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字体设计传统文化元素研究

平面字体设计传统文化元素研究

摘要:

汉字不仅是语言符号,也是视觉艺术中一种常见的类型,是当前最具民族特点的设计形式。当前,平面设计行业飞速发展,汉字被广泛应用于设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该文主要对平面设计的字体设计方式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平面设计;字体;传统;文化元素

文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它的出现象征着人类由远古社会走向文明社会。汉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象形文字,充分体现出我国的民族文化特性与审美观念。通过在平面设计中有效融入传统汉字文化元素,可以使平面广告焕发出文化特性,展示民族文化的包容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尝试将其应用至平面广告作品的设计活动中。

一、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设计

当前,平面设计师利用传统汉字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设计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作品的内容设计要求,依据汉字的字形与框架特性精心组合汉字,改变空间设计或者是笔画的框架,结合当下最新潮的平面设计形式进行创作。与此同时,在利用现代艺术形式处理传统文化元素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侧重对作品的装饰、色彩渲染进行处理,以此有效突出平面设计的艺术美与内涵,进而设计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设计师可以借此方式展现传统文化元素的特性,为人们带来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使设计作品可以充分表达出设计师想要表达的理念,进而展示出平面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如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师在初期选取汉字的过程中考虑到作品的功能性,精心选取了古钱币图案与中国的“中”字,围绕文字进行造型,遵照外圆内方的设计理念,有意在方孔处进行直线处理,以此喻示经济为本的银行发展理念。这款平面设计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较高的价值,展现出银行的工作特性。又如上海世博会的标志,此标志是由几位设计师共同设计的,利用人形构成主体图案,再将人形变换成为汉字“世”,以此象征世博会。标志中人形距离接近,象征世界各国人民在交流中和谐共处,其情感与文化内涵都与世博会相联系,设计中还合理融入了英文单词,使各国人民都可以理解其内涵。

二、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性

在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中,设计师通过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可以充分展现视觉艺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一般会选取一些具备较强技术理念与可视性的传统文化元素对平面设计中汉字的字体字形进行设计,以此拓展设计作品中艺术的想象空间,使观众在观赏作品的过程中尽情感受文化内涵,并结合自身的想法对作品进行猜想。如,部分设计师会有意选取一些比较生僻的字或者异体字,在设计过程中为有效增加作品的可读性与意象性,可以选择反、横、倒等形式,使人们产生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在解析文字的过程中为观者带来更多的新奇与审美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更加关注意境,设计师借助变换字体设计的形式,将传统元素与汉字进行重组,借助表象充分营造意境,以此激发观者对文化内涵的解析兴趣。如,我国平面设计师王强设计的作品以传统文化元素——汉字为物质载体,结合“风、雨、水、雷”主题,借助我国的水墨画,充分展现出我国特有的文化,使观者产生一种文化共鸣感,如“水的流动好似人生的跌宕起伏,风的无痕好似日夜困扰使其难眠的故事……”

三、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字体设计方式

当前,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平面设计中的例子不胜枚举,不仅涉及传统设计手法的印刷作品,也包含经济企业标志、书籍外包装、商标、图案等,文化字体设计形式多种多样,充分体现出文化的多元性。如,汉字的意象、字形、字体、异形同构等,其自身具备复杂多变的融合性。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下,每天都会出现许多新元素,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存在许多区别。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解析平面设计作品,充分汲取传统文化元素的营养,利用不同的信息媒介传递出不同层次的信息,使受众的视觉空间变得更为广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渐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计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利用计算机将图形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结合,以此增强文化的立体感。印刷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我国传统汉字的表现形式,拓展了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领域的空间。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随机编排、组合汉字,利用合成技术、结合多种文字表现形式对汉字元素进行改造,进而创新字体设计形式,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

结语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变换字体形式,可以有效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时间比较短,需要不断创新表现形式,正视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进而充分展示出汉字的艺术功能。

作者:赵娟 刘亚楠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薛圣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大舞台,2015(6).

[2]张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