动等紧密联系起来,把廉政文化教育的实效作为考核各项创建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廉政文化教育。二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各类校园刊物及网络新媒体平台、宣传橱窗、主题班会等载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实际,注重开展廉政文化教育主题活动,在院系、各职能部门、学生团体组织、班级中大兴廉政之风,并且在教育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使学生能够在廉政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与成长成才,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育学生的廉政信仰。

(二)更新参与理念,完善课程教育体系

大学生的廉政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建立长效机制,齐抓共管,并与学生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到入学教育、离校教育、公共课、形教课、实践课、学生干部培训、党课和选修课等相关课程中,即结合第一和第二课堂,采取理论加实践的模式,改进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内容,形成一种多方面的长效机制,使学生从入学进校到毕业离校始终能接受廉政文化教育的影响,深刻理解到廉政文化教育关系到每一个人,为了自己的权益和自身更好的发展应该积极参与廉政文化教育,弘扬廉政精神。

(三)整合参与资源,创新主题教育形式

一是加强廉政文化网络阵地建设。网络已经发展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搭建廉政文化教育网络平台,建立具有廉政文化教育沟通交流、信息、活动开展、效果反馈等功能的主题网站、QQ群、微信和微博平台等。二是充分发挥学生团体组织在廉政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学生党组织、团组织、班委会、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基层组织和学生团体在廉政文化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把廉政文化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活动当中,丰富廉政文化的教育载体,创新廉政文化的教育形式。

(四)完善参与机制,拓宽主体参与途径

学生的有效参与是高校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完善学生参与机制,拓展学生参与途径。一是设立专门的高校廉政研究学术机构,设立主题研究课题项目,举办主题征文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廉政文化教育,加强对廉政文化教育师资的培养,并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建立健全针对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廉政文化教育和实践机制,通过树立典型和帮扶教育的形式,赋予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和实践中的责任,带动和保障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廉政文化教育中来。三是建立多部门,多主体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五)健全参与评估,保障主题教育绩效

为落实高校学生参与廉政文化教育的内容,保障高校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绩效,必须采取措施,建立健全评估制度,提高评估的信度和效度。一是创新设立专门的高校廉政研究学术机构,对各种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活动进行绩效评估,提高评估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有效性。二是针对干部、教师、学生的不同任务、不同特点、不同人物和不同要求,分层次多标准地进行廉政文化教育情况的评估,保障评估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三是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定期通报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商讨新常态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新举措和新方法。

作者:韩英 郭唐梨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