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教育国际化趋势不断增强,我国的战略准备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我国璀璨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培养一批批的具有高素质、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人才,是学校以及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是以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怎样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进行探讨分析,利用好我国的传统文化优势,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全能型、人格健全的人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生人格发展;影响分析

《论语》有云:“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是告诉人们要去看一个人的言行而后再去决定跟不跟从这个人。可见,我国的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从内而外的道德修养。还有古语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要的修身就是一个人的根本,只有自己的本质修行好了,才能够在学习、社会、生活中取得人们的信任,所作出的决定也才会有人跟随。

1无信而不立,要用传统的诚信观念教育学生以诚待人

诚信是每一个国家或是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修养,不管是商业性的交易还是社会生存的准则都离不开诚信二字。“人无信不立”,比如曾子杀猪的故事中曾子的妻子为了哄孩子不要哭就随口答应了孩子要杀猪给他吃。当妻子从市场回来的时候曾子立即捉猪要杀,其妻拦下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闹着玩的。”曾子严肃的说道:“决不可以跟小孩子闹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是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总结出来的,有助于学生更真切的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教化作用。

2自强不息,要用传统的吃苦观念教育学生遇事不慌

古话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今社会,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新时代的年轻人缺少的就是那一份肯吃苦的狠劲。在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社会洪流中,父母的溺爱、社会的包容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失去自己安身立命的技能———自强不息。“程门立雪”、“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等等关于文化学习的故事,都是在教育学生要自强不息、努力奋进,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3宁静而致远,要用传统文化的乐道观念教育学生处世安然

《论语》有一则讲孔子弟子颜回:“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体现的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安贫乐道”之精神。还有刘禹锡《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便是居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只要是自己的道德修养高也是可以如花香般馨香四溢的。当一个人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却还能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笔者认为安贫乐道的精神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支撑着一切在困苦中前行的品德高尚的人们走出困境赢得尊重。比如竹林七贤的淡泊名利、陶翁的隐南山而居、总理的清廉、杨绛先生的淡然等等,正是传统文化中“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使得这些文化名人在面对世俗诱惑时秉持本心,宁静而致远。笔者认为,也这是这样的传统文化鼓励着国人在挫折面前乐观旷达,不仅不惧怕困难还能够藐视苦难,让人们能够从挫折失败中走向成功。

4大义凛然,要用传统文化舍生取义观念教育学生不苟且偷安

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说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明确的告诉了后人在面对生死大义的情况下,人们要有“舍生取义”的勇气和品质。孔子曾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生命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当国家都不存在的时候生命和大义比起来,大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孔子和孟子都是教育人们在民族大义上决不能苟且偷安,置家国的安危于不顾。比如南宋末年诗人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侵略,被捕后面对侵略者的威逼利诱坚守本心不动摇,视死如归、毫不畏惧。再比如清末谭嗣同在革命失败后本可以逃走,但是他没有,毅然选择赴死,用自己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所以,教师平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要注重民族大义的熏陶,利用我国现有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和国家观念,让学生懂大义、知生死。

5衣带渐宽终不悔,要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苦心钻研学术

宋代词人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一词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常被后来人用来比喻知识分子在钻研学术时的一个忘我境界。他们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忘记了生活中的一切,哪怕是饿肚子也感觉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的境界也是现代青年人需要的境界。“360行,行行出状元”的话确实不假,为了生活人们可以在生活中寻找生存的道路。但是,除了自己的生活外还有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为了个人、为了小家,还要为了国家、为了大家。孔子曾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说的就是:有道德的人不继续修养修习,有学问的人不勤于研究,听到正确的事情不去做、不正确的事情不敢改正。这便是我所担忧的啊。圣贤知道做学问首先要为国才能够真正的利己,所以圣贤一直都在鞭策自己的弟子研究学问、修养道德。最后,笔者认为在学生品格培育方面应该广泛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培育成自尊独立、自强不息、安贫乐道、苦心钻研又能够适应激烈竞争的综合型人才。笔者觉得,以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健全、健康人格必将使学生在人生旅途中终生受益,也是社会和国家在长久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江英、洪厚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中的作用与影响[J].企业家天地,2012

[2]李国娟.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2015

作者:郑承辉 单位:厦门市海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