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传统文化教学创新研究

互联网传统文化教学创新研究

摘要:

互联网时代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文章论述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的关联性及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教学创新因素;充分利用这些创新要素在互联网时代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创新。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一、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1.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创新与互联网时代保持一致的必然要求。当今是知识信息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流交往媒介工具。在当前社会不了解、不接触互联网就不能通过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了解社会,也就是说不能够与时代保持同步,其实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最为根本的是新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也就是说生产力的根本变革是产生互联网时代的根源,而教育教学方式的变化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教育教学方式必须和当前互联网时展水平相一致。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就是为了应对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为了与互联网时代保持一致。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传统模式是落后的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这种单纯的讲授方式是与知识时代一致,而与信息互联网时代相去甚远。只有进行教学模式变革,才能与互联网时代保持同步,正是信息技术革命变革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为了与互联网时代保持一致,不得不进行教学模式的变革。

2.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创新是互联网时代更好服务教学的必然要求。互联网是一种媒介工具里面充斥各种信息资料,可以作为一种手段用于任何领域。现在购物、订餐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同样互联网也可以利用教育教学领域,为教学服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为教学服务,这是搞好教学的必然要求,利用互联网这一可以利用的因素为教学服务也是搞好教学的必然要求。现在摆在面前的不是用不用互联网为教学服务的问题,而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及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为教学服务。笔者以为可以通过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与互联网发展要求相适合的创新,如果教学模式与互联网保持一致,就能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就能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为教学服务。

3.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创新是互联网时代培养更多创新人才的要求。如前所述,当今时代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与创新教育教学的竞争。通过各种途径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进行教育教学培养创新人才,这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蕴藏许多培养创新人才的因素,发掘这些因素一定能够为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提供借鉴。而要在互联网时掘这些信息,为教学服务,就一定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得其能够与互联网时代符合一致,也就是说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与互联网时代要求不相一致的地方,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发掘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创新因素,这样就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就是为了与互联网更好地结合,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创新,是互联网时代培养更多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的关联性及传统文化教育中蕴藏的创新因素

1.中国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的关联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凝聚着古人的聪明才智,互联网是新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既然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就会有相同之处,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互联网是前人智慧的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的关联性可以从其中所具有的特性看出来。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开放的特性表现在汉朝、唐朝等这些朝代都实行开明的文教政策,与世界各国进行积极交流取长补短,当然我国古代也有实行闭关锁国的时候,但是必须看到并认识到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积极学习世界各国文化是时代的主流,即使在明清时期,国家已经开始实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与国外的交往,但是徐光启、利玛窦等人还是在进行文化的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黑火药、指南针正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背景下才为世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开放性是毋庸置疑的。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包容的特性表现在中华民族文化不断地吸收外来民族文化,不断地扩充自己发展自己,最典型的例子是我国古代儒家文化与在我国土生土长的道家文化及外来的佛家文化进行长期的交流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学派儒学。我国战国的最高学府稷下学宫的兼容并包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包容性的体现,中华民族文化正是具有包容性才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取得辉煌的成就,从某种角度来看,中国辉煌的传统文化正是由文化包容所取得的。三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继承的特性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思想文化从来没有中断过,而是不断发展,虽然中间有过曲折但是向前发展是主流,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性最典型地表现在儒家文化上,最典型地体现在尧、舜、禹、周公、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张载、朱熹、王阳明、冯从吾等这一条线的儒家后人都是继承前人的思想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所以没有中断,就是有张载这样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文人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文化。这三大特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的特性,而在当前新信息技术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络也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继承性等三大特性。互联网的开放性体现在互联网是对一切人进行开放的,任何人不论如何民族国籍只要有进入网络的条件就可以进入互联网,当然互联网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对任何思想文化的开放;互联网的包容性是指通过互联网可以找到一切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就是说互联网包容人类所具有的一切信息;互联网的继承性体现在互联网是继承前人一切获取信息的途径,而且互联网上的信息都是人类一切智慧的成果。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特性与互联网的三大特性是一致的,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2.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蕴藏的创新因素。中华民族自古就不缺乏创新人物及创新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包含许多创新因素,这些创新因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值得发掘借鉴吸收的。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主张学生怀疑质疑,这就蕴藏着创新的因素,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2],这是他对自己弟子门徒的要求,可见他很反对那种人云亦云在学习过程中迷信书本知识的行为,其实就是主张学生应有自己的见解不能迷信古人。宋代的大儒朱熹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3]。可见,朱熹已经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进行怀疑及其怀疑程度视为学生学业进步大小的依据,怀疑质疑是进行创新不可缺少的前提品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但儒家主张怀疑质疑,而且道家主张的“绝圣弃智”及“不言之教”就是对儒家喋喋不休的言传身教的质疑,可见,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不缺乏怀疑质疑这些创新品质。二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中有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及志向等创新因素,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4]这是对人的志向的肯定,孔子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在教学学习中侧重从学生兴趣爱好入手。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志向是孔子的教育文化特色,被后世儒家教育学人借鉴也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兴趣及坚定志向是培养创新不可缺少的非智力因素,也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品质。三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独自学习的能力,孟子将深造自得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他非常注重学生独自钻研取得新的学业进步,学贵独创也是我国古代墨子、司马迁、王充、张载、冯从吾、王夫之等一系列文化教育学人的特色及他们本身的教育思想观点。我国主张学生独自学习注重自学,还表现在世界最早教育教学专著《学记》中,不论里面的内容,单从书名就可以看出非常注重学生的学,当然其中也包括许多要求学生如何学习的因素,鼓励学生自学、自创、自得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这其实就是创新最为核心的独自钻研探究因素。四是我国古代传统教育文化注重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辩论的创新因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5]这是《中庸》中关于学习流程的表述,明辨之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分辨,其中包括学生之间进行辩论,我国古代书院文化有“讲会”制度就是各家私学大师进行交流辩论。大家知道只有思想思维碰撞,才能产生出创新的火花,交流辩论自然就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创新因素。

三、利用传统文化的创新因素在互联网时代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创新

1.利用传统文化怀疑质疑的创新因素创设问题情境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出当前与古代相关的问题情境,询问学生如何进行解决;然后再给学生逐步引入遇到这种情境古人是如何怀疑质疑的。把古人对于问题怀疑质疑的思想传递给学生。教师还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在互联网上找出古人遇到的问题情境,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探究讨论如何解决,再把古人的可贵的怀疑质疑的精神品质教给学生。最后需要说明一点就是只有与古人怀疑质疑有关的传统文化内容,才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模式教学,才可以达到利用好传统文化培养出创新人才的目的。

2.利用传统文化中具有的非智力创新因素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模式教学。“兴趣及志向等创新因素都是非智力创新因素”[6],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怎样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教学,笔者以为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模式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孔子、司马迁、李时珍等人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资料或者观看这些人物相关的影视,让他们找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典型案例,通过网络上找出的典型案例把这些人从小爱好某一方面,且有坚定志向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从中教育学生具有热爱某一方面且要立志做贡献。这就是利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案例教学的模式,其实也就是利用互联网这种媒介工具找出案例,然后进行相关教学。

3.利用传统文化重视自学能力创新因素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传统文化重视自学能力的创新因素,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怎样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笔者以为教师在教授传统文化自学相关内容时,可以给出任务,让学生按照要求古人的方式通过自己在网上搜索查询相关资料,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逐步验证解决问题,也就是把任务交给学生本人,让学生本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达到最终取得学业进步、有所收获的目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好的手段和方法,当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学生有搜索有效信息的能力及提出问题和如何解决按什么步骤解决问题的能力”[7]。这种能力需要教师逐步培养,互联网对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有促进作用。

4.利用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交流辩论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交流辩论的创新因素,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师把任务分给4个人或者6个人的小组,再细分任务给每一个人,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具体细分的任务在网上搜索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探讨,从而真正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的方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教改理念。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布置明确的教学任务,同时要教给他们如何具体地细分教学任务。

作者:魏艳伶 单位:唐山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王新春.“横渠四句”的生命自觉意识与易学“三才”之道[J].哲学研究,2014(5):39-44.

[2]冯文全,冯碧瑛.论孟子对孔子德育思想的传承与弘扬[J].教育研究,2013(1):131-138.

[3]冯之浚,等.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J].科研管理,2015(11):1-10.

[4]王正.儒家心性工夫论之建立———曾子与子思的工夫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4-30.

[5]王争录,任建华.论“士”的精神与民国高校著名校长特质的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2015(7):5-8.

[6]黄如花,李白杨.MOOC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J].图书情报知识,2015(4):14-25.

[7]李祖超,李蔚然,王天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非智力因素分析[J].教育研究,2015(10):78-89.